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54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属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箱、压板、驱动部、端板以及柔性遮挡部,所述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箱一端,所述压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底箱一侧,在车辆停放至所述底箱一侧时,车辆可作用于所述压板,以带动所述压板移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底箱内部,所述柔性遮挡部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在所述端板一侧对称分布,在所述压板移动时,所述驱动部可带动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相向移动,以在所述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具有结构简单以及车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防护效果好的优点。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停车设备
,具体是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于停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0003]目前,在一些室外露天场合中,大多是通过在地面上划线的方式标示出停车位置,车辆停放时由于其上方没有遮挡物,车辆随着太阳光照射容易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不利于驾乘人员后续的驾驶以及乘坐,同时车辆也容易遭受雨水淋湿,雨水中的酸性物质会对车漆造成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包括底箱、压板、驱动部、端板以及柔性遮挡部,所述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箱一端,所述压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底箱一侧,在车辆停放至所述底箱一侧时,车辆可作用于所述压板,以带动所述压板移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底箱内部,所述柔性遮挡部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在所述端板一侧对称分布,在所述压板移动时,所述驱动部可带动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相向移动,以在所述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柔性遮挡部包括若干牵拉杆,所述端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若干所述牵拉杆一端嵌入至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滑动,相邻两组牵拉杆之间通过柔性层相连,在所述压板移动时,所述驱动部可带动若干牵拉杆沿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滑动,牵引所述柔性层展开,以在所述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源、第一接电片、第二接电片以及第三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接电片一端与电源正极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一侧相贴,所述第三接电片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另一侧相贴,另一端与第一接电片间隔分布,所述端板一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内活动设置有与所述牵拉杆一一对应的若干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对应的所述牵拉杆相连,相邻两组电磁铁之间极性相同,所述压板一侧设置有导电件,在所述压板移动时,可带动所述导电件移动,以实现第一接电片与第三接电片之
间的电导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电磁铁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电磁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弧形槽外部并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牵拉杆对应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导电件包括压杆、弹性件以及导电板,所述压杆一端与所述压板一侧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箱内部并与所述导电板相连,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导电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箱内壁相连。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压板一端与所述底箱铰接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导电板提供弹性拉力,以驱使所述压板在所述底箱一侧呈现倾斜状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箱远离所述端板的一端还设置有斜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停车时,将车辆开至底箱一侧,车辆可作用于压板,以驱使压板移动,此时驱动部可带动两组柔性遮挡部相对移动,从而在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以对车辆进行遮挡,相较于现有技术,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具有结构简单以及车辆防护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柔性遮挡部展开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区域放大示意图;图中:10

底箱、101

斜板、20

压板、30

驱动部、301

电源、302

第一接电片、303

第二接电片、304

第三接电片、305

电磁铁、306

第一连杆、40

端板、401

第一弧形槽、402

第二弧形槽、50

柔性遮挡部、501

牵拉杆、502

柔性层、503

第二连杆、60

导电件、601

压杆、602

弹性体、603

导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5]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6]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包括底箱10、压板20、驱动部30、端板40以及柔性遮挡部50,所述端板40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箱10一端,所述压板20活动设置在所述底箱10一侧,在车辆停放至所述底箱10一侧时,车辆可作用于所述压板20,以带动所述压板20移动,所述驱动部30设置在所述底箱10内部,所述柔性遮挡部50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50在所述端板40一侧对称分布,在所述压板20移动时,所述驱动部30可带动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50相向移动,以在所述底箱10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
[0017]停车时,将车辆开至底箱10一侧,车辆可作用于压板20,以驱使压板20移动,此时驱动部30可带动两组柔性遮挡部50相对移动,从而在底箱10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以对
车辆进行遮挡,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
[0018]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遮挡部50包括若干牵拉杆501,所述端板40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401,若干所述牵拉杆501一端嵌入至所述第一弧形槽401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弧形槽401内部滑动,相邻两组牵拉杆501之间通过柔性层502相连,在所述压板20移动时,所述驱动部30可带动若干牵拉杆501沿所述第一弧形槽401内部滑动,牵引所述柔性层502展开,以在所述底箱10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实现车辆的防晒以及防雨。
[0019]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30包括电源301、第一接电片302、第二接电片303以及第三接电片304,所述第一接电片302一端与电源301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接电片302一端与电源301正极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402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402一侧相贴,所述第三接电片304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402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402另一侧相贴,另一端与第一接电片302间隔分布,所述端板40一侧设置有第二弧形槽402,所述第二弧形槽402内活动设置有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箱、压板、驱动部、端板以及柔性遮挡部,所述端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箱一端,所述压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底箱一侧,在车辆停放至所述底箱一侧时,车辆可作用于所述压板,以带动所述压板移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底箱内部,所述柔性遮挡部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在所述端板一侧对称分布,在所述压板移动时,所述驱动部可带动两组所述柔性遮挡部相向移动,以在所述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遮挡部包括若干牵拉杆,所述端板一侧开设有第一弧形槽,若干所述牵拉杆一端嵌入至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滑动,相邻两组牵拉杆之间通过柔性层相连,在所述压板移动时,所述驱动部可带动若干牵拉杆沿所述第一弧形槽内部滑动,牵引所述柔性层展开,以在所述底箱一侧形成弧形隆起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型智能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源、第一接电片、第二接电片以及第三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一端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所述第一接电片一端与电源正极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弧形槽内部并与第二弧形槽一侧相贴,所述第三接电片一端延伸至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蓝更鸟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