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宁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96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具体涉及敷药器领域,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顶端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顶端中心固定安装有输送管,所述下模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旋钮,所述下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模,所述第一内模的底端中心固定安装有底柱,所述下模的顶端外表面位于第一内模的下方开设有底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内模、第二内模、旋钮和定位杆,在对敷药器制作的过程中,上模与下模闭合,第一内模会插入到第二内模内部,之间会形成敷药器形状的空腔,然后注入原料在空腔内进行固形,当制作敷药器的规格改变时,需要对第一内模与第二内模进行更换,避免对整体模具进行更换,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节约了一定的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敷药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敷药器是用于辅助药物上药过程的器件,在对敷药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材料导入模具内,在模具内成型后取出。
[0003]现有的模具制作的敷药器规格为固定,当敷药器的规格改变时,需要更换对应规格的模具,模具整体的体积较大,更换时较为麻烦,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且重新设计的成本较高;此外现有的敷药器制作磨具均是采用上下可拆分的上下模具结构,该机构中通过外部输料管将原料导入到上下磨具之间的空腔中,但是实际作业中往往存在添加原料超量的缺陷,且不容易观察原料注满的时机,从而无法有效的将多余的注入的原料排出,且现有的原料抽吸结构往往和注入结构为一体结构,因此容易在对多余的原料进行抽吸时将注入到原有模具内的原料意外抽出,而影响敷药器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通过设置第一内模、第二内模、旋钮和定位杆,在对敷药器制作的过程中,上模与下模闭合,第一内模会插入到第二内模内部,之间会形成敷药器形状的空腔,然后注入原料在空腔内进行固形,当制作敷药器的规格改变时,需要对第一内模与第二内模进行更换,避免对整体模具进行更换,节约了一定的人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顶端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顶端中心固定安装有圆柱形输送管,所述下模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旋钮,所述下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模,所述第一内模的底端中心固定安装有底柱,所述下模的顶端外表面位于第一内模的下方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柱的底端与底槽相匹配,所述底槽的内壁开设有侧槽,所述下模的内部位于侧槽的一端开设有内槽,所述下模的外表面位于内槽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导管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底柱的四周外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匹配,所述旋钮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匹配,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杆,所述内杆设置有导管的内部,所述内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导管的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挡环,所述挡环套设在内杆的外表面;所述安装管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输送管的内部中心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片,所述挡片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安装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根卡柱,所述卡柱与通孔相匹配,所述输送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管,该底管上设置有一第一单向阀,所述输送管通过底管与第二内模相连通,该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从输送管朝向第二内模;
所述下模的顶端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一竖直导杆,该导杆杆体内设置有第一空腔,在导杆杆体的顶端设置有一可拆卸薄壁气囊,所述上模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上模的顶端设置有螺栓,其中导杆杆体轴线与输送管轴线之间的垂直连线与螺栓轴线不交叉,在所述输送管管壁的位于所述挡片的上方处设置有倾斜向上的辅助孔,该辅助孔孔口上设置有一第二单向阀,该第二单向阀连通于预埋设于所述上模本体内的连接管道,该连接管道连通通过接头与所述导杆的第一空腔导通。
[0006]所述导杆杆体材质采用不锈钢或者硬质塑料。
[0007]所述上模的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二内模,所述第二内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定位杆。
[0008]所述上模的外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定位槽相匹配,所述螺栓的底端与定位槽螺纹连接。
[0009]所述输送管的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内架,所述内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管。
[0010]所述电磁铁通过衬板焊接内嵌在安装管的内壁顶端。
[0011]所述连接杆与内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安装管的内部底端。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六个。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两个单向阀和一个可拆卸的膨胀气囊以及内嵌预埋设的连通管道以及特殊设计的多功能空心导杆使得原料注满后可以及时的被可视化获取,且能够在抽吸过程中保证已注入的原料保持固定而多余的物料被有效排出。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第一内模、第二内模、旋钮和定位杆,在对敷药器制作的过程中,上模与下模闭合,第一内模会插入到第二内模内部,之间会形成敷药器形状的空腔,然后注入原料在空腔内进行固形,当制作敷药器的规格改变时,需要对第一内模与第二内模进行更换,避免对整体模具进行更换,节约了一定的人力;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输送管、内架、电磁铁和挡片,在进行输料过程中,原料会进入输送管内,通过挡片上的通孔进入底管,当原料将空腔填满后,启动安装管内部的电磁铁,挡块受到电磁铁的磁力吸引,会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连接杆会带动挡片向上移动,向上移动过程中,卡柱会插入对应的通孔内,将通孔关闭,通过挡片将输送管剩余的原料向外推出,避免在固形的过程中原料在输送管内出现部分凝固的现象,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与下模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与下模张开状态的仰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剖视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的爆炸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管的剖视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杆与安装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1、下模;11、旋钮;111、限位块;112、内杆;113、弹簧;114、挡环;12、第一内模;13、底柱;131、卡槽;14、底槽;15、侧槽;16、内槽;17、限位槽;18、导管;19、螺杆;
191、卡块;2、上模;21、导杆;22、螺栓;23、第二内模;24、定位杆;25、定位槽;3、输送管;31、内架;32、安装管;33、电磁铁;34、连接杆;35、挡块;36、卡柱;37、挡片;38、通孔;39、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根据图1

6所示的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包括下模1,所述下模1的顶端设置有上模2,所述上模2的顶端中心固定安装有圆柱形输送管3,所述下模1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旋钮11,所述下模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模12,所述第一内模12的底端中心固定安装有底柱13,所述下模1的顶端外表面位于第一内模12的下方开设有底槽14,所述底柱13的底端与底槽14相匹配,所述底槽14的内壁开设有侧槽15,所述下模1的内部位于侧槽15的一端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敷药器的制作模具,包括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顶端设置有上模(2),所述上模(2)的顶端中心固定安装有圆柱形输送管(3),所述下模(1)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旋钮(11),所述下模(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内模(12),所述第一内模(12)的底端中心固定安装有底柱(13),所述下模(1)的顶端外表面位于第一内模(12)的下方开设有底槽(14),所述底柱(13)的底端与底槽(14)相匹配,所述底槽(14)的内壁开设有侧槽(15),所述下模(1)的内部位于侧槽(15)的一端开设有内槽(16),所述下模(1)的外表面位于内槽(16)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内槽(16)的内部设置有导管(18),所述导管(18)的内部设置有螺杆(19),所述导管(18)与螺杆(19)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191),所述底柱(13)的四周外表面开设有卡槽(131),所述卡块(191)与卡槽(131)相匹配,所述旋钮(1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11),所述限位块(111)与限位槽(17)相匹配,所述限位块(11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内杆(112),所述内杆(112)设置有导管(18)的内部,所述内杆(112)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113),所述导管(18)的内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挡环(114),所述挡环(114)套设在内杆(112)的外表面;所述安装管(32)的内壁顶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33),所述输送管(3)的内部中心设置有连接杆(34),所述连接杆(3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片(37),所述挡片(37)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38),所述安装管(3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根卡柱(36),所述卡柱(36)与通孔(38)相匹配,所述输送管(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管(39),该底管(39)上设置有一第一单向阀,所述输送管(3)通过底管(39)与第二内模(23)相连通,该第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周生慧吴文范海霞王一宇侯萌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