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130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涉及碳纤维车身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固定块,所述下模固定块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下模块,所述下模固定块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孔,所述下模块对应第一进料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孔,所述下模固定块内侧开设有输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封堵柱在原料注入后可以对第二进料孔进行封堵,使得型腔可以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减少进料孔和型腔连通处的毛刺,方便后期的修饰工作,节约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碳纤维车身模具
,具体为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碳纤维泛指一些以碳纤维编织或多层复合而成的材料。因为它又轻又坚硬,所以它的用途很广泛。主要是应用在车身外壳和零件上面。汽车碳纤维有着质轻、安全、经济的特点。在注塑的过程中选用PPS+CF来提升车身强度,PPS+CF是碳纤维注塑的常用材料,PPS+CF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属于热塑性碳纤维的一种。目前的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在进料孔和型腔之间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过度,导致成型后的产品在过度处会留下多余的毛刺,这些毛刺需要人工进行打磨、修饰,碳纤维的强度较大,打磨修饰浪费较多时间,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通过设置的封堵柱对型腔进行封堵,减少型腔处进料孔的毛刺,缩减后期修饰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固定块,所述下模固定块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下模块,所述下模固定块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孔,所述下模块对应第一进料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孔,所述下模固定块内侧开设有输料孔,所述输料孔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的内壁滑动插接有封堵柱,所述封堵柱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下垫板上,所述下垫板的上端内侧和下模固定块的下端内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上模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固定块,所述上模固定块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上模块,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内侧均开设有型腔。优选的,所述下模块的上表面和下模固定块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和上模固定块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处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的内径尺寸保持一致。优选的,所述封堵柱和第二进料孔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01mm,所述封堵柱的高度尺寸等于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高度相加的尺寸。优选的,所述下模座上固定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滑动插接在上模座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料孔的上端连通型腔,所述第二进料孔的下端连通第一进料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进行原料的注入,注入后通过上模座向下移动,使得封堵柱可以对第二进料孔进行封堵,使得型腔可以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减少进料孔和型腔连通处的毛刺,方便后期的修饰工作,节约生产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固定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模块图5为本技术的下模固定块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下模块剖视图。图中:10、下模座;11、上模座;12、封堵柱;13、下垫板;14、定位柱;15、下模固定块;16、下模块;17、第二进料孔;18、第一进料孔;19、输料孔;20、定位槽;21、弹簧;22、上模固定块;23、上模块;24、型腔;26、导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10和上模座11,下模座10和上模座11分别安装在压力机上,通过压力机带动上模座11位移,压力机为本
的常用设备,在此不再赘述,下模座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垫板13,下垫板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柱14,定位柱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固定块15,通过定位柱14的限制使得下模固定块15只能在竖直方向进行进行位移,下模固定块15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下模块16,下模固定块15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孔18,下模块16对应第一进料孔18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孔17,下模固定块15内侧开设有输料孔19,输料孔19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料孔18,第二进料孔17的上端连通型腔24,第二进料孔17的下端连通第一进料孔18,第一进料孔18的内壁滑动插接有封堵柱12,通过封堵柱12对第一进料孔18进行密封,原料通过输料孔19进入,在进入第一进料孔18内,在进入第二进料孔17内,最后流入型腔24内,封堵柱1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下垫板13上,下垫板13的上端内侧和下模固定块15的下端内侧均开设有定位槽20,定位槽20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1,通过弹簧21的设置可以向上顶起下模固定块15,在无压力状态下,使得封堵柱12可以位于输料孔19和第一进料孔18连通处的下方,避免影响进料,上模座1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固定块22,上模固定块22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上模块23,上模块23和下模块16的内侧均开设有型腔24,上模块23和下模块16相互接触,使得两型腔24完成。请参阅图1,下模块16的上表面和下模固定块15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模块23的下表面和上模固定块22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保证上模固定块22和下模固定块15贴合时的密封性。请参阅图1-2,第一进料孔18和第二进料孔17处于同一轴心线上,第一进料孔18和第二进料孔17的内径尺寸保持一致,第一进料孔18和第二进料孔17直径一致,可以更好的和封堵柱12进行配合,避免尺寸不一而出现间隙,封堵柱12和第二进料孔17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01mm,封堵柱12的高度尺寸等于第一进料孔18和第二进料孔17高度相加的尺寸,高度一致,可以保证在下模固定块15紧贴下垫板13后,封堵柱12刚好把第一进料孔18和第二进料孔17完全封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型腔24和第二进料孔17之间间隙,减少毛刺产生。请参阅图1,下模座10上固定安装有导柱26,导柱26的一端滑动插接在上模座11内侧,导柱26的设置保证上模座11和下模座10的平稳运行。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需要进行合模,使得上模块23和下模块16相互接触,使得两型腔24完成合并,在进行注塑步骤,原料通过输料孔19进入,在进入第一进料孔18内,在进入第二进料孔17内,最后流入型腔24内,在注塑结束后,继续向下移动上模座11,使得弹簧21受到压力进行压缩,下模固定块15向下移动,知道下模固定块15接触下垫板13后停止,此时封堵柱12刚好把第一进料孔18和第二进料孔17完全封堵,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型腔24和第二进料孔17之间间隙,减少毛刺产生。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10)和上模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垫板(13),所述下垫板(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柱(14),所述定位柱(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固定块(15),所述下模固定块(15)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下模块(16),所述下模固定块(15)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孔(18),所述下模块(16)对应第一进料孔(18)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孔(17),所述下模固定块(15)内侧开设有输料孔(19),所述输料孔(19)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料孔(18),所述第一进料孔(18)的内壁滑动插接有封堵柱(12),所述封堵柱(1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下垫板(13)上,所述下垫板(13)的上端内侧和下模固定块(15)的下端内侧均开设有定位槽(20),所述定位槽(20)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1),所述上模座(1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固定块(22),所述上模固定块(22)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上模块(23),所述上模块(23)和下模块(16)的内侧均开设有型腔(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10)和上模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下垫板(13),所述下垫板(13)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定位柱(14),所述定位柱(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下模固定块(15),所述下模固定块(15)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下模块(16),所述下模固定块(15)内侧开设有第一进料孔(18),所述下模块(16)对应第一进料孔(18)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进料孔(17),所述下模固定块(15)内侧开设有输料孔(19),所述输料孔(19)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料孔(18),所述第一进料孔(18)的内壁滑动插接有封堵柱(12),所述封堵柱(12)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下垫板(13)上,所述下垫板(13)的上端内侧和下模固定块(15)的下端内侧均开设有定位槽(20),所述定位槽(20)的内部设置有弹簧(21),所述上模座(1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固定块(22),所述上模固定块(22)的内侧固定嵌入有上模块(23),所述上模块(23)和下模块(16)的内侧均开设有型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碳纤维车身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虎平汪烨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欧亚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