杠杆式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72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杠杆式电气接插件,它具有弹性回复件40,该回复件40在切割以杠杆30的回转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前端41。该前端41沿着该半径方向向外弯曲。在这个结构中,推压件40的前端没有过分地从臂31突出,这样,使完成杠杆30绕支轴转动功能的推压件40的相互作用区较小。另外,推压件40的前端41与突出部分25的接触推压是直线方式,因此回复力更有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杠杆式接插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杠杆式电气接插件。在日本公开申请7-230850号中说明了一种杠杆式的接插件。下面,利用本说明书的图6和图7对它进行说明。设在接插件壳体1上的绕支轴转动的杠杆2有二个臂3。当杠杆2绕支点转动时,设在杠杆2的臂3上的弹性件4弯曲,与设在接插件壳体1上的突出部分8接触。为了使接插件壳件1与相应的接插件壳体6配合,使杠杆2绕支轴转动,臂3的凸轮3A为接插件壳体6上的突出部分7导向。当接插件1和6完全配合在一起时,杠杆2的掣爪5与接插件壳体1的容纳件1A配合。在杠杆2绕支轴转动过程中,弹性件4与突出部分8接触并弯曲,产生一个回复力。如果当接插件1和6处在半配合状态下,杠杆2的运动停止,则这个回复力将杠杆2向后推,给操作者发出半配合位置的信号。然而,在上述杠杆式接插件中,弹性件4的位置偏离杠杆2的转动枢轴(见图7中符号F)。由于这个原因,从突出部分8至弯曲件4的回复力的方向(图7中的箭头B的方向),与关闭力矩方向(图7中的箭头A的方向)不一致。这使得回复力的有效性降低。结果,产生一个问题,即在相应的接插件壳体上得不到有效的推力。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可靠地给出半配合位置信号的杠杆式接插件。-->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杠杆式的接插件,包括一个接插件体和一个“C”形杠杆。该杠杆可在接插件体上绕支轴转动,该杠杆的相对的两个臂中的一个未端,在该接插件体上围绕公共轴转动,而另一端与操作件连接,其中,每一个臂具有弹性悬臂件,该悬臂件与接插件体上的相应突起部分接合,阻止杠杆在一个方向作弧形运动,该每一个悬臂件的接触部分沿着以所述公共轴为中心的圆的半径延伸。这种结构可保证作用在杠杆上的回复力在杠杆的转动枢轴的半径上,并且作用效果最大。这与先前的技术相反,在先前技术中,回复力的作用点偏离转动枢轴半径,而且不是垂直作用的。最好,每一个悬臂件的根部靠近该公共轴,其内面部分在以公共轴为中心的圆的半径的横向延伸,并且其自由端包括上述接触部分。这样,该悬臂件根部可以偏离转动枢轴,而自由端沿着半径,这样可得到作用效果最大的回复力。这种结构保证悬臂件的内面部分可以为长的,假如需要弯曲的话、隆起的或螺旋形状,并且可在接插件外壳内形成有效的弹簧,特别是在小型接插件中。这种结构还有一个优点是,使悬臂件在杠杆周边范围内,不突出出来,这就减少了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悬臂件可能损坏或折断的危险。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一些特点,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将会清楚,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杠杆式接插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表示推压件与突出件接触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在弯曲状态下的推压件的侧视图;图4为表示推压件弯曲角度的示意性视图;图5为表示杠杆一种变化形式的横截面侧视图;图6为先前技术的杠杆式接插件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先前技术的杠杆式接插件的配合状态的侧视图。下面,利用图1至4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中数字10表示一个杠杆式的接插件,它包括具有许多内孔终端接头的凹形接插件壳体20和杠杆30。该杠杆30与该凹形壳体20连接,在宽度方向上跨装在该壳体20上。利用轻微的操作力得到的杠杆30的弧形运动将凸形接插件壳体11拉向凹形壳体20,该具有凸出式终端接头的凸形壳体可以与凹形终端接头接触。凸形接插件壳体11(图1只表示了它的一部分)具有圆柱形的容纳凸轮的突起部分14,该突起部分14从外壳13的两个侧壁向外突出出来。凹形接插件壳体20的两个侧面具有向外突出的支承轴21和突出部分25。该突出部分25同样是向外突出,度且在配合方向上稍微在支承轴21的后面,并略微接近上表面,如图所示。杠杆30与该支承轴21连接。杠杆30有二个臂,臂31又有一个操作件32,跨接在它们之间,因此,杠-->杆30的形状象一个拱门。支承轴21与作在臂31上的轴向安装孔33配合,并且如上所述,杠杆30可相对于该凹形接插件壳体20作弧形运动。在操作件32的中心有一个可弯曲的掣爪34,它与作在该凹形接插件壳体20上表面上的配合件22配合。在臂31的相对的表面上作有凸轮槽35。每一个凸轮槽35的一端靠近轴向安装孔33,而另一端向着臂31的外部圆周开放,形成突出部分的进入孔35A。在使用时,使该进入孔35A面对着突出部分14,使突出部分14进入凸轮槽35中。在这个状态下,当使杠杆30绕支轴转动时,突出部分14在杠杆30中得到导向。当掣爪34达到它被配合件22停止的位置时,接插件壳体11和20达到完全配合状态。通过将可弯曲的掣爪34的配合分离和使杠杆30在相反方向绕支轴转动,可使接插件壳体11和20分开。臂31相对于轴向安装孔33、在与凸轮槽35相对的位置作有空间36,这些空间36向内部和两侧开放。该空间36从轴向安装孔33附近、大致上与凸轮槽35平行延伸,空间的内部具有悬臂梁式的推压件40,该推压件沿着内圆周表面36A延伸。每一个推压件40以比较靠近杠杆30的回转轴的内圆周表面36A的位置作为其根部44。内面部分45从这个根部开始,沿着与上述以转动枢轴为中心的圆的半径横向切割的方向延伸。该内面部分的前端41在弯曲部位46处向外偏转,沿着图2中L所示的径向方面延伸。当杠杆30绕支轴转动、将接插件壳体拉到一起时,在掣爪34接合之前,前端部分41与突出部分25接触。在这个时候,假如在接合之前,再使杠杆30绕支轴转动,则突出部分25推动推压件41,推压件41弯曲,从而产生一个在相反方向推压杠杆30的回复力。-->这样,由于推动件40只有前端41在径向方向延伸,而推动件40的其余部分在与径向方向横向切割的方向延伸,因此,不需要使杠杆30绕支轴转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区比臂31的相互作用区宽。结果,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即杠杆式接插件,作为一个整体可作得小型化,而保持其推动件较大。另外,由于内面部分45的前端41在径向方向延伸,从突出部分25接受的力的方向与使杠杆30回转的力的方向一致,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在推压件40上产生的回复力去将杠杆30向后推。除此之外,与内面部分45的前端41不在径向方向延伸的情况比较,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下列效果,现利用图4来进行说明。图4只有选择地表示面对推压件40的突出部分25的表面。另外,图4表示杠杆30绕支轴转动和推压件40弯曲的状态,突出部分25相对于杠杆30转动。当推压件40和突出部分25刚刚接触之后,使杠杆30绕支轴转动(图4中的符号X1),则推压件40弯曲(如符号X2所示),其角度(D2)近似与杠杆30的转动角度(D1)相同。与此相反,如Y2所示,当推压件的前端不弯曲时,突出部分25沿着推压件运动,在弯曲方向的推压量小,如图D3所示,因此弯曲不会超过角度(D3),而角度(D3)比杠杆30的回转角度D2小。为了将杠杆式接插件10的凸形和凹形接插件连接起来,凸形接插件壳体11的容纳凸轮的突起部分14进入杠杆30的凸轮槽35中,使杠杆30绕支轴转动。当杠杆30绕支轴转动时,推动件40的前端41与突出部分25接触(见图2)。当杠杆30从这个状态再绕支轴转动时,突出部分25与推压件40的自由端接合,推压件自由端弯曲,产生一个在相反方面使杠杆30运动的回复力。当接插件壳体11和20达到完全配合状态时,掣爪34和配合件22配合一起,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杠杆式接插件10,它包括接插件体20和在该接插件体上绕支轴转动的“C”形杠杆30,具有二个相对的臂31的杠杆30的一端围绕一个公共轴21在接插件体20上绕支轴转动,而杠杆30的另一端与操作件32连接,其特征为,每一个臂31都有一个弹性悬臂件40,它与接插件体20的相应突出部分25接合,阻止杠杆30在一个方向上作弧形运动,每一个该悬臂件40有一接触部分41,它沿着以所述公共轴2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6-10-3 263280/961.一种杠杆式接插件10,它包括接插件体20和在该接插件体上绕支轴转动的“C”形杠杆30,具有二个相对的臂31的杠杆30的一端围绕一个公共轴21在接插件体20上绕支轴转动,而杠杆30的另一端与操作件32连接,其特征为,每一个臂31都有一个弹性悬臂件40,它与接插件体20的相应突出部分25接合,阻止杠杆30在一个方向上作弧形运动,每一个该悬臂件40有一接触部分41,它沿着以所述公共轴2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为,所述悬臂件40的根部44靠近所述公共轴,其内面部分45横过以所述公共轴21为中心的圆的半径,而其自由端则包括所述接触部分4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真孝年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