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夹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200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17
一种笔夹组装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台、夹持机构、以及撑料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驱动气缸、夹爪。每个所述夹爪皆包括驱动杆、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件主体、夹持板。所述撑料机构包括引导件、以及第一撑料单元、第二撑料单元。所述引导件包括引导件主体,以及第一引导通孔、第二引导通孔。所述第一撑料单元包括第一撑料气缸,第一撑料杆。所述第一撑料杆包括连接杆,以及第一撑料杆主体。所述第二撑料单元包括第二撑料气缸,以及第二撑料杆。所述第二撑料杆包括第二撑料杆主体,以及引导槽。所述第二撑料杆主体背向所述第二撑料气缸的一端端头成锥形。该笔夹组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笔夹组装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制笔自动化装配
,特别是一种笔夹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笔通常包括笔夹座、笔夹和笔杆,笔夹座和笔夹均具有夹持部,笔夹座与笔夹之间通过卡槽结构实现定位,以使两者的夹持部角度保持一致,便于后续装配处理。笔夹3包括一个安装环4,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环4上的槽型通孔5。
[0003]如中国专利,一种笔夹座定位装配装置,其专利号为CN202020787844.6,其首先通过振动盘实现笔夹座的第一次定位,使其夹持部朝向预设的笔夹座移动方向,再通过定位座进行第二次定位,进而对笔夹座角度偏移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但该装配装置并不适用于将笔夹套设于笔杆的安装方式,目前在将笔夹在套设于笔杆上时,仍然需要通过人工将安装环4沿槽型通孔5撑开,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不利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人工撑开笔夹的质量参差不齐,易将笔夹损坏,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笔夹组装装置,以满足工业需求。
[0005]一种笔夹组装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一个设置在支撑架一侧且用于容置笔夹的安装台,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夹持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一侧的撑料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夹持驱动气缸,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夹持驱动气缸上的夹爪。每个所述夹爪皆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驱动气缸上的驱动杆,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杆上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一个夹持件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主体一侧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夹持件主体的厚度。所述撑料机构包括一个设置所述支撑架上且抵接于所述安装台一侧的引导件,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撑料单元、第二撑料单元。所述引导件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引导件主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引导件主体上的第一引导通孔、第二引导通孔。所述第一撑料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撑料气缸,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料气缸上且插设于所述第一引导通孔内的第一撑料杆,所述第一撑料杆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料气缸上的连接杆,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一侧的第一撑料杆主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撑料杆对称轴的方向,所述连接杆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的长度。所述第二撑料单元包括一个第二撑料气缸,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料气缸上且插设于所述第二引导通孔内的第二撑料杆。所述第二撑料杆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料气缸上的第二撑料杆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料杆主体朝向所述第一撑料杆一侧的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通孔与所述第二引导通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容置于所述引导槽内,所述第二撑料杆主体背向所述第二撑料气缸的一端端头成锥形,以便于所述二撑料杆主体插设于所述笔夹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夹持板一端的笔杆支撑块,且所述
笔杆支撑块背向所述夹持驱动气缸一侧成弧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引导件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引导件主体朝向所述夹持机构一端的引导凸台,一个设置在所述引导凸台一侧的引导凹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撑料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撑料杆的长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撑料杆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引导通孔的外轮廓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撑料杆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二引导通孔的外轮廓形状相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朝向所述第二撑料杆一侧成弧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撑料杆还包括以及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两侧侧壁上的限位槽。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笔夹组装装置通过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撑料机构将笔夹夹住并撑开,以便于将笔杆(图未示)插设于所述笔夹上。所述夹持机构通过所述夹持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夹爪,其中所述夹爪包括一个夹持件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主体一侧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夹持件主体的厚度,以便于所述夹持板抵顶于所述笔夹侧壁。所述撑料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撑料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撑料单元抵顶所述夹持机构上的笔夹,所述第一撑料单元中所述第一撑料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撑料杆,所述第二撑料单元中所述第二撑料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撑料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撑料杆对称轴的方向,所述连接杆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的长度,便于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插设于所述笔夹的一侧撑开,所述第二撑料杆中所述第二撑料杆主体背向所述第二撑料气缸的一端端头成锥形,且所述第一撑料杆容置于所述引导槽内,以便于所述第一撑料杆与所述第二撑料杆之间相互配合。当该笔夹组装装置在组装所述笔夹的过程中,所述夹持机构所述将所述笔夹的两侧夹住,限制该笔夹的位置,所述撑料机构中所述第二撑料单元的第二撑料杆插设于所述笔夹一端端头,以将所述笔夹撑开。所述第一撑料单元中所述第一撑料杆移动至所述笔夹一侧,且所述第一撑料杆中的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插设所述笔夹的槽型通孔内,以使所述笔夹保持撑开状态,且所述第二撑料杆退出所述笔夹,操作者将插设于所述笔夹内,将所述笔夹与所述笔杆连接在一起,此时所述第一撑料杆退出。由此可看出,该笔夹组装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技术中笔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笔夹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的笔夹组装装置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2的笔夹组装装置中撑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4的笔夹组装装置中第一撑料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2的笔夹组装装置中第二撑料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2至图6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笔夹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笔夹
组装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1,一个设置在支撑架1一侧且用于容置笔夹3的安装台2,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台2上的夹持机构1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台2一侧的撑料机构20。所述笔夹组装装置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0021]所述支撑架1、所述安装台2用于支撑所述夹持机构10、所述撑料机构20,使所述夹持机构10与所述撑料机构20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支撑架1、所述安装台2皆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2]所述夹持机构1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上的夹持驱动气缸11,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夹持驱动气缸11上的夹爪12。
[0023]所述夹持驱动气缸11用于两个所述驱动所述夹爪12开合夹持,所述夹持驱动气缸11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4]每个所述夹爪12皆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驱动气缸11上的驱动杆121,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杆121上的夹持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夹组装装置,包括一个支撑架,一个设置在支撑架一侧且用于容置笔夹的安装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夹组装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夹持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一侧的撑料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夹持驱动气缸,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夹持驱动气缸上的夹爪,每个所述夹爪皆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夹持驱动气缸上的驱动杆,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杆上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一个夹持件主体,一个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主体一侧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夹持件主体的厚度,所述撑料机构包括一个设置所述支撑架上且抵接于所述安装台一侧的引导件,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撑料单元、第二撑料单元,所述引导件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引导件主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引导件主体上的第一引导通孔、第二引导通孔,所述第一撑料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撑料气缸,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料气缸上且插设于所述第一引导通孔内的第一撑料杆,所述第一撑料杆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料气缸上的连接杆,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一侧的第一撑料杆主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撑料杆对称轴的方向,所述连接杆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撑料杆主体的长度,所述第二撑料单元包括一个第二撑料气缸,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撑料气缸上且插设于所述第二引导通孔内的第二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嘉达文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