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274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各监测站的位置;根据所述各监测站在预设的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时的位置,计算所述一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分别根据待测目标的各旋转部位的各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计算各旋转部位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复杂运动的监测。的复杂运动的监测。的复杂运动的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目标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短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功能。
[0003]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0004]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我国城镇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时期,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的重要阶段。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将取得突破,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网的定位精度、速度、可靠性及稳定性将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及智能成套设备、智能配电、控制系统等领域对高精度授时技术、短报文通信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
[0005]电力基建现场的地基沉降和地表变形等位移安全是电力基建的主要风险因素,需要进行实时监测。传统的位移变形监测手段主要是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在选定的基准点进行测量,但该设备容易受到现场环境的影响,只能定期监测,监测数据不连续,且过程耗时长,工作量巨大,人工成本及测量周期不能满足技术经济要求,同时,只能对物体简单的位移运动进行监测,并不能解析物体复杂的运动。
[0006]也就是说,传统的监测方式工作效率低,实时性不强,高精度测量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巨大,且不能够对物体的复杂运动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及存储介质,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复杂运动的监测。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待测目标的各旋转部位的各旋转轴分别对应设有三个监测站,所述三个监测站包括第一监测站、第二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所述第一监测站位于其对应的旋转轴沿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所述第二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的位置满足预设的条件,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OA和OB的长度相等,OA

OB,OC为∠AOB的中心线,其中,OA表示以所述第一监测站与第二监测站为两端点的线段,OB表示以所述第一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为两端点的线段,OC垂直于旋转轴;
[0009]所述方法包括:
[0010]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各监测站的位置;
[0011]根据所述各监测站在预设的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时的位置,计算所述一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
[0012]分别根据待测目标的各旋转部位的各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计算各旋转部位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传统的监测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变形体整体的变形状态;适用于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不同形式的变形体和不同的监测环境;能够达到更高的监测精确度;能够解析物体复杂的运动;能够提供连续不断的监测数据,实现实时自动化监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目标物体的旋转部位的旋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9]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待测目标的各旋转部位的各旋转轴分别对应设有三个监测站,所述三个监测站包括第一监测站、第二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所述第一监测站位于其对应的旋转轴沿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所述第二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的位置满足预设的条件,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OA和OB的长度相等,OA

OB,OC为∠AOB的中心线,其中,OA表示以所述第一监测站与第二监测站为两端点的线段,OB表示以所述第一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为两端点的线段,OC垂直于旋转轴;
[0020]所述方法包括:
[0021]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各监测站的位置;
[0022]根据所述各监测站在预设的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时的位置,计算所述一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
[0023]分别根据待测目标的各旋转部位的各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计算各旋转部位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供变形体整体的变形状态;适用于不同的监测精度要求、不同形式的变形体和不同的监测环境;能够达到更高的监测精确度;能够解析物体复杂的运动;能够提供连续不断的监测数据,实现实时自动化监测。
[0025]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各监测站的位置具体为:
[0026]通过伪距码相位测距或载波相位测距,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一监测站
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0027]根据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计算所述卫星的位置;
[0028]根据至少三颗的卫星的位置以及所述一监测站与所述至少三颗的卫星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一监测站的位置。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来实时获取监测站的位置,可提高位置获取的准确性。
[0030]进一步地,所述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各监测站的位置之后,进一步包括:
[0031]根据基准站播发的基准定位差分数据,分别对各监测站的位置进行修正。
[0032]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基准站播发的基准定位差分数据,分别对各监测站的位置进行修正具体为:
[0033]根据基准站播发的基准定位差分数据,通过差分融合定位计算,分别修正各监测站的位置。
[0034]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进行差分定位融合计算,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定位坐标。
[0035]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各监测站在预设的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时的位置,计算所述一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具体为:
[0036]根据所述一旋转轴对应的第二监测站在预设的第一监测时刻的位置、所述第二旋转轴在预设的第二监测时刻的位置以及所述一旋转轴对应的第一监测站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或第二监测时刻的位置,计算所述第二监测站对应的翻转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目标的各旋转部位的各旋转轴分别对应设有三个监测站,所述三个监测站包括第一监测站、第二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所述第一监测站位于其对应的旋转轴沿长度方向的中心处,所述第二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的位置满足预设的条件,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OA和OB的长度相等,OA

OB,OC为∠AOB的中心线,其中,OA表示以所述第一监测站与第二监测站为两端点的线段,OB表示以所述第一监测站和第三监测站为两端点的线段,OC垂直于旋转轴;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各监测站的位置;根据所述各监测站在预设的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时的位置,计算所述一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分别根据待测目标的各旋转部位的各旋转轴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角度,计算各旋转部位在所述第一监测时刻和第二监测时刻期间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各监测站的位置具体为:通过伪距码相位测距或载波相位测距,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对应的一监测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根据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计算所述卫星的位置;根据至少三颗的卫星的位置以及所述一监测站与所述至少三颗的卫星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一监测站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目标运动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实时计算待测目标的一旋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志斌赵建伟赵光赵光俊潘飚张洁董杰丛睿昊林大伟杨怀丽王炳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