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莫列斯公司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连接引脚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22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中的连接引脚的结构,其中每个连接引脚(130)包括一个横向弯曲的部位(136),然后纵向向后,从第一电接触部(132)的尾端开始在第二电接触部(134)中终止。接触部的弯曲部(136)在弯曲部分上下表面之间的宽度比第一电接触部(132)的宽度大。同样的,第二电接触部(134)上下表面之间的宽度比接触部弯曲部的宽度大。与连接引脚(130)的形状相对应,并与连接引脚配合的连接器壳体(110)中的插接部(116)包括一其中插入第一电接触部(132)并与之相配合的前插接槽(116a)和其宽度能够容纳连接引脚弯曲部分(136)和第二电接触部(134)的后插接槽(136b)。(*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连接引脚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连接引脚的结构,其中连接引脚的一端与印刷电路板的电接触部相接合,并且连接引脚的另一端与一对接的电连接器的电接触部相接合。
技术介绍
在该
中电连接器通常是用来在如笔记本电脑、可携式摄像机等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端之间建立电连接的。设备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连接通常是通过安在连接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引脚建立的。下面将参照图1和2来解释这样连接的一个例子。图1是与传统的连接引脚16相结合的雌连接器10的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后视图,其表示出了固定在连接器壳体12中的两个连接引脚16。如图1和2所示,雌连接器10包括一个连接器壳体12和插接部(未示出),该连接器壳体12具有一插接孔(未示出)的,雄连接器20插入并穿过该孔,该插接部形成于壳体的前表面上的壳体的侧面以在其内容纳加强引脚。插接部12a形成于壳体后表面上的壳体的侧面以在其内容纳连接引脚。加强引脚14插入它的互补插接部,连接引脚16插入它的互补插接部12a。在雌连接器10中,每个连接引脚16均包括一第一电接触部16a,其适于插入并穿过互补的雄连接器20的孔22并且适于与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中的连接引脚的结构,电连接器包括一个连接器壳体和至少一个连接引脚,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插接连接引脚的插接部,每个连接引脚均与连接器壳体中的插接部相配合并且其特征在于,一第一电接触部,与配套连接器的互补的电接触部相配合;一第二电接触部,与印刷电路板上相应的接触部建立电连接;和一弯曲部分,将第一电接触部与第二电接触部连接,其中第一电接触部纵向延伸,弯曲部分从第一电接触部的尾端横向弯曲并且纵向向后到第二电接触部终止,其中连接器壳体中的插接部包括一个将第一电接触部固 定在其中的前插接槽和一个将弯曲部分和第二电接触部固定在其中的后插接槽。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1-12-11 2001/780661、一种电连接器中的连接引脚的结构,电连接器包括一个连接器壳体和至少一个连接引脚,连接器壳体包括一个插接连接引脚的插接部,每个连接引脚均与连接器壳体中的插接部相配合并且其特征在于,一第一电接触部,与配套连接器的互补的电接触部相配合;一第二电接触部,与印刷电路板上相应的接触部建立电连接;和一弯曲部分,将第一电接触部与第二电接触部连接,其中第一电接触部纵向延伸,弯曲部分从第一电接触部的尾端横向弯曲并且纵向向后到第二电接触部终止,其中连接器壳体中的插接部包括一个将第一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张范
申请(专利权)人:莫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