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414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开挖止水帷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注浆段,相邻注浆段之间通过封隔器连接;注浆段包括注浆管,注浆管外套设有密封的模袋,注浆管上设置有出浆孔;封隔器内设置有封堵片,且注浆管的管口通过端口封堵件进行封堵,最末端注浆段的注浆管的端口封堵件处还通过端口模袋包套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多段注浆结构,能够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深入地层中进行注浆加固,并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注浆的深度和浆液的扩散范围,有效提高了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止水结构施工建设,提高了基坑施工的止水安全性,避免发生渗漏水事故。避免发生渗漏水事故。避免发生渗漏水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开挖止水帷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地层中尤其是复杂地层中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常因开挖施工造成地层损失,易发生基坑渗漏水的现象,危及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安全,且由于地层损失引起地表沉降过大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目前国内外常采用旋喷桩止水帷幕,但此方法中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具有随机性、分散性及浆液损耗较大,且由于注浆压力难以控制易造成土体变形过大、发生地面隆起以及加固效果不理想等现象。
[0003]因此,现行的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止水结构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存在亟待解决的地方,应当在施工过程中适当控制止水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浆液扩散,使其在既定的范围内保持并凝结,形成稳固的止水结构。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通过设置多层模袋,根据施工进度可控的进行注浆施工,在基坑的止水结构施工中有效控制了浆液的扩散,极大的提高了注浆施工的效率,保障了基坑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注浆段,相邻注浆段之间通过封隔器连接;注浆段包括注浆管,注浆管外套设有密封的模袋,注浆管上设置有出浆孔;封隔器内设置有封堵片,且注浆管的管口通过端口封堵件进行封堵,最末端注浆段的注浆管的端口封堵件处还通过端口模袋包套密封。
[0007]上述公开的分段注浆装置,多个注浆段分别进行注浆施工,可有效控制注浆的深度,同时注浆管外套设模袋,通过模袋限制浆液的扩散范围,能够帮助基坑施工过程中进行坑壁加固和止水,避免出现渗漏水事故。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采用的注浆管用于浆液的注入,其可采用多种便于浆液流动的管件,其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注浆管为金属管,注浆管上出浆孔数量若干且出浆孔沿注浆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采用如此方案时,注浆段能够快速从注浆管向模袋内注入大量浆液,使浆液充满模袋并进行凝结成型,起到支撑和封堵的作用。
[0009]进一步的,端口封堵件的作用在于对注浆管的端口进行封堵,在进行一个注浆段的注浆时,由于端口封堵件的存在,浆液不会进入到相邻的注浆段;在一个注浆段完成注浆并需要转入下一个注浆段的注浆时,通过捅破端口封堵件的方式使得两个注浆段的注浆管
连通,因此端口封堵件可采用多种能够实现封堵和被破坏的结构,其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端口封堵件为薄膜状,端口封堵件通过缠绕或粘接的方式设置设置于注浆管的管口处。采用如此方案时,可采用塑料薄膜等材料制成端口封堵件。
[0010]进一步的,封隔器连接于相邻两个注浆段,封隔器常态下为阻断状态,防止浆液从一个注浆段进入相邻的注浆段,但在完成一个注浆段的施工后,需要向相邻的注浆段内注入浆液时,可通过将封隔器有阻断状态切换为连通状态。因此封隔器可采用多种能够实现阻断和连通的结构,其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封隔器包括上管段和下管段,上管段与下管段连通且封堵片设置于连通处;所述的上管段和下管段分别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注浆段的注浆管。采用如此方案时,封堵片用于阻断上管段和下管段,需要将上管段和下管段连通时,可采用类似于破坏端口封堵件的方式将封堵片捅破,以此实现上管段和下管段的连通。
[0011]再进一步,为了使封堵件的封堵性能更加稳定可靠,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上管段与下管段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封堵片保持封堵角度的限位结构。
[0012]再进一步,限位结构可采用多种形式,其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环,限位环位于上管段和下管段的连接处的内管壁上且向管孔中心延伸,限位环处的通过孔径小于上管段和下管段的通过孔径。
[0013]再进一步,此处对限位结构进行优化并举出另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封隔器上设置限位槽,限位槽向管孔内部凹陷并与封堵片配合。
[0014]进一步的,封隔器与相邻两个注浆段的注浆管连接方式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上管段和下管段均通过螺纹结构与注浆管连接。采用如此方案时,封隔器与注浆管的连接处尺寸变化小,便于整体深入地层中进行施工。
[0015]进一步的,本技术中为了方便设置模袋,将所述的模袋套接于注浆管的外管壁上,套接处通过绑扎件进行加固密封。采用如此方案时,可采用金属绑扎丝将模袋绑扎紧固在注浆管上。
[0016]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浆液注入,最前端的注浆段连接有输浆管,输浆管直接连通注浆管。
[0017]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按照如下方式设置注浆装置:
[0018]S0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潜孔钻钻孔;
[0019]S02:钻孔完毕后,进行注浆装置的安装,将注浆装置放入孔内并连接注浆阀门;
[0020]S03:首先进行第一段模袋注浆,通过输浆管的管口与注浆泵相连进行注浆,当注浆压力达到1MPa以上后停止注浆;
[0021]S04:第一段模袋注浆完成后,进行洗管并捅开封隔器;
[0022]S05:进行第二段模袋的注浆,第二段模袋注浆时,水泥浆和控制液同时注射,当注浆压力达到1MPa以上后停止注浆;
[0023]S06:后续模袋注浆,按照S04、S05的方法重复进行即可;
[0024]S07:最后端模袋注浆完成后,进行洗管,清洗完成后捅开末段模袋注浆管底部的端口封堵件;
[0025]S08:最后进行钻孔底部注浆,注浆完成后,及时对第一段模袋到地面的空孔进行回灌水泥浆液,直到水泥浆液冒出地面后停止。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技术设置的多段注浆结构,能够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深入地层中进行注浆加固,并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注浆的深度和浆液的扩散范围,有效提高了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止水结构施工建设,提高了基坑施工的止水安全性,避免发生渗漏水事故。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0029]图1是分段注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封隔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1]上述附图1、图2中,各个标记所表示的含义为:1、注浆管;2、上部模袋;3、下部模袋;4、端口模袋;5、封隔器;6、输浆管;7、出浆孔;8、绑扎件;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注浆段,相邻注浆段之间通过封隔器(5)连接;注浆段包括注浆管(1),注浆管(1)外套设有密封的模袋,注浆管(1)上设置有出浆孔(7);封隔器(5)内设置有封堵片(10),且注浆管(1)的管口通过端口封堵件(11)进行封堵,最末端注浆段的注浆管(1)的端口封堵件(11)处还通过端口模袋(4)包套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管(1)为金属管,注浆管(1)上出浆孔(7)数量若干且出浆孔(7)沿注浆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口封堵件(11)为薄膜状,端口封堵件(11)通过缠绕或粘接的方式设置设置于注浆管(1)的管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坑围护的模袋分段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隔器(5)包括上管段和下管段,上管段与下管段连通且封堵片(10)设置于连通处;所述的上管段和下管段分别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注浆段的注浆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飞刘远建胡学龙王光伟黄鹏刘薇段世春张宝张永平王超马小龙李刚闵嘉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