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4421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包括两组驱动部和多条承托杆,多条所述承托杆均匀设置于两组所述驱动部相对侧,所述驱动部包括两组半圆环状基座,两组所述基座背部连接有铰接座,两组所述基座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基座顶侧外部设置有支撑夹持组件的定位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检测设备抵紧于钢丝绳外侧的轮子替换为可向外张开的可调式结构,在检测设备接触到钢丝绳上的障碍物时将卡板对支板的抵紧状态解除,此时依靠扭簧抵紧支板以保持压辊与钢丝绳的支撑作用,便于压辊接触到障碍物时可受力向外转动以压过障碍物,确保钢丝绳与检测设备相对移动的顺畅性,保证正常检测,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丝绳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丝绳检测设备用以定量检测钢丝绳内外部的断丝、磨损、锈蚀、疲劳、变形、松股、跳丝等各种损伤,评估被测钢丝绳的剩余承载能力、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是有效预防钢丝绳短绳事故、合理降低钢丝绳用绳成本和科学提高钢丝绳运行效率的科技保障。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为保持检测设备与钢丝绳相对移动的稳定性,检测设备的导向轮需要紧固抵紧于钢丝绳外侧,而钢丝绳外部存在变形、松股或者跳丝等损伤时,钢丝绳外圆周侧通常会凸起变形,抵紧于钢丝绳外侧的导向轮容易被凸起位置阻挡而影响检测设备与钢丝绳的相对移动,容易被障碍物阻挡而影响正常检测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将现有检测设备抵紧于钢丝绳外侧的轮子替换为可向外张开的可调式结构,在检测设备接触到钢丝绳上的障碍物时将卡板对支板的抵紧状态解除,此时依靠扭簧抵紧支板以保持压辊与钢丝绳的支撑作用,便于压辊接触到障碍物时可受力向外转动以压过障碍物,确保钢丝绳与检测设备相对移动的顺畅性,保证正常检测,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包括两组驱动部和多条承托杆,多条所述承托杆均匀设置于两组所述驱动部相对侧,所述驱动部包括两组半圆环状基座,两组所述基座背部连接有铰接座,两组所述基座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基座顶侧外部设置有支撑夹持组件的定位组件;
[0007]所述基座顶部对应夹持组件设置有两组转动座,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所述转动座转动配合的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向上倾斜固定有支板,所述转轴另一侧固定有支臂,所述支臂中部转动设置有压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外侧的气缸,所述气缸顶部伸缩端设置有弧形卡板,所述卡板内侧与所述支板外侧相抵紧,所述支板下方的所述卡板内侧设置有约束杆,所述约束杆外侧套设有抵紧于所述支板外侧的扭簧。
[0008]采用上述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拆装组件将上下两组驱动部的四组基座均向外开启,以将设备整体夹紧于所需检测钢丝绳外部,之后通过气缸向远离基座方向推动卡板,利用卡板抵紧于支板外侧,从而将支臂以及压辊向内侧的钢丝绳外部抵紧,以将检测设备整体夹持于钢丝绳外部,钢丝绳在外界设备的牵拉过程中与检测设备产生相对移动,当钢丝绳外部的变形、松股或者跳丝等凸起障碍移动到检测设备位置时,此时所述气缸收缩以带动卡板与支板分离,此时依靠扭簧向内侧抵紧支板,通过扭簧
支撑支板以确保压辊始终抵紧于钢丝绳外侧,当压辊接触到钢丝绳上的凸起障碍时,压辊在支臂的支撑下顶推支板对扭簧产生顶推,以确保压辊可平稳压过障碍物,之后再次通过气缸带动卡板抵紧于支板外侧,进一步加固压辊以及支板的对钢丝绳的抵紧稳定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气缸前后侧的所述卡板底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滑杆,所述滑杆竖向贯穿所述基座且与该基座滑动配合,所述滑杆底端固定有防脱块。
[0010]作为优选,所述铰接座为开口朝前的C形框体,两组所述基座背部一端均与所述铰接座转动配合。
[0011]作为优选,所述铰接座前方的其中一组所述基座端部设置有拆装组件,且远离所述拆装组件的另一组所述基座正面端部竖向贯穿有卡槽,所述卡槽为L形通槽结构。
[0012]作为优选,所述拆装组件包括竖向贯穿所述基座端部的竖轴,所述竖轴与所述基座转动配合,所述竖轴顶端横向固定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部横向贯穿有卡勾杆。
[0013]作为优选,所述卡勾杆靠近所述卡槽一端为C形弯杆,所述弯杆卡入所述卡槽内侧,且所述卡勾杆远离所述弯杆一端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安装筒之间的所述卡勾杆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竖轴底端固定有握把。
[0014]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现有检测设备抵紧于钢丝绳外侧的轮子替换为可向外张开的可调式结构,在检测设备接触到钢丝绳上的障碍物时将卡板对支板的抵紧状态解除,此时依靠扭簧抵紧支板以保持压辊与钢丝绳的支撑作用,便于压辊接触到障碍物时可受力向外转动以压过障碍物,确保钢丝绳与检测设备相对移动的顺畅性,保证正常检测,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驱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基座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约束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基座;101、转动座;102、卡槽;2、铰接座;3、夹持组件;301、支板;302、转轴;303、支臂;304、压辊;4、定位组件;401、卡板;402、气缸;403、约束杆;403a、扭簧;404、滑杆;405、防脱块;5、承托杆;6、拆装组件;601、竖轴;602、安装筒;603、卡勾杆;604、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6]参见图1

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包括两组驱动部和多条承托杆5,多条承托杆5均匀设置于两组驱动部相对侧,驱动部包括两组半圆环状基座1,承托杆5两端分别固定于上下侧的基座1相对侧,两组基座1背部连接有铰接座2,铰接座2用以支撑两组基座1向外侧转动张开,以便于将需要检测的钢丝绳夹持于驱动部内侧,两组基座1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3,基座1顶侧外部设置有支撑夹持组件3的定位组件4;
[0027]基座1顶部对应夹持组件3设置有两组转动座101,夹持组件3包括与转动座101转动配合的转轴302,转轴302外侧向上倾斜固定有支板301,转轴302另一侧固定有支臂303,支臂303中部转动设置有压辊304,定位组件4包括固定于基座1外侧的气缸402,气缸402顶部伸缩端设置有弧形卡板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驱动部和多条承托杆(5),多条所述承托杆(5)均匀设置于两组所述驱动部相对侧,所述驱动部包括两组半圆环状基座(1),两组所述基座(1)背部连接有铰接座(2),两组所述基座(1)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3),所述基座(1)顶侧外部设置有支撑夹持组件(3)的定位组件(4);所述基座(1)顶部对应夹持组件(3)设置有两组转动座(101),所述夹持组件(3)包括与所述转动座(101)转动配合的转轴(302),所述转轴(302)外侧向上倾斜固定有支板(301),所述转轴(302)另一侧固定有支臂(303),所述支臂(303)中部转动设置有压辊(304),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1)外侧的气缸(402),所述气缸(402)顶部伸缩端设置有弧形卡板(401),所述卡板(401)内侧与所述支板(301)外侧相抵紧,所述支板(301)下方的所述卡板(401)内侧设置有约束杆(403),所述约束杆(403)外侧套设有抵紧于所述支板(301)外侧的扭簧(403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丝绳自驱动检测避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402)前后侧的所述卡板(401)底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滑杆(404),所述滑杆(404)竖向贯穿所述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卫峰牛晓雷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百克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