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3905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和第二育苗层,育苗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氧机,供氧机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供氧管,供氧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增氧泵,增氧泵的一侧设置有出氧口,育苗箱内腔的一侧卡合连接有第一育苗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育苗层的设置,可以使得一部分鲫鱼在第一育苗层上进行孵化,一部分鲫鱼通过通孔落至下一层进行孵化,通过第二育苗层与第三育苗层的设置,可以将过多的鱼苗进行分层养殖,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且分层孵化有利于鲫鱼的生存,通过恒温控制器的设置,启动恒温控制器,给育苗箱内设置适合鱼苗孵化的温度,可以提高鲫鱼孵化的速率。可以提高鲫鱼孵化的速率。可以提高鲫鱼孵化的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育苗
,具体为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彭泽鲫鱼味道鲜美,但是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彭泽鲫鱼的养殖,所以对于彭泽鲫鱼的孵化生产出了育苗装置。
[0003]目前,现有的育苗装置中的鲫鱼在孵化时,都堆积在一起,使得很多鱼苗无法存活,且未设置控制育苗箱内温度的仪器。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和第二育苗层,所述育苗箱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氧机,所述供氧机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增氧泵,所述增氧泵的一侧设置有出氧口,所述育苗箱内腔的一侧卡合连接有第一育苗层,所述第一育苗层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第二育苗层,所述第二育苗层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第三育苗层,所述育苗箱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育苗箱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的型号为50WQ15

15,所述育苗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闸阀,所述闸阀一侧开设有的排污口与排污管道相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氧管的一端与供氧机转动连接,所述供氧管的另一端与育苗箱的内腔相连,所述增氧泵的型号为SP

780。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伺服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伺服电机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轴螺栓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育苗层的两端分别通过卡块与育苗箱的内壁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育苗层的顶端开设有多个直径为厘米的通孔,所述第一育苗层的顶端设置有厚为厘米的饲料。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育苗层与第三育苗层的顶端分别开设有多个直径为厘米与厘米的通孔,所述第二育苗层与第三育苗层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不同厚度的饲料。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育苗箱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恒温控制器,所述恒温控制器与育苗箱电性连接,所述恒温控制器的型号为YLMQ

211。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通过排污管道的设置,启动排污泵,将废料吸至排污管道内,转动闸阀,可以将污水排出,提高了育苗箱的洁净度,通过供氧管与增氧泵的设置,启动供氧机,通过供氧管将氧气从出氧口输出至育苗箱的内腔,使得育苗箱内供氧充足,有利于彭泽鲫鱼的发育,通过搅拌轴与搅拌叶的设置,当鲫鱼产鱼苗过多时,启动伺服电机,搅拌轴带动搅拌叶旋转,将鱼苗进行分散,有利于鱼苗更好的吸收养分,通过第一育苗层的设置,可以使得一部分鲫鱼在第一育苗层上进行孵化,一部分鲫鱼通过通孔落至下一层进行孵化,通过第二育苗层与第三育苗层的设置,可以将过多的鱼苗进行分层养殖,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且分层孵化有利于鲫鱼的生存,通过恒温控制器的设置,启动恒温控制器,给育苗箱内设置适合鱼苗孵化的温度,可以提高鲫鱼孵化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是本技术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育苗箱;2、供氧机;3、供氧管;4、固定板;5、第一育苗层;6、第二育苗层;7、第三育苗层;8、伺服电机;9、搅拌轴;10、搅拌叶;11、支撑柱;12、增氧泵;13、出氧口;14、透明玻璃板;15、排污管道;16、排污泵;17、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1和第二育苗层,育苗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氧机2,供氧机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供氧管3,供氧管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增氧泵12,增氧泵12 的一侧设置有出氧口13,育苗箱1内腔的一侧卡合连接有第一育苗层5,第一育苗层5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第二育苗层6,第二育苗层6 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第三育苗层7,育苗箱1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搅拌轴9,搅拌轴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搅拌叶10,搅拌轴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8。
[0020]其中,育苗箱1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管道15,排污管道 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污泵16,排污泵16的型号为50WQ15

15,育苗箱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闸阀17,闸阀17一侧开设有的排污口与排污管道相通,通过排污管道15的设置,启动排污泵16,将废料吸至排污管道15内,转动闸阀17,可以将污水排出,提高了育苗箱1的洁净度。
[0021]其中,供氧管3的一端与供氧机2转动连接,供氧管3的另一端与育苗箱1的内腔相连,增氧泵12的型号为SP

780,通过供氧管3 与增氧泵12的设置,启动供氧机2,通过供氧管3将氧气从出氧口 13输出至育苗箱1的内腔,使得育苗箱1内供氧充足,有利于彭泽鲫鱼的发育。
[0022]其中,伺服电机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1,伺服电机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输出
轴,输出轴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搅拌轴9,搅拌叶 10与搅拌轴9螺栓连接,通过搅拌轴9与搅拌叶10的设置,当鲫鱼产鱼苗过多时,启动伺服电机8,搅拌轴9带动搅拌叶10旋转,将鱼苗进行分散,有利于鱼苗更好的吸收养分。
[0023]其中,第一育苗层5的两端分别通过卡块与育苗箱1的内壁卡合连接,第一育苗层5的顶端开设有多个直径为10厘米的通孔,第一育苗层5的顶端设置有厚为1厘米的饲料,通过第一育苗层5的设置,可以使得一部分鲫鱼在第一育苗层5上进行孵化,一部分鲫鱼通过通孔落至下一层进行孵化。
[0024]其中,第二育苗层6与第三育苗层7的顶端分别开设有多个直径为7厘米与3厘米的通孔,第二育苗层6与第三育苗层7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不同厚度的饲料,通过第二育苗层6与第三育苗层7的设置,可以将过多的鱼苗进行分层养殖,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且分层孵化有利于鲫鱼的生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1)和第二育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箱(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氧机(2),所述供氧机(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供氧管(3),所述供氧管(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增氧泵(12),所述增氧泵(12)的一侧设置有出氧口(13),所述育苗箱(1)内腔的一侧卡合连接有第一育苗层(5),所述第一育苗层(5)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第二育苗层(6),所述第二育苗层(6)的底端卡合连接有第三育苗层(7),所述育苗箱(1)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搅拌叶(10),所述搅拌轴(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伺服电机(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箱(1)内腔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污管道(15),所述排污管道(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排污泵(16),所述排污泵(16)的型号为50WQ15

15,所述育苗箱(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闸阀(17),所述闸阀(17)一侧开设有的排污口与排污管道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彭泽鲫鱼孵化的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金根张颂王建民陈颖李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九江市彭泽鲫良种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