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52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7
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包括安装板、拉杆组件、止转套以及驱动组件;安装板固定设置,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和设置在第一拉杆两侧的两个第二拉杆,第一拉杆的一端以及第二拉杆的一端伸入到盲孔中,第一拉杆的侧壁包括两个平面壁和两个第一弧形壁,两个第一限位台阶分别从两个第一弧形壁处向外伸出,第二拉杆的内侧壁为第二弧形壁,第二拉杆的伸入端的内侧设置有限位凹槽,第二拉杆的伸入端的外侧伸出有第二限位台阶;止转套设置第二拉杆的伸出端,止转套套设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并使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相互止转。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实现在不破坏缸体和衬套的情况下将衬套取出。现在不破坏缸体和衬套的情况下将衬套取出。现在不破坏缸体和衬套的情况下将衬套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盲孔衬套拔出工装
,尤其是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缸体上压装4个衬套,压装不合格时,为了返修检查,重新压装,需要取出压装衬套。由于衬套压装力最大需要6T,目前取出衬套基本手动用工具破坏衬套,或者上铣床破坏衬套,取出衬套花费的时间较长,容易损坏缸体造成浪费,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可以实现在不破坏缸体和衬套的情况下将衬套取出,提高了经济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包括安装板、拉杆组件、止转件以及驱动拉杆组件向盲孔外侧移动以拔出衬套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所述安装板对应盲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和设置在第一拉杆两侧的两个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以及第二拉杆的一端伸入到盲孔中,所述第一拉杆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为平面壁,第一拉杆位于两个平面壁之间的两个侧壁为第一弧形壁,所述第一拉杆的伸入端的两侧分别伸出有第一限位台阶,两个第一限位台阶分别从两个第一弧形壁处向外伸出,所述第二拉杆的内侧壁为与第一弧形壁匹配的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二拉杆的伸入端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台阶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拉杆的伸入端的外侧伸出有第二限位台阶;两个第二拉杆分别设在第一拉杆两个平面壁的外侧时,所述拉杆组件为插入状态并能穿过衬套的内孔,两个第二拉杆的第二弧形壁分别与第一拉杆的两个第一弧形壁相贴时,所述拉杆组件为拔出状态,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在拔出过程中与衬套远离盲孔入口一端的端面接触;所述止转件设置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伸出端并将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相互止转。
[0005]进一步的,所述止转件为止转套,所述止转套设置第二拉杆的伸出端,止转套上设置有第一止转孔,所述止转套套设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第一止转孔的尺寸与拔出状态下的拉杆组件的截面尺寸匹配。
[0006]进一步的,所述止转件为螺栓,通过螺栓将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伸出端紧固。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拉杆的外侧壁为第三弧形壁,所述第三弧形壁与第二弧形壁同轴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母和止转筒,所述第一拉杆的伸出端伸出到第二拉杆伸出端的外侧并形成用于与驱动组件相互连接的驱动段,所述驱动段设置有外螺纹和所述平面壁,所述止转筒上设置有第二止转孔,所述驱动段穿过第二止转孔并与螺母螺纹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拉杆的伸出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台阶,所述止转套靠近第二限位台阶的端面抵靠在第三限位台阶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止转筒包括第一圆筒、设在第一圆筒一端的第一限位圆环以及设
在第一圆筒另一端的封板,所述第二止转孔设置在封板上,所述螺母设置在封板远离第一圆筒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圆环插入到安装板上的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圆筒上设置有第一止转槽,所述安装板上可拆式设置有第一止转板,所述第一止转板伸出到第一止转槽中。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止转筒与安装板之间还设置有垫筒,所述垫筒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圆环,所述垫筒的另一端设置有沉台,所述垫筒的第二限位圆环插入到安装板上的第一通孔中,所述垫筒靠近第二限位圆环一端设置有第二止转槽,所述第一止转板伸出到第二止转槽中,所述止转筒上的第一限位圆环设在沉台中,所述止转筒与垫筒之间设置有第二止转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止转筒和/或垫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缺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处于插入状态的拉杆组件插入到盲孔中并使端部穿过衬套,然后旋转第一拉杆使得拉杆组件处于拔出状态,此时第二限位台阶伸出到衬套远离盲孔入口一端的端面,然后通过旋转螺母,使得拉杆组件带动衬套整体向外移动并移出盲孔。因此可以不用将发动机缸搬到机床上,通过破坏发动机缸体或者衬套的方式将衬套取出,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拉杆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2]如图1

6所示,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包括安装板1、拉杆组件、止转套2以及驱动拉杆组件向盲孔外侧移动以拔出衬套3的驱动组件。在本技术中,通过对发动机缸体中盲孔衬套3拔出进行举例说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盲孔衬套3拔出。
[0023]安装板1固定安装在发动机缸体上,安装板1对应盲孔设置有第一通孔4,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5和设置在第一拉杆5两侧的两个第二拉杆6,第一拉杆5的一端以及第二拉杆6的一端伸入到盲孔中,如图4、6所示,第一拉杆5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为平面壁7,第一拉杆5位于两个平面壁7之间的两个侧壁为第一弧形壁8,第一拉杆5的伸入端的两侧分别伸出有第一限位台阶9,两个第一限位台阶9分别从两个第一弧形壁8处向外伸出,第二拉杆6的内侧壁为与第一弧形壁8匹配的第二弧形壁10,第二拉杆6的外侧壁为第三弧形壁11,第三弧形壁11和第二弧形壁10同轴设置,第二拉杆6的伸入端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台阶9配合的限位凹槽12,第二拉杆6的伸入端的外侧伸出有第二限位台阶13。
[0024]两个第二拉杆6分别设在第一拉杆5两个平面壁7的外侧时,拉杆组件为插入状态并能穿过衬套3的内孔,两个第二拉杆6的第二弧形壁10分别与第一拉杆5的两个第一弧形
壁8相贴时,拉杆组件为拔出状态,第二限位台阶13在拔出过程中与衬套3远离盲孔入口一端的端面接触。
[0025]止转套2设置第二拉杆6的伸出端,止转套2上设置有第一止转孔14,止转套2套设在第一拉杆5和第二拉杆6上,第一止转孔14的尺寸与拔出状态下的拉杆组件的截面尺寸匹配,用于将拔出状态下的第一拉杆5和第二拉杆6相互止转,第二拉杆6的伸出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台阶15,止转套2靠近第二限位台阶13的端面抵靠在第三限位台阶15上。除了采用止转套2的方式外,还可以在第一拉杆5和第二拉杆6的伸出端设置螺栓,通过螺栓将第一拉杆5和第二拉杆6进行固定。
[0026]驱动组件包括螺母16和止转筒17,第一拉杆5的伸出端伸出到第二拉杆6伸出端的外侧并形成用于与驱动组件相互连接的驱动段18,驱动段18设置有外螺纹和平面壁7,止转筒17上设置有第二止转孔19,驱动段18穿过第二止转孔19并与螺母16螺纹连接。
[0027]具体的,实施例一,止转筒17直接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情形,止转筒17包括第一圆筒20、设在第一圆筒20一端的第一限位圆环21以及设在第一圆筒20另一端的第一限封板2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拉杆组件、止转件以及驱动拉杆组件向盲孔外侧移动以拔出衬套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所述安装板对应盲孔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第一拉杆和设置在第一拉杆两侧的两个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以及第二拉杆的一端伸入到盲孔中,所述第一拉杆上的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为平面壁,第一拉杆位于两个平面壁之间的两个侧壁为第一弧形壁,所述第一拉杆的伸入端的两侧分别伸出有第一限位台阶,两个第一限位台阶分别从两个第一弧形壁处向外伸出,所述第二拉杆的内侧壁为与第一弧形壁匹配的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二拉杆的伸入端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台阶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第二拉杆的伸入端的外侧伸出有第二限位台阶;两个第二拉杆分别设在第一拉杆两个平面壁的外侧时,所述拉杆组件为插入状态并能穿过衬套的内孔,两个第二拉杆的第二弧形壁分别与第一拉杆的两个第一弧形壁相贴时,所述拉杆组件为拔出状态,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在拔出过程中与衬套远离盲孔入口一端的端面接触;所述止转件设置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伸出端并将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相互止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件为止转套,所述止转套设置第二拉杆的伸出端,止转套上设置有第一止转孔,所述止转套套设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第一止转孔的尺寸与拔出状态下的拉杆组件的截面尺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件为螺栓,通过螺栓将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伸出端紧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衬套拔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杆的外侧壁为第三弧形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君刘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嘉特斯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