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及编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12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及编织工艺,使用飞织编织机器,将包括鞋舌、领口罗纹、鞋身以及后跟弧度在内的鞋面的组成部分一体编织而成,并且鞋面在编织完成时,就是立体的,该鞋面的编织包括鞋身与鞋舌拼接形成2条拼接线和鞋身与鞋身拼接形成1条拼接线2种编织方式,跟传统的2D鞋面相比,本鞋面只需裁剪鞋面的边缘轮廓,并且省略了2D鞋面变立体鞋面的拼接缝合工序,降低生产材料的损耗,也节省了鞋面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节省了鞋面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节省了鞋面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及编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及编织工艺,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常见的飞织鞋面,一般是先编织一块织物片,然后通过激光镭射出鞋面的2D轮廓,之后再将鞋面缝合成3D的鞋面,工序繁多,材料损耗大。随着针织工艺的发展革新,这种鞋面的编织工艺已经逐渐落后,更加环保的鞋面编织工艺将引领新的潮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包括鞋舌、领口罗纹、鞋身和后跟;该鞋面由移圈和翻针的组合编织将编织的鞋面通过分区域拼接成完整的一体鞋面,并存在至少一条移圈拼接的组织,其移圈拼接为鞋身与鞋身拼接或鞋身与鞋舌拼接;所述移圈拼接的区域为单层移圈拼接或多层移圈拼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后跟包括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为连接或不连接,所述面层与底层不连接以形成可添加填充物的开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后跟为弧度状,其通过铲针方式一次编织而成,所述后跟的弧度编织方向为横方向或纵方向。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的编织工艺,包括后跟弧度编织、领口罗纹的编织以及鞋身与鞋舌的拼接;所述后跟弧度编织包括:
[0008]A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
[0009]A2步骤:后织行比前织行向左/右延伸N支针位,所述延伸的针位阶梯状的铲针,与后续的阶梯铲针结合,实现后跟弧度的编织;
[0010]A3步骤:将对应织列的面编织翻针至底层的翻针编织,与前织行的翻针位置错开N支针位,以使针织组织分布均匀;
[0011]所述领口罗纹的编织包括:
[0012]B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
[0013]B2步骤:将对应织列左/右侧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翻针编织,以将双层翻针为单层,等待后续移针与鞋舌拼接;
[0014]B3步骤:空针编织和底编织;
[0015]B4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
[0016]B5步骤:空针编织和面编织;
[0017]B6步骤:将对应织行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0018]B7步骤:重复B4步骤;
[0019]所述鞋身与鞋舌的拼接包括:
[0020]C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其为编织鞋舌部分;
[0021]C2步骤:将对应织行的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翻针编织,并将纱线出至编织位置的踢纱嘴动作,且后织行与前织行的翻针位置错开N支针位,其为鞋舌两侧的翻针编织,以将领口罗纹的编织中B2步骤鞋身等待位置面层翻针至底层,方便鞋身后续移针与鞋舌拼接;
[0022]C3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以将鞋舌左右鞋身向鞋舌移动的拼接;
[0023]C4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编织位置向左右各延伸N支针位,其为鞋舌部位向中间收针编织的移圈动作,以使鞋舌的部位慢慢收窄;
[0024]C5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且均为隔针编织,并相互错开N支针位,以方便移圈编织,其为将两侧鞋身向鞋舌移动拼接的移圈动作,其中N为正整数。
[0025]进一步地,所述C5步骤为将对应后针床线圈向右移动1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前针床的移圈编织,且均为隔针编织,并相互错开1支针位。
[0026]进一步地,所述B3步骤

B7步骤形成一个套针循环,所述领口罗纹的编织包括多个套针循环。
[0027]进一步地,所述C1步骤

C5步骤为一个循环单元,所述鞋身与鞋舌的拼接包括多个循环单元,其相邻两个循环单元,后一循环单元比前一循环单元左右各缩小1支针位。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的编织工艺,包括鞋身拼接起始等待位置的编织、后跟弧度和领口罗纹的编织、以及鞋身拼接位置的编织;所述鞋身拼接起始等待位置的编织包括:
[0029]D1步骤:面编织和底编织;
[0030]D2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M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其为向左/右的无痕收针编织,其中部分纱线进入等待位置,暂时停止编织动作;
[0031]D3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M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其为向左/右的无痕加针编织;
[0032]所述后跟弧度和领口罗纹的编织包括:
[0033]E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后织行比前织行左/右侧收缩M支针位,其为后跟弧度铲针位置的开始;
[0034]E2步骤:面吊目编织和底吊目编织,其用于连接领口罗纹与鞋身;
[0035]所述鞋身拼接位置的编织包括:
[0036]F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
[0037]F2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M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其为将需要拼接的组织移动到拼接位置;
[0038]F3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M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
[0039]F4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翻针编织;
[0040]F5步骤:将纱线带出编织位置的踢纱嘴动作;
[0041]F6步骤:底编织;
[0042]F7步骤:依次重复编织F4步骤、F5步骤和F6步骤,其中,M为正整数。
[0043]进一步地,所述D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后织行比前织行右侧收缩18支针位。
[0044]进一步地,所述F4步骤

F7步骤为循环单元,所述鞋身拼接位置的编织包括多个所述循环单元,其相邻两个循环单元,后一循环单元比前一循环单元边缘减少1支针位。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46]本专利技术使用飞织编织机器,将包括鞋舌,领口弹力罗纹,以及后跟生理曲线在内的鞋面的组成部分一体编织而成,并且鞋面在编织完成时,就是立体的。跟传统的2D鞋面相比,本鞋面只需裁剪鞋面的边缘轮廓,并且省略了2D鞋面变立体鞋面的拼接缝合工序,降低生产材料的损耗,也节省了鞋面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4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8]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飞织鞋面结构示意图;
[0049]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飞织鞋面工艺流程图;
[0050]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后跟弧度编织第1织行到第30织行编织图;
[0051]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后跟弧度编织第31织行到第48织行编织图;
[00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鞋舌、领口罗纹、鞋身和后跟;该鞋面由移圈和翻针的组合编织将编织的鞋面通过分区域拼接成完整的一体鞋面,并存在至少一条移圈拼接的组织,其移圈拼接为鞋身与鞋身拼接或鞋身与鞋舌拼接;所述移圈拼接的区域为单层移圈拼接或多层移圈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包括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为连接或不连接,所述面层与底层不连接以形成可添加填充物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为弧度状,其通过铲针方式一次编织而成,所述后跟的弧度编织方向为横方向或纵方向。4.一种无缝合一体编织的飞织鞋面的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跟弧度编织、领口罗纹的编织以及鞋身与鞋舌的拼接;所述后跟弧度编织包括:A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A2步骤:后织行比前织行向左/右延伸N支针位,所述延伸的针位阶梯状的铲针,与后续的阶梯铲针结合,实现后跟弧度的编织;A3步骤:将对应织列的面编织翻针至底层的翻针编织,与前织行的翻针位置错开N支针位,以使针织组织分布均匀;所述领口罗纹的编织包括:B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B2步骤:将对应织列左/右侧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翻针编织,以将双层翻针为单层,等待后续移针与鞋舌拼接;B3步骤:空针编织和底编织;B4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B5步骤:空针编织和面编织;B6步骤:将对应织行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翻针编织:B7步骤:重复B4步骤;所述鞋身与鞋舌的拼接包括:C1步骤:底编织和面编织,其为编织鞋舌部分;C2步骤:将对应织行的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翻针编织,并将纱线出至编织位置的踢纱嘴动作,且后织行与前织行的翻针位置错开N支针位,其为鞋舌两侧的翻针编织,以将领口罗纹的编织中B2步骤鞋身等待位置面层翻针至底层,方便鞋身后续移针与鞋舌拼接;C3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以将鞋舌左右鞋身向鞋舌移动的拼接;C4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编织位置向左右各延伸N支针位,其为鞋舌部位向中间收针编织的移圈动作,以使鞋舌的部位慢慢收窄;C5步骤:将对应前/后针床线圈向左/右移动N支针位,然后翻针至后/前针床的移圈编织,且均为隔针编织,并相互错开N支针位,以方便移圈编织,其为将两侧鞋身向鞋舌移动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泰李颖泉方嘉明聂海轩张衡王大斌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