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车辆的动力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84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1
一种多用途车辆的动力单元,包括用于多用途车辆行进的动力源、无级变速器、齿轮传动装置、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输出机构。齿轮传动装置包括第一GT输入轴、第二GT输入轴、GT输出轴、第一GT中间轴、第二GT中间轴、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离合器被构造为禁用从动力源到述第一GT输入轴的动力传递。第二离合器被构造为禁用从无级变速器的CVT输出轴到第二GT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力传递。力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用途车辆的动力单元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多用途车辆的动力单元。

技术介绍

[0002]US 8,613,336 B2公开了一种被构造为在不平坦的地形上行进的多用途车辆。这种多用途车辆通常包括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中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和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
[0003]根据多用途车辆的设计要求,可能期望加宽CVT的传动比范围。然而,仅仅加宽CVT的传动比范围会导致扭矩传递效率下降的传动比区域。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US 8,613,336 B2。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宽的齿轮比范围,同时维持良好的扭矩传递效率并增加多用途车辆的设计灵活性。
[0006]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多用途车辆的动力单元包括:用于多用途车辆的行进的动力源,动力源包括输出旋转动力的驱动轴;无级变速器,包括接收从动力源的驱动轴输入的旋转动力的CVT输入轴、输出旋转动力的CVT输出轴、安装在CVT输入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安装在CVT输出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以及缠绕在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的皮带;接收由动力源或无级变速器输出的旋转动力的齿轮传动装置;插入动力源与齿轮传动装置之间的第一离合器;插入无级变速器与齿轮传动装置之间的第二离合器;以及接收由齿轮传动装置输出的旋转动力并且将旋转动力输出到驱动轮的输出机构,其中,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接收从动力源输入的旋转动力的第一GT输入轴;接收从CVT输出轴输入的旋转动力的第二GT输入轴;将旋转动力输出到输出机构的GT输出轴;将旋转动力从第一GT输入轴传递至GT输出轴的第一GT中间轴;将旋转动力从第二GT输入轴传递至GT输出轴的第二GT中间轴;安装在第一GT输入轴和第一GT中间轴上的第一变速齿轮;安装在第二GT输入轴和第二GT中间轴上的第二变速齿轮;安装在第一GT中间轴上以向GT输出轴提供动力传递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安装在第二GT中间轴上以向GT输出轴提供动力传递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一离合器被构造为禁用从动力源到第一GT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并且第二离合器被构造为禁用从CVT输出轴到第二GT输入轴的动力传递。
[0007]利用上述构造,从动力源通过第一GT输入轴和第一GT中间轴通向GT输出轴的第一动力传递路线和从动力源通过无级变速器、第二GT输入轴和第二GT中间轴通向GT输出轴的第二动力传递路线并联连接,并且借助于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能够选择性地使用这两
个动力传递路线。这使得可以在确保良好的扭矩传递效率的同时加宽动力单元的传动比范围。因此,可以提高多用途车辆的设计灵活性。
[0008]参照附图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用途车辆的透视图。
[0010]图2是图1所示的多用途车辆的动力单元的展开图。
[0011]图3是图2所示的动力单元的侧视图。
[0012]图4是图1所示的多用途车辆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13]图5以与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相同的方式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动力单元。
[0014]图6以与图2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相同的方式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动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0016](第一实施例)。
[0017]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用途车辆1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多用途车辆1包括由车身框架2的前部支撑的一对左右前轮3和由车身框架2的后部支撑的一对左右后轮4。左右前轮3之间的空间由树脂制成的发动机盖5从上方覆盖。一对乘员座椅6(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布置在发动机盖5的后方,并且位于车身框架2的沿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
[0018]车身框架2包括舱室框架部分2a和一对左右后角撑框架部分(rear gusset frame parts)2b。车身框架2是由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管构件构成的管框架。舱室框架部分2a形成为围绕布置有乘员座椅6的乘员空间。由舱室框架部分2a围绕的乘员空间暴露于车辆的外部。后角撑框架部分2b将舱室框架部分2a的上部连接到后框架部分的后部(未示出)。形成有凹入的货物运载空间的货物运载架7设置在乘员座椅6的后方。在货物运载架7的下方安装有稍后将描述的动力单元10(在图1中省略了动力单元10)。当多用途车辆1是两轮驱动车辆时,后轮4是驱动轮,并且当多用途车辆1是四轮驱动车辆时,前轮3和后轮4是驱动轮。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多用途车辆1的动力单元10的展开图。如图2所示,动力单元10包括发动机E(用于多用途车辆行进的动力源)、无级变速器12、齿轮传动装置13、第一离合器14、第二离合器15、输出机构16、泵17和动力单元箱18。发动机E是多缸(例如,四缸)内燃机。发动机E包括气缸单元Ea和位于气缸单元Ea下方的曲轴Eb(驱动轴)。曲轴Eb例如在左右方向(第一方向)上延伸。曲轴Eb输出由气缸单元Ea产生的旋转动力。电动机可以用作动力源,而取代发动机(内燃机)。
[0020]减速轴11与发动机E的曲轴Eb平行地布置并位于其后方。减速齿轮副20安装在曲轴Eb和减速轴11上,以将曲轴Eb的旋转以降低的旋转速度传递到减速轴11。
[0021]无级变速器12在左右方向上布置在发动机E的外侧。无级变速器12包括CVT输入轴21、CVT输出轴22、驱动皮带轮23、从动皮带轮24和皮带25。CVT输入轴21接收从曲轴Eb输入的旋转动力。CVT输入轴21与减速轴11同轴地布置,并且与减速轴11同步旋转。CVT输入轴21可以直接连接到减速轴11,可以间接连接到减速轴11,或者可以与减速轴11一体地形成。
[0022]CVT输出轴22将旋转动力输出到稍后描述的齿轮传动装置13的第二GT(Gear Transmission)输入轴32。CVT输入轴21和CVT输出轴22沿左右方向延伸。驱动皮带轮23安装在CVT输入轴21上。从动皮带轮24安装在CVT输出轴22上。皮带25缠绕在驱动皮带轮23和从动皮带轮24上。皮带25例如由非金属材料(诸如橡胶或树脂)制成。
[0023]齿轮传动装置13在左右方向上与无级变速器12对齐,并且在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上与发动机E对齐。具体地,齿轮传动装置13布置在无级变速器12的左侧和发动机E的后方。齿轮传动装置13是爪形离合器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13包括第一GT输入轴31、第二GT输入轴32、GT输出轴33、第一GT中间轴34、第二GT中间轴35、第一变速齿轮副36、第二变速齿轮副37A、37B和37C、第一传动齿轮38、第二传动齿轮39、以及公共输出齿轮40。第一GT输入轴31、第二GT输入轴32、GT输出轴33、第一GT中间轴34和第二GT中间轴35沿左右方向延伸。
[0024]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用途车辆的动力单元,包括:用于所述多用途车辆的行进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包括输出旋转动力的驱动轴;无级变速器,包括:接收从所述动力源的所述驱动轴输入的所述旋转动力的CVT输入轴、输出所述旋转动力的CVT输出轴、安装在所述CVT输入轴上的驱动皮带轮、安装在所述CVT输出轴上的从动皮带轮以及缠绕在所述驱动皮带轮和所述从动皮带轮上的皮带;接收由所述动力源或所述无级变速器输出的旋转动力的齿轮传动装置;插入所述动力源与所述齿轮传动装置之间的第一离合器;插入所述无级变速器与所述齿轮传动装置之间的第二离合器;以及接收由所述齿轮传动装置输出的旋转动力并且将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到驱动轮的输出机构,其中,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接收从所述动力源输入的所述旋转动力的第一GT输入轴;接收从所述CVT输出轴输入的所述旋转动力的第二GT输入轴;将所述旋转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机构的GT输出轴;将所述旋转动力从所述第一GT输入轴传递至所述GT输出轴的第一GT中间轴;将所述旋转动力从所述第二GT输入轴传递至所述GT输出轴的第二GT中间轴;安装在所述第一GT输入轴和所述第一GT中间轴上的第一变速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GT输入轴和所述第二GT中间轴上的第二变速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GT中间轴上以向所述GT输出轴提供动力传递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GT中间轴上以向所述GT输出轴提供动力传递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离合器被构造为禁用从所述动力源到所述第一GT输入轴的动力传递,并且所述第二离合器被构造为禁用从所述CVT输出轴到所述第二GT输入轴的动力传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所述CVT输入轴、所述CVT输出轴、所述第一GT输入轴、所述第二GT输入轴、所述第一GT中间轴、所述第二GT中间轴和所述GT输出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无级变速器对齐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动力源对齐,所述第一GT输入轴与所述CVT输入轴同轴布置,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泽正司松田义基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摩托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