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岩专利>正文

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80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阀体为规则多边棱柱,下阀体沿中轴线设依次连通的顶针槽和第一竖直管路,顶针槽与上阀腔连通,第一竖直管路上设置第一单向阀口;下阀体侧壁设有输油孔,输油孔通过输油管路连通第二竖直管路,输油孔通过回油管路连通顶针槽;第二竖直管路上设置第二单向阀口;第一竖直管路通过水平管路与第二竖直管路连通,水平管路上设置第三单向阀口;第一竖直管路、第二竖直管路均连通至下阀体的下表面。将换向阀主体的表面设置成规则多棱柱形,便于加工以及孔位的准确定位,并且多棱柱形状在安装时也便于孔位的对孔定位,快捷且准确,加工简便且结构合理,对输油管路进行了优化,使其具有更优的工作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千斤顶配件结构设计及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气动液压卧式多级千斤顶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举升装置,它具有设计精巧、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移动方便和举升力大的优点,完全采用气动代替手动作业,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故广泛应用于流动性起重作业中,尤其是在汽车维修领域使用广泛,而作为该装置核心部件的换向阀的设计和制作尤为关键。
[0003]专利申请公告号CN203926200U,专利名称为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门,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的阀门,包括上阀腔和上阀腔下方的下阀体,上阀腔为圆筒形,下阀体为圆柱形,在下阀体上设有吸油和排油用的管路,且管路主要设置为三条相互连通的竖直管路,三条竖直管路里面分别设有三个单向阀口,且三条竖直管路均连通至下阀体的下表面。该结构虽然实现了所占体积小,输油效率高,利于千斤顶小型化和起重效率提高的优点,但是通路结构复杂,难以维护,且均加工为圆柱形,在开孔时难以定位。专利申请公告号CN205876841U公开了一种千斤顶用阀体组件,其简化了输油管路的布置,但是其本身也是圆柱形设计,在侧开孔和底面开孔时难以定位准确,提升了加工难度,并且在与安装面契合时候难以一步安装到位,降低工作效率。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孔位分布合理且便于加工的液压千斤顶换向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千金顶换向阀,通过改变外形降低加工难度,提升孔位的准确性,并且合理布置了管路结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为规则多边棱柱,所述阀体包括一体式设置的上阀体和下阀体,所述上阀体内设置有上阀腔,所述上阀腔顶面开口、底面为所述下阀体的顶面;
[0008]所述下阀体沿中轴线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顶针槽和第一竖直管路,所述顶针槽与所述上阀腔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口;
[0009]所述下阀体侧壁设有输油孔,所述输油孔通过输油管路连通有第二竖直管路,所述输油孔通过回油管路连通所述顶针槽;
[0010]所述第二竖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口;
[0011]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在第一单向阀口下方通过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的第二单向阀口下方连通,所述水平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口;
[0012]所述第一竖直管路、第二竖直管路均连通至下阀体的下表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管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宽径段和第一窄径段,所述第一宽径段和第一窄径段连接处为第一单向阀口,所述所述第一窄径段连通所述顶针槽;
[0014]所述第二竖直管路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宽径段和第二窄径段,所述第二宽径段和第二窄径段连接处为第二单向阀口,所述第二窄径段连通所述输油管路;
[0015]所述第一宽径段与所述第二宽径段通过所述水平管路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管路与所述第一宽径段连接处为第三单向阀口。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下阀体侧壁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水平管路连通,所述螺纹孔内径大于所述水平管路内径。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宽径段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端抵有第一钢珠至第一单向阀口处,所述第二宽径段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端抵有第二钢珠至第二单向阀口处,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端部抵有第三钢珠至第三单向阀口处。
[0019]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下阀体侧壁处的开口处具有密封件。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上阀腔内壁顶端设置有螺纹段。
[0021]经由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将换向阀主体的表面设置成规则多棱柱形,便于加工以及孔位的准确定位,并且多棱柱形状在安装时也便于孔位的对孔定位,快捷且准确,加工简便且结构合理,对输油管路进行了优化,使其具有更优的工作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附图为本技术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的整体结构图;
[0024]图2附图为本技术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的底面孔位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如附图1所示,液压千斤顶换向阀,包括阀体,阀体为规则多边棱柱形,具体本实施例中采用正六棱柱,阀体包括一体式设置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2,上阀体1内设置有上阀腔11,上阀腔11顶面开口、底面为下阀体2的顶面;
[0028]下阀体2沿中轴线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顶针槽3和第一竖直管路4,顶针槽3与上阀腔11连通,第一竖直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口;所述第一竖直管路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宽径段41和第一窄径段42,所述第一宽径段41和第一窄径段42连接处为第一单向阀口,
所述所述第一窄径段42连通所述顶针槽3;
[0029]下阀体2侧壁设有输油孔5,输油孔5通过输油管路51连通有第二竖直管路6,所述输油孔5通过回油管路52连通所述顶针槽3;所述第二竖直管路6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口;
[0030]所述第二竖直管路6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宽径段61和第二窄径段62,所述第二宽径段61和第二窄径段62连接处为第二单向阀口,所述第二窄径段62连通所述输油管路51;所述第一宽径段41与所述第二宽径段61通过所述水平管路7连通;
[0031]所述水平管路7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口,所述水平管路7与所述第一宽径段41连接处为第三单向阀口;
[0032]第一宽径段41、第二宽径段61均连通至下阀体的下表面。
[0033]所述下阀体2侧壁设有螺纹孔8,所述螺纹孔8与所述水平管路7连通,所述螺纹孔8内径大于所述水平管路7内径,螺纹孔8位于所述下阀体2侧壁处的开口处具有密封件;
[0034]所述第一宽径段41内设有第一弹簧43,所述第一弹簧43顶端抵有第一钢珠44至第一单向阀口处,所述第二宽径段61内设有第二弹簧63,所述第二弹簧63顶端抵有第二钢珠64至第二单向阀口处,所述螺纹孔8内设有第三弹簧81,所述第三弹簧81端部抵有第三钢珠82至第三单向阀口处。
[00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将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千斤顶换向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规则多边棱柱,所述阀体包括一体式设置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2),所述上阀体(1)内设置有上阀腔(11),所述上阀腔(11)顶面开口、底面为所述下阀体(2)的顶面;所述下阀体(2)沿中轴线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顶针槽(3)和第一竖直管路(4),所述顶针槽(3)与所述上阀腔(11)连通,所述第一竖直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口;所述下阀体(2)侧壁设有输油孔(5),所述输油孔(5)通过输油管路(51)连通有第二竖直管路(6),所述输油孔(5)通过回油管路(52)连通所述顶针槽(3);所述第二竖直管路(6)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口;所述第一竖直管路(4)在第一单向阀口下方通过水平管路(7)与所述第二竖直管路(6)的第二单向阀口下方连通,所述水平管路(7)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口;所述第一竖直管路(4)、第二竖直管路(6)均连通至下阀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竖直管路(4)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宽径段(41)和第一窄径段(42),所述第一宽径段(41)和第一窄径段(42)连接处为第一单向阀口,所述第一窄径段(42)连通所述顶针槽(3);所述第二竖直管路(6)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宽径段(61)和第二窄径段(62),所述第二宽径段(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张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