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228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包括光传输导体和光缆护套,光缆护套包括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相交,且相交处设有光缆分离口,第一护套、第二护套和光缆分离口一体成型,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内均设有加强构件,光传输导体设于光缆分离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易剥离且生产成本低,方便推广和使用;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强力的保护结构,能够保护光缆的同时使光缆能够适应长距离架空,适用于室内外。适用于室内外。适用于室内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


[0001]本技术涉及光缆
,具体讲是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信用引入光缆分为通信用引入光缆蝶形光缆和通信用引入光缆圆形光缆,通信用引入光缆蝶形光缆开剥方式借助于开剥工具蝶形光缆开剥钳开剥,从光缆分离口剥出光纤进行室内接续;通信用引入光缆圆形光缆需要使用开剥工具尖嘴钳开剥,在护套和加强构件放置撕裂绳,用尖嘴钳夹住撕裂绳撕开护套,剥出光纤进行室内接续。不可避免的使开剥过程复杂,工作效率低,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才可以掌握通信用引入光缆的开剥方法。同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大多数传统光缆采用撕裂绳进行开剥,存在损坏光纤风险,容易在撕开过程中勒坏着色光纤、光纤带、紧套、子缆等风险。
[0003]除此以外,大多数的传统光缆均设有加强构件,大多数采用钢丝、吊绳、芳纶纱等材料进行结构加强,提高光缆的强度,但是过多的加强结构容易导致结构复杂,提高生产难度的同时,加大了缆径,同时采用这些昂贵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光缆的价格,不利于光缆的销售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出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包括光传输导体和设于光传输导体外表面与光传输导体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所述光缆护套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的截面下部与第二护套的截面上部相交,且其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所述第一护套、第二护套和光缆分离口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内均设有加强构件,所述束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之间。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缆护套外轮廓呈“8”字形,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的直径尺寸均大于光传输导体和加强构件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护套内的加强构件圆心到第一护套圆心的距离与第二护套内的加强构件圆心到第二护套圆心的距离相等。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传输导体为以下的任意一种:微束管、光纤、光纤带、紧包、子缆,所述光传输导体的数量为一根或一根以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缆分离口的厚度为0.1mm

0.3mm。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传输导体设于加强构件之间,所述加强构件沿着与光传输导体相同的方向平行延伸。
[001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所述光缆分离口的厚度为0.2mm左右,使得本技术既易于剥开,方便施工,还能够充分保护光缆,避免在撕开过程中对光缆造成损坏。本技术沿着所述光传输导体相同方向设有两根所述加强构件,用于强化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使得本技术能够使用室内外的长距离架空安装,具有高强度的抗
拉能力,使用寿命的到提高,同时所述加强构件的生产成本低于传统光缆,有效的降低了引入光缆的价格。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光传输导体为紧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光传输导体为光纤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光传输导体为光纤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光传输导体为子缆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光传输导体1、光缆护套2、第一护套21、第二护套22、加强构件4、光缆分离口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技术涉及本
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
内的公知技术,是本
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包括光传输导体1和设于光传输导体1外表面与光传输导体1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2,所述光缆护套2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所述第一护套21的截面下部与第二护套22的截面上部相交,且其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5,所述第一护套21、第二护套22和光缆分离口5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套21与第二护套22内均设有加强构件4,所述光传输导体1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5之间。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包括所述光传输导体1和所述光缆护套2,所述光传输导体1两侧设有所述加强构件4,光缆结构简单,所述光缆护套2整体一体化结构,内部相较于传统的引入光缆的撕裂绳结构,本技术能够在撕裂过程中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传统的撕裂绳结构开剥存在损坏光纤风险,使用撕裂绳开剥,存在撕裂绳勒坏着色光纤、光纤带、紧套、子缆等风险,相比于通信用引入光缆蝶形光缆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本技术引入光缆采用两根平行的所述加强构件4作为受力件,所述光传输导体1与所述加强构件4外设有所述光缆护套2,结构简单,缆径小,缆重轻,从而降低光缆价格。
[0021]本引入光缆的所述光缆护套2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同时,能够保证正常撕裂的时候保护所述光传输导体1,方便生产和加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所述光缆护套2的所述第一护套21与所述第二护套22的截面为圆形,能够使所述光缆护套2在被使用者剥开的时候,方便使用者抓取本技术,更好的施力,方便剥开和安装。
[0022]请参阅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缆护套2外轮廓呈“8”字形,所述第一护套21与第二护套22的直径尺寸均大于光传输导体1和加强构件4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护套21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一护套21圆心的距离与第二护套22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二护套22圆心的距离相等。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同时所述第一护套21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一护套21圆心的距离与第二护套22内的加强构件4圆心到第二护套22圆心的距离相等,使得本技术在所述光缆护套2上受力更加均匀,使得本技术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和更好的抗拉强度,以致本技术能够长距离架空,以及所本技术在被使用者撕裂使,所述第一护套21与所述第二护套22两处受力更加均匀,更容易受力,使所述光缆护套2更容易被剥开,同时加强所述光缆护套2对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保护,能够确保本技术户内外适用。
[0024]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光传输导体1为以下的任意一种:微束管、光纤、光纤带、紧包、子缆,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一根或一根以上。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一根或一根以上,当所述光传输导体1的数量为两根或两根以上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传输导体(1)和设于光传输导体(1)外表面与光传输导体(1)平行延伸的光缆护套(2),所述光缆护套(2)包括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所述第一护套(21)的截面下部与第二护套(22)的截面上部相交,且其外轮廓相交处均向内设有光缆分离口(5),所述第一护套(21)、第二护套(22)和光缆分离口(5)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护套(21)与第二护套(22)内均设有加强构件(4),所述光传输导体(1)设于两个光缆分离口(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易开剥自承式通信用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护套(2)外轮廓呈“8”字形,所述第一护套(21)与第二护套(22)的直径尺寸均大于光传输导体(1)和加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尧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飞博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