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其安装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049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5),屋面板,所述的屋面板有两种类型,其中第一屋面板为公肋的高度大于母肋的高度,第二屋面板为母肋的高度大于公肋的高度,组装时,将第一屋面板与第二屋面板交叉设置,使高度相近的公肋和母肋咬合连接,构成高位连接点和低位连接点,太阳能光伏板(5)横跨在两块相互咬合的屋面板之间,并固定在相邻的高位连接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承载能力强,可适用太阳能光伏板面幅宽较大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且成本低等优点。且成本低等优点。且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其安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屋面板,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光伏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光伏建筑板因其重量轻、价格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钢构厂房的屋顶上,用于太阳能发电。
[0003]目前,将光伏建筑板安装在屋面上的具体过程为:在屋面上安装夹具,夹具的一端与屋面固定连接,夹具的另一端与导轨连接,光伏建筑板通过压块固定到导轨上,实现屋面和光伏建筑板的固定连接。
[0004]然而,在将光伏建筑板固定在屋面上时,为避免损伤光伏板,只能从屋面的上方安装光伏建筑板,在将压块固定在导轨的过程中,对准较为困难,且由于压块固定在光伏建筑板上,将压块从导轨上拆卸时也为不便,给前期的安装和后期的拆卸均带来不便,因此,导致光伏建筑板的拆卸和安装的过程较慢,延长了施工工期,另外,因为增加了大量的导轨,导致屋面成本增加较大,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增加,降低了屋面系统的性价比。
[0005]专利CN201920667159.7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面板及其安装结构,涉及太阳能组件领域,该光伏屋面板现场施工效率高、抗载荷能力强、漏电风险低、运维难度和成本低。其技术方案为:所述光伏屋面板包括彩钢瓦面板、以及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外侧设有边框侧翼,彩钢瓦面板上开设有组件嵌入孔,所述光伏组件嵌在所述组件嵌入孔中,所述边框侧翼搭接在组件嵌入孔的四周。其有益效果是:本公开通过将光伏组件与彩钢瓦面板分离设计,避免了光伏组件因为金属绝缘性能差导致的可能漏电的风险;同时,本公开在后期运维端更换组件方便,不需要对整个横排或竖排的光伏组件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运维难度和成本。然而该结构抗风承载力低,而且太阳能光伏板需要通过胶粘在屋面板上,耐老化、耐久性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现今市场上的BIPV光伏板的宽度一般在600

700mm左右,比较窄,成本较高。
[0006]专利CN202021560216.0公开了一种新型360度直立锁边屋面板,它包括公边、母边、腹板、加强肋、公边端部、母边端部;腹板的两侧边向上弯折,在该两侧边弯折处的边缘具有外扩的直角弯折过渡结构,两侧边的过渡结构分别为公边和母边,公边端部通过设备挤压成向内折边的凹型结构,母边端部通过设备挤压成能与公边端部咬合的向外折边的凸型结构;腹板的中部横向设有加强肋,与屋面流水方向进行分距冲压成型,使腹板抗变形从而增强屋面的整体强度。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抗风性能要求高的360度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或焊接型直立锁边屋面系统。然而该结构公母肋高度相同,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的过程中,需要见拉长腹板的长度,使其与太阳能光伏板的长度想当,一旦拉长腹板长度,其抗风承载能力也会减弱,必然需要在其中间设置多条加强筋,而且效果较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强,可适用太阳能光伏板面幅宽较大的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其安装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屋面板,所述的屋面板有两种类型,其中第一屋面板为公肋的高度大于母肋的高度,第二屋面板为母肋的高度大于公肋的高度,组装时,将第一屋面板与第二屋面板交叉设置,使高度相近的公肋和母肋咬合连接,构成高位连接点和低位连接点,太阳能光伏板横跨在两块相互咬合的屋面板之间,并固定在相邻的高位连接点上。这样可将太阳能光伏板的宽度从常规的600

700mm提高到 1000mm宽,甚至1400mm宽,从而再相同的安装面积情况下,可以减少太阳能光伏板的数量,从而减少太阳能光伏板包边成本,最终降低光伏板的成本。太阳能光伏板的板宽与两块屋面板板宽之和相当,两块屋面板咬合连接,其中太阳能光伏板可与横跨在两个高位连接点处,低位连接点位于太阳能光伏板下方,迄今为止,市场没有类似这样的产品。
[0009]其中屋面板包括公肋、母肋和腹板,所述的腹板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弯折的公肋和母肋,所述的公肋和母肋均包括与腹板连接的倾斜折边,位于中间的直角折边,以及位于端头的自由端折边,其中公肋和母肋的垂直高度不等。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母肋的自由端为向外向下的折边,公肋的自由端为向上向内侧延伸的折边。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公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其中第一折边呈倾斜状,第二折边和第三折边呈直角边状;
[0012]所述的母肋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折边、第五折边和第六折边,其中第四折边呈倾斜状,第五折边和第六折边呈直角边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折边和第四折边为腹板两侧向上延伸的倾斜板,其倾斜角度为30~60度。
[0014]同一屋面板的公肋的垂直高度高于母肋的垂直高度,或者母肋的垂直高度公肋的垂直高度。所述的公肋和母肋之间的高度差为40~60mm,其中所述的公肋的垂直高度为50~120mm;所述的母肋的垂直高度为50~120mm。
[0015]所述的第一屋面板与第二屋面板咬合连接处设有支架,支架的高度与高位连接点或低位连接点的高度相匹配。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包括Z型支架和V型支架。
[0017]所述的支架中间设有滑动钩片,所述公肋的自由端插入滑动钩片的钩片内,相邻屋面板的母肋绕过滑动钩片顶端,将滑动钩片顶部包裹在内。
[0018]所述的母肋与滑动钩片顶端之间设有不干胶。
[0019]所述的太阳能光伏板插入公肋或母肋的直角折边处,并通过夹具固定,太阳能光伏板与公肋或母肋之间还设有隔垫,太阳能光伏板与屋面板之间通过夹具和公母肋的配合连接固定,无需通过胶水粘结,提高了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20]太阳能光伏板的板宽是屋面板板宽的2倍。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本专利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中,采用两种不同的屋面板拼接成成屋面,然
后与太阳能光伏板进行组装,其中同一屋面板公肋和母肋高度不同,相邻屋面板将高度相近的公肋和母肋咬合连接,形成高度不同的两个连接位点,太阳能光伏板横跨过低位连接点,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高位连接点,该结构可以一方面降低屋面板的板宽,从而提高抗风强度,另一方面提高太阳能光伏板的板宽,降低成本。
[0023]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屋面板结构由于涉及了倾斜边和过渡直角折边,而且该过渡直角折边可以承载太阳能光伏板端部,一方面提高了太阳能光伏板安装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屋面板结构的利用率,利用率高达80%。
[0024]3.本专利技术屋面板结构高波可达120mm,且涉及了一体化的斜边和直角折边,排水能力更强。本专利技术屋面板在相同板厚的情况下,截面特性优,截面惯性矩和截面抵抗矩大,承载能力更强。
[0025]4.本专利技术屋面板为一体成型板,现场使用时,只需要完成120度卷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5),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板有两种类型,其中第一屋面板为公肋的高度大于母肋的高度,第二屋面板为母肋的高度大于公肋的高度,组装时,将第一屋面板与第二屋面板交叉设置,使高度相近的公肋和母肋咬合连接,构成高位连接点和低位连接点,太阳能光伏板(5)横跨在两块相互咬合的屋面板之间,并固定在相邻的高位连接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屋面板包括公肋(1)、母肋(2)和腹板(3),所述的腹板(3)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弯折的公肋(1)和母肋(2),所述的公肋(1)和母肋(2)均包括与腹板(3)连接的倾斜折边,位于中间的直角折边,以及位于端头的自由端折边,其中公肋(1)和母肋(2)的垂直高度不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肋(2)的自由端为向外向下的折边,公肋(1)的自由端为向上向内侧延伸的折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肋(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折边(11)、第二折边(12)和第三折边(13),其中第一折边(11)呈倾斜状,第二折边(12)和第三折边(13)呈直角边状;所述的母肋(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四折边(21)、第五折边(22)和第六折边(23),其中第四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金勇何慧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