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及其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94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100),包括:    连接器主体(110),该连接器主体(110)设有与匹配连接器(200)的第二装配部分(231)相配合的第一装配部分(121),其中第一装配部分(121)沿第一方向突出,并设有至少一个接合凹陷(123),所述接合凹陷(123)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下凹;    联接件(150),该联接件(150)与连接器主体(110)可移动地装配在一起,同时在该联接件(150)和第一装配部分(121)之间沿第二方向保持预定间隙(g),其中联接件(150)的可移动范围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当位于第一位置时,联接件(150)沿第二方向朝向接合凹陷(123),而当位于第二位置时,联接件(150)沿第二方向不朝向接合凹陷(123);以及    推动装置(160),该推动装置(160)用于把联接件(150)推动到位于第一位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及其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互相匹配并锁定在一起的电连接器(简称“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JP-A H10-32042公开了可在匹配状态下锁定在一起的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该连接器是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并具有内外导体。外导体具有沿连接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弹簧部分。第一弹簧部分的自由端设有第一向内突出的部分。一旦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配合在一起,第一向内突出部分就与在匹配连接器的外表面形成的凹陷部分接合。为了保证接合和将两个连接器固定在锁定状态下,连接器还包括可移动件和联接螺母。该可移动件包括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弹簧部分。第二弹簧部分的自由端设有第二向内突出部分。可移动件可沿轴向移动,从而使第二向内突出部分可向前轴向突出到第一向内突出部分之外。联接螺母也可沿轴向移动。具体地说,联接螺母可相对于可移动件向后移动。锁定和开锁操作很简单。当连接器压向匹配连接器以便互相联接在一起时,就可建立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第一向内突出部分与匹配连接器的凹陷部分接合,而第二向内突出部分沿连接器的径向方向位于第一向内突出部分上。为保持锁定状态,联接螺母进一步沿径向方向设置在第二向内突出部分上。当连接器被拉出匹配连接器以解除联接时,也解除了锁定状态。采用这种操作过程,只有联接螺母相对于可移动件向后轴向移动,从而第一和第二向内突出部分可容易地径向移动。但是,实现上述简单操作过程的传统连接器结构复杂。例如,传统连接器需要包括两个弹簧部件,这两个弹簧部件沿轴向方向分别和单独地压可移动件和联接螺母。-->另外,通过同轴地定位第一和第二弹簧部分的自由端并利用联接螺母保持该同轴构造来获得锁定状态。这种机构仍然太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和匹配连接器,其结构更简单,而且可通过简单操作锁定在一起或者解锁。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设有与匹配连接器的第二装配部分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装配部分,其中第一装配部分沿第一方向突出,并形成至少一个接合凹陷,所述接合凹陷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凹陷;联接件,该联接件与连接器主体可移动地装配在一起,并且在该联接件和第一装配部分之间沿第二方向保持预定间隙(g),其中联接件的可移动范围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当位于第一位置时,联接件在第二方向上朝向接合凹陷,当位于第二位置时,联接件在第二方向上不朝向接合凹陷;以及推动装置,该推动装置用于把联接件推动到位于第一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有匹配连接器,该匹配连接器包括第二装配部分和弹簧部分,其中:第二装配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具有预定厚度;弹簧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厚度不厚于该预定的厚度;弹簧部分具有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与第二装配部分连接,而另一端部为自由端;而且该自由端设有接合凸起,该接合凸起在第二方向上突出到第二装配部分之外,并由弹簧部分弹性地支撑。通过下面的解释,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改进。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侧视图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插塞式连接器;图2所示的前视图表示图1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图3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沿图2中的线III-III剖开的插塞式连接器;图4所示的放大剖视图表示图3中由包络线IV表示的一部分插塞式连接器;-->图5所示的俯视图表示包括在图1所示插塞式连接器中的连接器主体;图6所示的剖视图表示与图3相对应的图5所示的连接器主体;图7所示的剖视图表示图3中沿线VII-VII剖开的插塞式连接器;图8所示的剖视图表示图3中沿线VIII-VIII剖开的插塞式连接器;图9所示的局部切除的透视图表示图8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图10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沿图8和9的线X-X剖开的图1所示插塞式连接器的外壳和联接件;图11所示的侧视图表示可与图1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匹配的插座式连接器;图12所示的前视图表示图11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图13所示的剖视图表示图12中沿线XIII-XIII剖开的插座式连接器;图14所示的后视图表示图11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图15所示的侧视图表示在锁定状态下,图1所示的插塞式连接器与图11所示的插座式连接器的组合;图16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沿图2和12的线XVI-XVI剖开的图15所示的组合;图17所示的剖视图表示沿XVII-XVII线剖开的图15所示的组合;图18所示的局部切除的透视图表示图15所示的组合;图19所示的剖视图表示图15所示的组合,其中插塞式连接器开始与插座式连接器连接,但并未锁定到插座式连接器中。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至19,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插塞式连接器100和插座式连接器200。在锁定状态下,插塞式连接器100和插座式连接器可彼此匹配并被锁定。如图1至10所示,插塞式连接器100包括作为其主要部件的连接器主体110。连接器主体110具有绝缘体120和多个触针130。如图5和6更清楚地示出,绝缘体120在X方向上伸长,且外部形状大致呈圆柱形。绝缘体120设置有作为其沿X方向的端部的装配部分121。装配部分121大致呈圆筒-->形,参见图2和6,并限定接收孔122,正如下面所述该接收孔用于接收插座式连接器200的一部分。在此实施例中,接收孔122呈圆柱形。触针130被绝缘体120固定住,使触针130的一端如图6所述在接收孔122的内部突出。触针130的另一端连接到被捆在电缆140中的导线141。触针130和电缆140的导线141的连接点被护套145罩住。如图6所示,护套145与绝缘体120的端部127啮合装配在一起。如图5、6、17和18所示,绝缘体120的装配部分121具有其内形成接合凹陷123的外周表面121a。在此实施例中,接合凹陷123的数量是2个,而且这两个接合凹陷在Z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在此实施例中接合凹陷123在Z方向上凹陷,但并不限于此。接合凹陷也可在垂直于X方向的其它方向上凹陷。如图5和6所示,接合凹陷123设置为沿X方向离开装配部分121的端面121b。装配部分121设有形成在接收孔122的内表面上的引导键121c。如图6所示,每一引导键121c在X方向上延伸,而且如图2所示,朝向连接器主体110的中心轴线径向突出。如图5和6所示,绝缘体120设有向外突出的圆环124,该圆环124设置为在X方向上距离装配部分121的端面121b比接合凹陷123更远。向外突出的圆环124与辅助圆环135结合限定径向下凹的凹陷125。向外突出的圆环124构成径向下凹的凹陷125的前壁部分,而辅助圆环135构成径向下凹的凹陷125的后壁部分。如图5至7所示,径向下凹的凹陷125设有滑动导槽126。最好如图7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滑动导槽126的数量为两个。如图5和6所示,滑动导槽126在X方向上延伸。还有,如图6和7所示,滑动导槽126在此实施例中在Z方向上下凹,但并不局限于此。滑动导槽126也可在垂直于X方向的其它方向上下凹。如图2和3所示,联接件150与绝缘体120装配在一起。联接件150具有大致圆柱形的部分151,该部分151环绕装配部分121的外周表面121a。从图4中可以看出,联接件150设有向外突出部分152,该部分152设置为离开圆柱形部分151的端面151a。如图17和18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向外突出部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主体(110),该连接器主体(110)设有与匹配连接器(200)的第二装配部分(231)相配合的第一装配部分(121),其中第一装配部分(121)沿第一方向突出,并设有至少一个接合凹陷(123),所述接合凹陷(123)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下凹;联接件(150),该联接件(150)与连接器主体(110)可移动地装配在一起,同时在该联接件(150)和第一装配部分(121)之间沿第二方向保持预定间隙(g),其中联接件(150)的可移动范围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当位于第一位置时,联接件(150)沿第二方向朝向接合凹陷(123),而当位于第二位置时,联接件(150)沿第二方向不朝向接合凹陷(123);以及推动装置(160),该推动装置(160)用于把联接件(150)推动到位于第一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分(121)具有其中形成接合凹陷(123)的外周表面(121a);而且联接件(150)具有管状部分(151),所述管状部分(151)环绕第一装配部分(121)的外周表面(121a),同时在第二方向上,在管状部分(151)和第一装配部分(121)的外周表面(121a)之间保持预定间隙(g)。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外壳(170),所述外壳(170)罩住并支撑联接件(150),以保持预定间隙(g)。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外壳(170)具有厚度朝向第一方向减小的端部(174)。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外壳(170)与连接器主体(110)可移动地装配在一起;外壳(170)具有长槽(171),该长槽(171)在第一方向上伸长并具有前壁部分(172);联接件(150)形成有向外突出部分(152),该向外突出部分可移动地设置在外壳(170)的长槽(171)内部,并具有前表面(152a);当联接件(150)位于第一-->位置时,向外突出部分(152)的前表面(152a)与外壳(170)的长槽(171)的前壁部分(172)形成接触;当只有联接件(150)被供给用于将联接件(150)沿第一方向移出的向后的力时,向外突出部分(152)的前表面(152a)离开外壳(170)的长槽(171)的前壁部分(172);而且,当外壳(170)沿第一方向移出时,外壳(170)的长槽(171)的前壁部分(172)沿第一方向向后压向外突出部分(152)的前表面(152a),从而使联接件(150)移到或者移向第二位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外突出部分(152)具有倾斜表面(152b)。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连接器主体(110)具有大致呈圆柱形的外形,该外形上设置有径向下凹的凹陷(125);径向下凹的凹陷(125)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山敏男冈村敏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