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成杰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343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杆,驱动杆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外表壁开设有卡槽,第一连接环外壁套设有行星齿轮结构,行星齿轮结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环,主动齿轮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从动齿轮远离驱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杆,第一从动杆远离第二连接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驱动杆上套设行星齿轮结构,可实现低速时增大电动摩托车扭矩,实现匀速启动,而高速时行星齿轮结构脱离驱动杆,降低能量消耗的作用。降低能量消耗的作用。降低能量消耗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摩托车
,具体为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摩托车是电动车的一种,用电瓶来驱动电机行驶。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摩托车的其它装置基本与内燃机的相同。
[0003]电动摩托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用内燃机驱动车最大不同点。
[0004]但是现有的电动摩托车在使用时,由于摩托车在启动过程中,提速过快,易导致使用者在骑行电动摩托车发生侧翻的情况,从而导致人员受伤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具备电动摩托车在启动时提速匀速,增强了电动摩托车在骑行时的可控性,降低了人员受伤的情况,提高了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安全性的优点,解决摩托车在启动过程中,由于提速过快,导致使用者在骑行电动摩托车易发生侧翻的情况,从而导致人员受伤的现象,降低了电动摩托车的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电动摩托车在启动时提速匀速,增强电动摩托车在骑行时的可控性,降低人员受伤的情况,提高电动摩托车使用安全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外表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连接环外壁套设有行星齿轮结构,所述行星齿轮结构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环,所述主动齿轮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从动齿轮远离驱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杆,所述第一从动杆远离第二连接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环内部设置有第二从动杆,所述第二从动杆远离驱动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从动杆的外径尺寸与第一从动杆的内径尺相匹配,所述第二从动杆贯穿第一从动杆,所述第二从动杆与第二连接环和第一从动杆转动连接,第二从动杆起到电动摩托车高速转动时,为轮胎起到动力传递的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远离第二从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轮胎,所述轮胎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轮胎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一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所述
轮胎通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二连接法兰固定连接,起到滚轮的固定作用,便于轮胎的安装及拆卸,方便后期的维修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从动杆外壁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伸缩杆、第二压缩弹簧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和第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从动杆和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和第二限位块的配合使用,可起到第一连接环带动第二从动杆转动,提高电动摩托车行驶速度的作用,而第二压缩弹簧起到第二限位块的自动复位。
[0012]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环三者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从动齿轮围绕主动齿轮圆形分布,所述齿轮环与外界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环的配合使用,可起到提高第一从动杆扭矩,降低电动摩托车启动速度的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压缩弹簧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一压缩弹簧的两端均与主动齿轮和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卡槽与第一连接环卡接,第一伸缩杆和第一限位块的配合使用,可起到驱动杆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的作用,将驱动杆的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连接杆、第二连接环和第一从动杆,进而带动轮胎转动的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与从动齿轮相匹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从动齿轮和第二连接环固定连接,连接杆起到动力的传递作用。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装置通过驱动杆将电动摩托车内部驱动电机动能进行传递,当摩托车启动时,此时第一限位块卡接在卡槽内部,当第一连接环转动时,此时第一连接环通过第一限位块、卡槽和第一伸缩杆带动主动齿轮主动,因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环三者相互啮合,此时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带动下,围绕齿轮环进而转动,进而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环转动,因第二连接环与第一从动杆固定连接,此时第一从动杆在第二连接环的带动下进行自转,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法兰带动轮胎进行转动,降低了电动摩托车在启动时由于速度过快导致的人员受伤的情况,提高了使用者骑行时的安全性;
[0018]2、该装置通过第二连接法兰,当轮胎开始转动时,此时第二从动杆在轮胎和第二连接法兰的动力传递下进行转动,当第一连接环转速达到一定程度后,此时第一限位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卡槽,第二限位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贴第一连接环内壁,进而使第一连接环带动第二从动杆直接转动,使得驱动杆的动力直接传递至轮胎,便于实现电动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匀速控制。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动齿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连接环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从动杆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限位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限位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行星齿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驱动杆;2、第一连接环;3、卡槽;4、行星齿轮结构;401、主动齿轮;402、从动齿轮;403、齿轮环;5、第一限位结构;501、第一伸缩杆;502、第一压缩弹簧;503、第一限位块;6、连接杆;7、第二连接环;8、第一从动杆;9、第一连接法兰;10、第二从动杆;11、第二限位结构;1101、第二伸缩杆;1102、第二压缩弹簧;1103、第二限位块;12、第二连接法兰;13、轮胎;14、第一连接孔;15、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一:
[0029]请参阅图1

7,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杆1,驱动杆1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环2,第一连接环2外表壁开设有卡槽3,第一连接环2外壁套设有行星齿轮结构4,行星齿轮结构4包括主动齿轮401、从动齿轮402和齿轮环403,主动齿轮401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包括驱动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环(2),所述第一连接环(2)外表壁开设有卡槽(3),所述第一连接环(2)外壁套设有行星齿轮结构(4),所述行星齿轮结构(4)包括主动齿轮(401)、从动齿轮(402)和齿轮环(403),所述主动齿轮(401)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5),所述从动齿轮(402)远离驱动杆(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远离从动齿轮(4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环(7),所述第二连接环(7)远离连接杆(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杆(8),所述第一从动杆(8)远离第二连接环(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2)内部设置有第二从动杆(10),所述第二从动杆(10)远离驱动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法兰(12),所述第二从动杆(10)的外径尺寸与第一从动杆(8)的内径尺相匹配,所述第二从动杆(10)贯穿第一从动杆(8),所述第二从动杆(10)与第二连接环(7)和第一从动杆(8)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调节扭矩的电动摩托车行驶均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12)远离第二从动杆(10)的一侧设置有轮胎(13),所述轮胎(13)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和第二连接孔(15),所述轮胎(13)通过第一连接孔(14)与第一连接法兰(9)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杰潘海琴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孙成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