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352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袋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解决了现有抽绳清洁袋不够简便、具有较多冗余设计的技术问题,而且其可以有效实现双色间隔的清洁袋卷的成型,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吹膜模头,实现间隔状的双色的薄膜;第二步,在薄膜上定位形成多个片体,并挖切容置腔切口;第三步,输入两条片状的拉绳;第四步,折叠,折叠后薄膜完全覆盖拉绳;第五步,缝合,形成容置腔,拉绳位于容置腔内;第六步,将薄膜折叠,折叠部位形成底边;第七步,间隔进行缝合,形成侧缝合线;第八步,对位于容置腔切口处的两个拉绳进行缝合;第九步,虚切,形成虚切线,同时虚切或切断拉绳;第十步,对薄膜再次折叠,进行绕卷,形成清洁袋卷。卷。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袋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抽绳清洁袋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清洁袋,如中国专利号:CN202022723566.0公开一种家用隐私抽绳清洁袋,包括清洁袋和拉绳,所述清洁袋顶部设置有束线槽,所述束线槽内部套设有拉绳,所述束线槽外侧胶合有加强收口,所述清洁袋外侧设置有斜条纹,所述清洁袋底部胶合有加强底垫,所述清洁袋内部设置有内裙边,所述内裙边内部嵌设有皮筋。
[0003]但是,现有的抽绳清洁袋的结构往往不够简便,具有较多冗余的设计,往往不利于生产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解决了现有抽绳清洁袋不够简便、具有较多冗余设计的技术问题,而且其可以有效实现双色间隔的清洁袋卷的成型。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第一步,利用吹膜模头,实现间隔状的双色的薄膜,而后输出成宽幅的薄膜;
[0007]第二步,薄膜输出之后,在薄膜上定位形成多个片体,各片体为形成清洁袋的基本单元,并在相邻片体之间且位于薄膜的宽度方向两端处挖切容置腔切口;
[0008]第三步,沿薄膜的输送方向输入两条片状的拉绳,拉绳位于容置腔切口部位处;
[0009]第四步,将薄膜的上下两端向内折叠,折叠处位于容置腔切口中部,形成容置腔弯折线,折叠后薄膜完全覆盖拉绳,并且有部分拉绳位于容置腔切口内;
[0010]第五步,对折叠后的薄膜进行缝合,形成容置腔,拉绳位于容置腔内,实现拉绳位于容置腔弯折线与容置腔缝合线之间;
[0011]第六步,将薄膜沿宽度方向的中部进行折叠,折叠部位形成底边;
[0012]第七步,在折叠后的薄膜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进行缝合,形成侧缝合线,各片体上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具备两条侧缝合线;
[0013]第八步,折叠后,两拉绳相互重叠,对位于容置腔切口处的两个拉绳进行缝合,形成连接部;
[0014]第九步,在薄膜上沿各片体相邻的部位进行虚切,形成虚切线,该虚切线同时虚切或切断相邻拉绳的部位;
[0015]第十步,对薄膜再次沿宽度方向进行一次以上的折叠,而后进行绕卷,形成清洁袋卷。
[0016]进一步的,第七步中,在形成侧缝合线时,在薄膜上靠近底边的部位处由两个侧缝
合线向中间延伸设有间隔缝合线,两间隔缝合线之间存有用于漏水的漏水通道。
[0017]进一步的,所述薄膜上两间隔缝合线的下方且位于漏水通道的下方设有阻隔缝合线,所述阻隔缝合线与各间隔缝合线之间形成过水通道。
[0018]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缝合线与阻隔缝合线之间的间距小于10mm,且大于5mm。
[0019]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缝合线为上凸曲线,所述阻隔缝合线为下凸曲线。
[0020]进一步的,在第三步中,在薄膜靠近底边的部位上设置有漏水虚切线,位于漏水虚切线处粘黏有撕开片,撕开片用于在撕下时带动漏水虚切线撕开,实现漏水目的,所述漏水虚切线位于间隔缝合线与底边之间。
[0021]进一步的,所述吹膜模头包括进料底座,所述进料底座上端设有一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中部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的侧面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进料管的外侧壁上设有避让连接孔的进料环槽,所述进料底座上位于进料管外套设有一进料块,所述进料块上设有与连接孔连通的第一注料口及与进料环槽连通的第二注料口,所述进料块上端且位于进料管上套设有第一螺旋模芯,所述第一螺旋模芯上设有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的上端上设有第一螺旋体,所述第一螺旋体圆周外侧面上设有第一螺旋线,所述第一螺旋体上位于第一台阶部外套设有中套体,所述中套体与第一螺旋体之间且位于第一台阶部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模芯,所述第二螺旋模芯圆周外侧面上设有第二螺旋线,所述第一螺旋体与第二螺旋模芯之间形成第一进料通道,所述第二螺旋模芯与中套体之间形成第二进料通道,所述第一螺旋模芯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一进料通道与进料孔的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螺旋模芯上设有多个连通第二进料通道与进料环槽的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螺旋体的上端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可转动地设有球型模芯,所述第二螺旋模芯的上端可转动地设有汇流环,所述中套体上端罩设有上套体,所述汇流环与球型模芯之间形成连通第一进料通道的第一延伸通道,所述上套体与汇流环之间形成连通第二进料通道的第二延伸通道,所述上套体与球型模芯之间形成出料通道,所述第一延伸通道、第二延伸通道于汇流环的汇流环的上端且位于出料通道的下端汇流。
[0022]进一步的,第一螺旋线由靠近进料底座的一端向球型模芯的一端逐渐变小,第二螺旋线由靠近进料底座的一端向球型模芯的一端逐渐变小。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成由内向外、由下至上倾斜的结构,倾斜角度不小于20度,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成由内向外、由下至上倾斜的结构,倾斜角度不小于20度。
[002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旋模芯上设有连通安装孔的气流通道,所述球型模芯的中部设有出气通道,所述球型模芯与第一螺旋体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连通第一延伸通道。
[002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出一种结构简洁,易于成型的抽绳清洁袋,而且这种清洁袋可以依靠近侧缝合线的侧边依次连接形成清洁袋卷。相应地,拉绳为片状,也可以依次连接,这样也可以在卷绕形成清洁袋卷时不会有较大的凸起。而且通过各容置腔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暴露抽绳端部的容置腔切口,两抽绳的端部于容置腔切口处相互粘合形成环状,从而可以形成双边抽绳的设计,并且可以便于拉紧、系结。容置腔通过片体位于开口处的一端向内弯折且缝合形成,弯折处形成容置腔弯折线,缝合处形成容置腔缝合线,容置腔弯折线与容置腔缝合线之间形成容置腔,这样在成型时只要采用折叠与缝合即可,缝合可以采用超声波、热熔黏合等方式。可以方便与成型。当然,
如果片体本身采用了双层结构,那么只要缝合即可。
[0026]进一步的,两片体于袋体底部处一体成型,其相较于缝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工艺上由缝合改为了折叠,只是实现清洁袋的不同方式。
[0027]进一步的,间隔缝合线、漏水通道的设置,目的在于针对厨余垃圾,避免因为垃圾里面带有太多的水分,通过间隔缝合线、漏水通道的设置可以实现液体向下流,而其余垃圾位于间隔缝合线上。漏水通道的宽度通常控制在20mm左右,而间隔缝合线控制在距离底部50mm左右,具体数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28]进一步的,而阻隔缝合线、过水通道的设置,主要在于限制垃圾杂质的通过,从而有效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间隔缝合线与阻隔缝合线之间的间距小于10mm,且大于5mm。
[0029]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缝合线为上凸曲线,所述阻隔缝合线为下凸曲线,这样成型的固液分离的效果会更好。
[0030]进一步的,漏水虚切线、撕开片的设置,可以实现当液体太多时,撕开以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吹膜模头,实现间隔状的双色的薄膜,而后输出成宽幅的薄膜;第二步,薄膜输出之后,在薄膜上定位形成多个片体,各片体为形成清洁袋的基本单元,并在相邻片体之间且位于薄膜的宽度方向两端处挖切容置腔切口;第三步,沿薄膜的输送方向输入两条片状的拉绳,拉绳位于容置腔切口部位处;第四步,将薄膜的上下两端向内折叠,折叠处位于容置腔切口中部,形成容置腔弯折线,折叠后薄膜完全覆盖拉绳,并且有部分拉绳位于容置腔切口内;第五步,对折叠后的薄膜进行缝合,形成容置腔,拉绳位于容置腔内,实现拉绳位于容置腔弯折线与容置腔缝合线之间;第六步,将薄膜沿宽度方向的中部进行折叠,折叠部位形成底边;第七步,在折叠后的薄膜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进行缝合,形成侧缝合线,各片体上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具备两条侧缝合线;第八步,折叠后,两拉绳相互重叠,对位于容置腔切口处的两个拉绳进行缝合,形成连接部;第九步,在薄膜上沿各片体相邻的部位进行虚切,形成虚切线,该虚切线同时虚切或切断相邻拉绳的部位;第十步,对薄膜再次沿宽度方向进行一次以上的折叠,而后进行绕卷,形成清洁袋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七步中,在形成侧缝合线时,在薄膜上靠近底边的部位处由两个侧缝合线向中间延伸设有间隔缝合线,两间隔缝合线之间存有用于漏水的漏水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上两间隔缝合线的下方且位于漏水通道的下方设有阻隔缝合线,所述阻隔缝合线与各间隔缝合线之间形成过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缝合线与阻隔缝合线之间的间距小于10mm,且大于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缝合线为上凸曲线,所述阻隔缝合线为下凸曲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类清洁袋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中,在薄膜靠近底边的部位上设置有漏水虚切线,位于漏水虚切线处粘黏有撕开片,撕开片用于在撕下时带动漏水虚切线撕开,实现漏水目的,所述漏水虚切线位于间隔缝合线与底边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奎范建波刘集燕
申请(专利权)人:声科家居用品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