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件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272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件的制作工艺,属于碳纤维件制备技术领域,S1:按照碳纤维产品的要求制作出相应的金属模具;S2:制备液态硅胶料,取一定量的液态硅胶料后加入固化剂,将液态硅胶料与固化剂进行混合搅拌后倒入金属模具中;S3:静置等待硅胶料在金属模具中凝固;S4:硅胶料凝固后从金属模具中取出,将固态硅胶料放置一段时间等待固态硅胶料缩水完成,完成缩水后的固态硅胶料与金属模具之间存在移动的间隙;S5:在金属模具中按照产品要求贴附碳纤维预浸料;S6:将固态硅胶料放入贴合好碳纤维预浸料的金属模具中;S7:将金属模具放入热压罐中,使碳纤维件成型。使碳纤维件成型。使碳纤维件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件的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件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件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件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 外形呈纤维状、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由于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因此沿纤维轴方向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碳纤维的密度小,因此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增强材料与树脂、金属、陶瓷及炭等复合,制造先进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及比模量在现有工程材料中是最高的。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碳纤维件进行制备的过程在碳纤维的拐角部位处容易存在毛刺,同时在碳纤维件中的拐角位置和平面位置的厚度不一,导致碳纤维件的强度受力不均匀,并且在完成制备后的碳纤维件容易存在安装不契合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件的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碳纤维产品的要求制作出相应的金属模具;S2:制备液态硅胶料,取一定量的液态硅胶料后加入固化剂,将液态硅胶料与固化剂进行混合搅拌后倒入金属模具中;S3:静置等待硅胶料在金属模具中凝固;S4:硅胶料凝固后从金属模具中取出,将固态硅胶料放置一段时间等待固态硅胶料缩水完成,完成缩水后的固态硅胶料与金属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S5:在金属模具中按照产品要求贴附碳纤维预浸料;S6:将固态硅胶料放入贴合好碳纤维预浸料的金属模具中;S7:将金属模具放入热压罐中,使碳纤维件成型。
[0006]进一步的,S4中固态硅胶料的缩水时间为24小时。
[0007]进一步的,S5中在碳纤维预浸料外侧附一层隔离膜。
[0008]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固态硅胶料为重复使用件。
[0009]进一步的,在固态硅胶料进行多次使用后将其外皮去除,按照工序S2、S3和S4将去皮后的旧固态硅胶料置入金属模具中,然后浇筑入重新制备的液态硅胶料,以经过多次使用后的固态硅胶料作为重制后的固态硅胶料的内衬。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硅胶作为碳纤维件加工用的内模,使碳纤维件的拐角部位不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存胶的情况,同时利用硅胶缩水的特性,从而使成型的碳纤维件中拐角位置和平面位置的厚度一致,避免了碳纤维件部分厚度超标,导致安装不契合的情况,而且硅胶内模在热压罐中受热膨胀,对碳纤维件内壁给予一定的压力,有利于碳纤维预浸
料之间的融合。
附图说明
[00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14]一种碳纤维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碳纤维产品的要求制作出相应的金属模具;S2:制备液态硅胶料,取一定量的液态硅胶料后加入固化剂,将液态硅胶料与固化剂进行混合搅拌后倒入金属模具中;S3:静置等待硅胶料在金属模具中凝固;S4:硅胶料凝固后从金属模具中取出,将固态硅胶料放置一段时间等待固态硅胶料缩水完成,完成缩水后的固态硅胶料与金属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S5:在金属模具中按照产品要求贴附碳纤维预浸料;S6:将固态硅胶料放入贴合好碳纤维预浸料的金属模具中;S7:将金属模具放入热压罐中,使碳纤维件成型。
[0015]本专利技术中利用硅胶作为碳纤维件加工用的内模,使碳纤维件的拐角部位不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存胶的情况,同时利用硅胶缩水的特性,从而使成型的碳纤维件中拐角位置和平面位置的厚度一致,避免了碳纤维件部分厚度超标,导致安装不契合的情况,而且硅胶内模在热压罐中受热膨胀,对碳纤维件内壁给予一定的压力,有利于碳纤维预浸料之间的融合。
[0016]优选的,S4中固态硅胶料的缩水时间为24小时。
[0017]优选的,S5中在碳纤维预浸料外侧附一层隔离膜,通过设置的隔离膜防止后期加热碳纤维预浸料的树脂和硅胶互溶,导致碳纤维件成型后存在瑕疵。
[0018]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固态硅胶料为重复使用件,通过固态硅胶料和金属模具相互配合制备出多组碳纤维料,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0019]优选的,在固态硅胶料进行多次使用后将其外皮去除,然后按照工序S2、S3和S4将去皮后的旧固态硅胶料置入金属模具中,然后浇筑入重新制备的液态硅胶料,以经过多次使用后的固态硅胶料作为重制后的固态硅胶料的内衬,以此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碳纤维产品的要求制作出相应的金属模具;S2:制备液态硅胶料,取一定量的液态硅胶料后加入固化剂,将液态硅胶料与固化剂进行混合搅拌后倒入金属模具中;S3:静置等待硅胶料在金属模具中凝固;S4:硅胶料凝固后从金属模具中取出,将固态硅胶料放置一段时间等待固态硅胶料缩水完成,完成缩水后的固态硅胶料与金属模具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S5:在金属模具中按照产品要求贴附碳纤维预浸料;S6:将固态硅胶料放入贴合好碳纤维预浸料的金属模具中;S7:将金属模具放入热压罐中,使碳纤维件成型。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虎平周宇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欧亚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