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085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呈透明的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或/和第二面交替设置透光单元和吸光单元以形成第一光学结构;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所述第一光学结构表面或所述透光单元内部中任意一者或两者以上设置用于防眩光的第二光学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不仅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且维持较高的方向性,而且对光的折射角度也起到调节的作用,具有防眩光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具有低成本,高品质,可广泛的应用在消费电子显示领域。可广泛的应用在消费电子显示领域。可广泛的应用在消费电子显示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膜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手机、笔记本等显示产品的普及,对多种应用场合显示内容的保护也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如在公共交通车及飞机里查收邮件、翻阅资料等商业操作,需要对显示内容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周围人群对显示信息的窥视。因此,开发带有防窥功能的显示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0003]光束控制膜是采用超微细百叶窗光学技术,使荧幕显示出的资料专供使用者正面阅读,任何人在两侧旁观只能看到漆黑画面。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无论工作、学习、通讯或娱乐,令使用电脑和手机更加自由自在,它帮助了公司高级商务人员、律师、咨询顾问、金融界人事等在使用电脑时避免荧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
[0004]如今,市面上的光束控制膜仅可以调控光束的透过率的角度,应用在显示屏上并没有防眩光的效果,长时间使用会引起的用户眼睛疲劳或导致头痛,并且使得在显示器中形成的图像清晰度不被认为是清晰的图像。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调节光束角度且具有防眩光效果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及其制备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且维持较高的方向性,而且对光的折射角度也起到调节的作用,具有防眩光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08]提供呈透明的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0009]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或/和第二面交替设置透光单元和吸光单元以形成第一光学结构;
[0010]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所述第一光学结构表面或所述透光单元内部中任意一者或两者以上设置用于防眩光的第二光学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吸光单元限制光线通过,光线经透光单元通过,借助透光单元的纵横比(横截面的高度和宽度之比)来维持特定范围的光束通过角度,实现光束方向可控,且还通过第二光学结构来实现防眩光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具有低成本,高品质,可广泛的应用在消费显示领域。
[001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0014]图2为图1中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光线走向原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0016]图4为图3中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光线走向原理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0018]图6为图5中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光线走向原理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0020]图8为图7中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光线走向原理示意图。
[0021]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0022]图10为图9中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光线走向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25]提供呈透明的基材层,该基材层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0026]于基材层的第一面或/和第二面交替设置透光单元和吸光单元以形成第一光学结构;
[0027]于基材层的第一面、或第一光学结构表面或透光单元内部中任意一者或两者以上设置用于防眩光的第二光学结构。
[0028]在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基材层采用透明结构,其余并未作出任何限制。优选地,基材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和聚酰亚胺(PI)中的任意一种。从成本及支撑强度考虑,优先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0029]在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中,第一光学结构主要用于控制光束方向,第一光学结构包括透光单元和吸光单元,透光单元为透明结构,光线可通过,吸光单元用于控制光束方向的挡板,光线不可通过或极少量通过。透光单元和吸光单元交替排列设置形成第一光学结构。第一光学结构可设置在基材层的第一面,也可以设置在基材层的第二面,还可以在第一面和第二面均设置第一光学结构,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并非特指具体面。具体以在基材层的第一面设置第一光学结构进行说明,在基材层的第一面间隔设置向外凸起的光固化白胶,光固化白胶经UV固化后形成透光单元;然后在两透光单元之间设置黑胶,黑胶固化后形成吸光单元。在该方案中,由于通过光束的特定角度是由透光单元在截面的上下底长度和高度决定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透光单元的截面尺寸来达到控制特定角度光束的目的。
[0030]在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中,光固化白胶的制备原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纯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

羟基环已基苯基酮、二苯基

(2,4,6

三甲基苯甲酰)氧磷(TPO)、流平剂、脱模剂;
[0031]在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中,黑胶的制备原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纯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

羟基环已基苯基酮、TPO、流平剂及碳黑油墨。
[0032]在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中,第二光学结构可通过干式或湿式涂布的方式制备。第
二光学结构可设置在第一光学结构表面或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第一面和第二面是相对的,因此,第一面和第二面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优选地,在第一光学结构表面或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以压印或转印的方式设置第一光固化树脂,且形成一层凹凸结构,以形成第二光学结构。具体地,选择雕刻机处理出具有一定纵横比的结构单元的轮具;其次利用处理好的轮具制作出具有一定纵横比的透光单元,当进行透光单元的制作时,要保证好透光单元的完整性和确保高的透过率;再次在相邻两透光单元之间填充可固化的黑胶;最后在第一光学结构表面或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压印或转印一层第二光学结构。优选地,该方案中第二光学结构的厚度为1

10μm,优选为2

5μm。
[0033]在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中,第一光固化树脂包括聚氨脂丙烯酸寡聚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2

羟基

甲基苯基丙烷
‑1‑
酮、1

羟基环已基苯基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提供呈透明的基材层,所述基材层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或/和第二面交替设置透光单元和吸光单元以形成第一光学结构;于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所述第一光学结构表面或所述透光单元内部中任意一者或两者以上设置用于防眩光的第二光学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和聚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材层的第一面或/和第二面间隔凸出设置若干光固化白胶,经UV固化后形成透光单元;在两所述透光单元之间设置黑胶,经固化后形成吸光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光光束方向控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固化白胶的制备原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纯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

羟基环已基苯基酮、二苯基

(2,4,6

三甲基苯甲酰)氧磷、流平剂;黑胶的制备原料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纯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真钟维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