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293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连接器组件具有与内孔连接器(2)配合的插入连接器(1),锁紧机构由形成在内孔壳体(4)上的可锁定突出部(23)和形成在插入壳体(3)上的锁定臂(10)组成。可弹性变形的铰链形支脚(13)一端与插入壳体成一体,另一端从锁定臂延伸,锁定臂的棘爪(11)对应突出部(23),使得锁定臂(10)绕着支脚摆动以使棘爪与突出部配合。推杆(12)具有与设置在支脚(13)后部的锁定臂后端部成一体的横向端部。辅助弹性臂(14)从后端部延伸以便向下和向前倾斜。其前端部固定在插入壳体(3)的外表面上,使得壳体被牢固地锁在一起以给出检测配合的更强烈的“叮当”感觉,而外来电线束的电线端部从不会绊住推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一对相互配合的插入和内孔连接器组成并具有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插入连接器装配在内孔连接器中以便在它们之间形成电连通。现有技术分别包括这种类型的锁紧机构的许多连接器组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在具有本专利技术将要提出的锁紧或互锁机构的每个组件中,一个连接器壳体(即,第一壳体)具有形成在其外表面上的可锁定的突出部。另一连接器壳体(即,第二壳体)具有与棘爪一体地形成的锁定臂,棘爪能够与可锁定的突出部配合。形成在第二壳体上的可弹性变形的铰链形支脚用于可释放地将锁定臂固定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第二壳体也具有形成在锁定臂后端上的推杆,以便布置在铰链形支脚后面。形成在这类连接器组件中的现有锁紧或互锁机构的缺点在于,将锁定臂固定到第二壳体上的铰链形支脚没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这种锁定臂与第一壳体上的这种可锁定的突出部的配合几乎不能保证壳体相互之间持久和坚固的连接。当使用在诸如汽车等的某些振动机械中,现有结构因此常常不能确保可靠的电连接。有关这种缺点的另一问题是,当可锁定的突出部与锁定臂相互配合时,几乎不产生“搭扣配合”感觉,因而不幸地是难于从外部确认它们的相互连接。此外,当连接器相互结合时,-->许多电线端部被拉到连接器上和/或绕着连接器缠绕,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壳体受到扭转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锁定臂与可锁定的突出部的配合可能被松开。如果连接器中的这些突出部和臂的相互保持力和机械强度设计成过大,它们又不容易相互配合和相互脱开。在如上所述的推杆形成为锁定臂的后端部分的情况下,在推杆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由于这种间隙,在邻近的电线束中的电线端部常常不利地挤压推杆而使可锁定的突出部从锁定臂脱开。在将多个电线端部布置在这种狭窄空间中诸如汽车中的情况下,该缺点是十分明显。此外,相邻的电线束的电线端部有时在间隙中被卡住,偶然地绊住推杆并妨碍布线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结构中的固有缺点,提出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它制作成使得插入和内孔连接器壳体通过相互配合的锁定臂和可锁定的突出部而更可靠和更牢固地相互互锁。其改进还在于,当连接器相互配合时,使用者或操作者更容易地感觉到所述连接器的“搭扣配合”,而且属于任一相邻电线束的外部导线也不会被推杆绊住。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由一对插入和内孔连接器组成并具有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该组件包括:形成在第一壳体外表面上的可锁定的突出部,第一壳体构成连接器之一;形成在第二壳体外表面上的锁定臂,第二壳体构成另一连接器;一对可弹性变形的铰链形支脚,每一铰链形支脚具有与第二壳体成一体的一个端部。每一铰链形支脚具有从锁定臂延伸的另一端部,锁定臂与对应于可锁定的突出部的-->棘爪成一体地形成,锁定臂能够绕着铰链形支脚摆动以使其棘爪与可锁定的突出部配合。该组件还包括具有与锁定臂的后端成一体地形成的横向端部并且布置在铰链形支脚后面的推杆,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还包括从锁定臂后端延伸的辅助弹性臂。每个辅助弹性臂向下倾斜以向前延伸,其前端部被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外表面的邻接部分上。优选地,辅助弹性臂的前端部可以延伸到铰链形支脚附近。还优选地,第二壳体可以具有沿着其上面的防护部,防护部由一对侧板和从侧板上端延伸的顶板构成。锁定臂介于侧板之间,而其前半部分由防护部的顶板覆盖住。锁定臂的铰链形支脚可以分别与防护部侧板的对应内面部分成一体地形成。插入连接器的第二壳体(即,插入壳体)具有向前敞开的腔,使得固定在电线端部上的每个针式接头露出在腔中。装配在腔中的内孔连接器的第一壳体(即,内孔壳体)具有室,相互绝缘并且与针式接头对应的管座接头容纳在其中。在使插入和内孔连接器结合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弹性臂的暂时弹性变形,一个相当强的应力将被给予和积聚在从锁定臂的后端部延伸的辅助弹性臂上。因此,使弹性臂的弹性恢复变得容易,从而放大了“搭扣配合”感觉。辅助弹性臂的宽度和厚度是可调的以给出最佳的弯曲强度(弹性),使得锁定臂具有增大的刚度,增强插入和内孔壳体的相互互锁,而不会使连接器难于相互配合和脱开。而且,锁定臂的防护部可以防止外来电线束的电线端部绊住推杆、或无意地移动推杆而使锁定臂从可锁定的突出部脱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该组件具有锁紧机构并且被局部剖开地显示;图2是包括在连接器组件中的插入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插入壳体的前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截取的横截面图;图5是插入壳体的后视图;图6是也包括在连接器组件中的内孔壳体的立体图;图7是内孔壳体的前视图;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8-8截取的横截面图;图9是正要相互配合之前的连接器的垂直横截面图;图10是显示处于刚刚进入相互配合的中间状态的连接器的垂直横截面图;以及图11是已经完全相互配合的连接器的垂直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显示了具有设置在其中的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通过这里被示例为继电器或接头类型的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多个电线端部30与另外的多个电线端部40相互电连接。该连接器组件由一个插入连接器1和装配在其中的内孔连接器2组成。插入连接器1包括一个壳体(以下称作“插入壳体”)3,内孔连接器2包括另一壳体(以下称作“内孔壳体”)4,两个壳体都是由诸如Nylon(注册商标)的绝缘树脂制成的。如图2-5所示,插入壳体3的主体5由具有向前敞开的腔7的大体是方形的柱体6和与方形柱体6一体地形成的扁平细长平行六面体盒8-->构成。卷曲在电线端部30上的多个针式接头31(参看图1)保持在形成于平行六面体盒8中的单独的室9内。尖端突入腔7中的针式接头31因而在插入壳体中相互间隔开。锁定臂10和用于保护它的防护部15与插入壳体的主体5的上部区域一体地形成。锁定臂10在其前端部具有与其一体地形成的棘爪11,用于与内孔壳体4的可锁定的突出部23(以下详述)配合,其中,所述前端部靠近方形柱体6的前开口设置。推杆12与锁定臂10的后端部一体地形成,其中间部分由一对横向延伸的铰链形支脚13支撑。这些支脚(参看图3和4)的端部被固定到防护部15的侧壁16(以下详述)。从所述推杆13的后端的相对侧向下边缘延伸的一对辅助弹性臂14向下倾斜向前延伸。每个弹性臂14的前端部14a位于对应的铰链形支脚13附近并结合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主体5的平行六面体盒8的前上部边缘部分上。防护部15由三个成一体的部分组成,即,一对侧壁16和顶部17。侧壁16沿着锁定臂10的侧表面直立在主体5的上表面上,顶部17跨接侧壁上端之间的间隙以覆盖锁定臂10的前半部分,棘爪11位于这个部分上。铰链形支脚13的横向端部固定到侧壁16的内表面上,起支点作用的每个支脚13的扭转运动使锁定臂10绕着这些支脚摆动或往复运动。防护部15的侧壁16面对锁定臂10的侧面,以防止外来电线端部进入推杆12与壳体的主体5之间的间隙。切口18形成在方形柱体6的上壁的中部区域上,以免摆动的锁定臂10干扰主体5。在方形柱体6的上壁和底部纵向延伸并位于其相对部分中的导向凹槽19将有助于内孔壳体4平滑和灵巧地插入。如图6-8所示,内孔壳体4是装配在插入壳体方形柱体6的腔7中的平行六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一对插入和内孔连接器(1,2)组成并具有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形成在第一壳体(4)外表面上的可锁定的突出部(23),第一壳体构成连接器之一(2);形成在第二壳体(3)外表面上的锁定臂(10),第二壳体构成另一连接器(1);一对可弹性变形的铰链形支脚(13),每一铰链形支脚具有与第二壳体(3)成一体的一个端部和从锁定臂延伸的另一端部,锁定臂(10)与对应于可锁定的突出部(23)的棘爪(11)成一体地形成,锁定臂能够绕着铰链形支脚(13)摆动以使其棘爪(11)与可锁定的突出部(23)配合;以及具有与锁定臂(10)的后端成一体地形成的横向端部并且布置在铰链形支脚后面的推杆(12);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3)还包括从锁定臂(10)后端延伸的辅助弹性臂(14),每个辅助弹性臂(14)向下倾斜而向前延伸,其前 端部被固定在第二壳体(3)的外表面的邻接部分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2-26 050069/20011、一种由一对插入和内孔连接器(1,2)组成并具有锁紧机构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形成在第一壳体(4)外表面上的可锁定的突出部(23),第一壳体构成连接器之一(2);形成在第二壳体(3)外表面上的锁定臂(10),第二壳体构成另一连接器(1);一对可弹性变形的铰链形支脚(13),每一铰链形支脚具有与第二壳体(3)成一体的一个端部和从锁定臂延伸的另一端部,锁定臂(10)与对应于可锁定的突出部(23)的棘爪(11)成一体地形成,锁定臂能够绕着铰链形支脚(13)摆动以使其棘爪(11)与可锁定的突出部(23)配合;以及具有与锁定臂(10)的后端成一体地形成的横向端部并且布置在铰链形支脚后面的推杆(12);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3)还包括从锁定臂(10)后端延伸的辅助弹性臂(14),每个辅助弹性臂(14)向下倾斜而向前延伸,其前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