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式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462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阴接插件壳体(10)的顶面上有用来支撑一可转动杆(20)的弧形肋(15)。从而在作用于杆(20)上的操纵力过大时防止杆(20)向该接插件壳体(10)弯曲。从而确保凸轮导槽(24)与一相配接插件的突起的啮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杆式接插件本专利技术涉及依靠一杆的运动拉靠和分开两接插件壳体的杆式接插件。如本说明书图8所示,杆式接插件包括一接插件壳体1和一杆2。该杆2在一长操纵件2A的两端有一对板形臂2B。杆2用臂2B上的部件(未示出)支撑成可围绕枢轴转动。当把一相配的接插件壳体3装到接插件壳体1上时,接插件壳体3上的凸轮突起3A(如图9详示)与臂2B上的凸轮凹槽2C配合,从而转动杆2即可把接插件壳体1和3拉靠在一起。反方向转动杆2即可分开两接插件壳体。在该杆式接插件中,当转动杆2时,一操纵力向着接插件壳体1作用到操纵件2A上。若两接插件壳体之间的装配阻力或分开阻力很大,作用到操纵件2A上的操纵力必然也很大。此时操纵件2A会向接插件壳体1弯曲从而两臂2B张开。如图10所示,凸轮突起3A与凸轮凹槽2C之间的连接会松开而不牢靠。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操纵件过度弯曲的杆式接插件。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杆式接插件,包括一壳体,壳体上用枢轴装有一可作弧线运动的U形杆,该杆的两边有两臂,每一臂的一端用枢轴装到该壳体的一边上而可围绕共同的枢轴轴线转动,每一臂的另一端与一横跨该壳体的操纵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和壳体之一上设置有一可防止所述操纵件向所述壳体弯曲的防弯件。这类防弯件、比方说壳体上的一根或多根直立肋可撑住操纵件而使它无法弯曲,从而确保该杆的凸轮凹槽与相配接插件的凸轮突起的完全啮合。防弯件与操纵件或壳体可稍稍间距或轻轻摩擦接触,这视具体情况而定。防弯件的接触表面最好与枢轴的一段弧度对应,也可与杆的整个转动范围对应。-->或者,防弯件也可只作用在最可能发生弯曲的一点上;这种结构简化了接插件的模制并使接插件尽可能小。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该接插件有一防止操纵件在枢轴轴线方向上发生侧向移动的移动防止件;该移动防止件可抵靠防弯件而使该杆只能沿着预定的弧线运动。从下述结合附图对例示性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一杆处于初始装配位置。图2同图1,但该杆转动到中间装配位置。图3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杆转动到最终装配位置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其中,一杆处于初始装配位置。图7同图6,但该杆转动到最终装配位置。图8为现有接插件的正视图,其中,一杆处于中间装配位置。图9为现有杆的正视图,示出操纵件发生弯曲。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剖面图,示出一凸轮突起与一凸轮凹槽之间的关系。下面结合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一阴接插件壳体10包括一供一阳接插件壳体插入的管状引导件(罩)11、在内表面上的许多向外开口的孔12,这些孔中有阴接头(未示出)。壳体10的左右两侧面上伸出一对共轴线的耳轴。管状件11上有防止阻碍阳接插件壳体的凸轮突起(未示出)的切槽14。杆20包括一与耳轴的轴线13平行伸展的长操纵件21。两臂22上有轴插入孔23与耳轴相配,从而杆20可围绕轴线13转动。要把阳接插件壳体与阴接插件壳体10装配在一起时,杆20处于图3所示初始位-->置。阳接插件壳体的前端插入管状件11的前端,而凸轮突起(未示出)插入臂22内表面上的凸轮凹槽24的开口中。从此状态,杆20顺时针转动到图5所示状态。与通常一样,由于凸轮的作用,阳接插件壳体被拉入管状件11中。要分开阳接插件壳体和阴接插件壳体10时,反方向转动杆20,由于凸轮突起与凸轮凹槽24的配合,阳接插件壳体被推出管状件11,从而两接插件壳体分开。在如上所述转动杆20时,操作员把手指放在操纵件21上以转动方向推动操纵件21。若由阳接头与阴接头(未示出)之间的摩擦造成的装配阻力或分开阻力很大,就得用力推动操纵件21。为了施加更大的操纵力,须用两个大拇指钦住操纵件而用其他手指抵住下方的阴接插件壳体10。但是,当用大拇指推动操纵件21时,操纵件不仅受到转动力,还受到一从外周指向轴线13的力。如图4所示,从前边或后边把操纵件21向轴线13的紧上方一位置推时,这些力最大。当作用在操纵件21上的力超过一定值时,操纵件21变形从而其中部(向阴接插件壳体10的顶面)下弯,从而两臂22移动而斜向向外张开。因此,如现有例(图9和图10)所示,凸轮突起与凸轮凹槽之间的配合会松开而使凸轮失效。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一部件防止操纵件21的弯曲变形。如图2所示,防止操纵件21的变形的部件包括肋15和位于操纵件21下边的抵靠件25。如图2所示,在阴接插件壳体10顶面的左边或右边在接近操纵件21的中心并在常见闩30的两边有肋15。这样,肋15的位置考虑到了操纵件21的中心的最大可能下弯。从侧面看去,肋15位于阴接插件壳体10的后部,该位置选择成在作用于操纵件21上的操纵力超过其弯曲强度时操纵件21的抵靠件25与肋15对应。肋15的顶面(外周面)构成其圆心与轴线13同心的弧形抵靠面16。抵靠面16-->的半径设定成:在操纵件21不弯曲时,操纵件21的抵靠件25与抵靠面16分开或轻轻抵靠而不造成很大的摩擦力。此外,操纵件21上有一对伸出在左右肋15的外端而可与之抵靠的左右防止移动件26(见图2)。杆20的中部有一常见的弹性闩30在杆转动到装配完成位置上时防止杆相对壳体运动。该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如下。当如图4所示要把阳接插件壳体装到阴接插件壳体10上时,在把操纵件21从轴线13紧上方位置向其后方(图4中右边)转动时,装配阻力大大增加,从而把操纵件21推向阴接插件壳体10所需的力大大增加。但是,如图4所示,由于操纵件21受抵靠面16的支撑,因此操纵件21无法向轴线13移动。换言之,操纵件21无法弯曲。当要分开两接插件壳体时,与装配时一样,分开阻力大大增加,向下朝着阴接插件壳体10作用在操纵件21上的力也大大增加。与进行装配时一样,抵靠件25抵靠抵靠面16从而防止操纵件21弯曲。由于在装配或分开时防止操纵件21弯曲,因此可防止凸轮突起与凸轮凹槽24之间由于两臂22张开而啮合不紧。因此可提高凸轮的工作性能而确保装配和分开操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在操纵件21不弯曲的状态下,抵靠件25与肋15轻轻抵靠而操纵件21根本不弯曲,从而高效地防止弯曲。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肋15的范围只限于转动操纵件21所需范围,因此阴接插件壳体10可做得尽可能小而模具的结构也得以简化。此外,抵靠面16与轴线13同心;因此在转动操纵件21时抵靠件25不会与肋15卡住。由于肋15设置在阴接插件壳体10上而不是肋状防弯件设置在操纵件21上,因此防弯件并不妨碍手指放到操纵件21上。因此不会由于肋15的存在而妨碍操作。-->而且,肋15位于操纵件21的中部。因此与肋15紧靠两端(操纵件21在两端处的弯曲很小)的情况相比较,可更有效地防止操纵件21发生弯曲。在该实施例中,操纵件21上有与肋15配合的防止移动件26。在比方说作用在操纵件21上的力不与轴线13垂直而是斜向作用的情况下,可防止杆20侧向移动。因此可防止由于杆20沿轴线13的轴向移动而造成凸轮突起与凸轮凹槽24的配合不稳。由于该防止移动件使用了也就是防弯件的肋15,因此无需另外使用防移动件,从而可使该接插件做得尽可能小。下面结合图6和7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肋的构型与第一实施例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式接插件,包括一壳体(10),该壳体上用枢轴装有一可作弧线运动的U形杆(20),该杆(20)的两边有两臂(22),每一臂(22)的一端用枢轴装到该壳体(10)的一边上而可围绕共同的枢轴轴线(13)转动,每一臂(22)的另一端与一横跨该壳体(10)的操纵件(2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21)和壳体(10)之一上设置有一可防止所述操纵件(21)向所述壳体(10)弯曲的防弯件(15,17)。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2-5 22867/971、一种杆式接插件,包括一壳体(10),该壳体上用枢轴装有一可作弧线运动的U形杆(20),该杆(20)的两边有两臂(22),每一臂(22)的一端用枢轴装到该壳体(10)的一边上而可围绕共同的枢轴轴线(13)转动,每一臂(22)的另一端与一横跨该壳体(10)的操纵件(2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21)和壳体(10)之一上设置有一可防止所述操纵件(21)向所述壳体(10)弯曲的防弯件(15,17)。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防弯件(15,17)与所述操纵件(21)之间有一很小的间隙。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防弯件(15,17)与所述操纵件(21)轻轻抵靠。4、按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防弯件(17)在操纵件(21)的沿所述弧线的整个转动过程中都有效。5、按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插件,其特征在于,防弯件有一抵靠余下的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