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46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该机构由一对平行轴线齿轮组成传动副,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由轮体和线齿组成,所述线齿端面齿廓均为参数化设计的偏心圆弧齿廓,所述线齿轮机构能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中心距条件下实现连续、稳定的无滑动传动,使得线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两齿轮的中心距无关,传动比不受中心距误差的影响,减少中心距误差对传动性能的影响,特别适用于难以保证装配精度又对传动性能有较高要求如微传动等场合。有较高要求如微传动等场合。有较高要求如微传动等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两齿轮的中心距无关,传动比不受中心距误差的影响,这就是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可分离性。目前,具有可分性的齿轮仅有渐开线齿轮,其余齿轮均不具备可分性。对于渐开线齿轮副,增大中心距,会导致其重合度降低。对于圆弧齿轮,中心距误差极大地影响了圆弧齿轮的传动性能;对于摆线齿廓的齿轮副,中心距误差极大地影响了齿轮的传动性能。总而言之,对于中心距不可分的齿轮副,中心距误差极大地影响了齿轮的传动性能。
[0003]线齿轮是陈扬枝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空间共轭曲线理论的齿轮,其接触形式属于点接触。线齿轮的设计理论趋于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平行轴,相交轴,交错轴的线齿轮副的基本设计方法,建立了线齿轮副的重合度和滑动率计算公式,线齿轮不干涉条件,等强度设计理论等。此前设计的全部的线齿轮副,均不具备中心距可分性,中心距误差影响线齿轮的传动性能。
[0004]同一啮合点上,两齿廓的线速度不相同,因而齿廓间存在滑动,齿面间相对滑动的程度称为齿轮滑动率。大的齿轮滑动率容易导致齿面的磨损或胶合破坏;小的滑动率的齿轮具有小磨损,传动效率高的优点;无滑动的齿轮副理论上无磨损,寿命高,适合一些特殊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中心距误差、滑动率对平行轴线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本技术提出一种无滑动的、中心距可分的线齿轮机构。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该机构由一对平行轴线齿轮组成传动副,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由轮体和线齿组成,所述线齿的齿面是以所述线齿轮齿廓为轮廓,以一条接触线为路径,扫描得到的曲面,所述曲面中的每条圆柱螺旋线的螺距相等,所述线齿轮机构能在不同中心距条件下实现连续、稳定的无滑动传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线齿轮齿廓为线齿轮端面与所述线齿齿面的相交线,所述线齿轮端面为与所述线齿轮轴线垂直的平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为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按比例放大,放大比例为传动比。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主动轮自
[0011]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
[0012][0013]0°
≤θ≤90
°
[0014]其中,参数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θ代表偏心圆弧变量参数。
[0015]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从动轮自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
[0016][0017]0°
≤θ≤90
°
[0018]其中,i为传动比,亦是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相较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放大倍数。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0020][0021]0°
≤θ≤90
°
[0022]其中,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
[0023]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0024][0025]0°
≤θ≤90
°
[0026]进一步地,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中心距可变化范围为当齿轮的中心距在此范围内出现变动时,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在变换新的主、从动接触线后,保持传动比不变; 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i为传动比。
[0027]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由所述主动轮线齿围绕主动轮轮体圆周阵列形成,所述阵列数为主动轮齿数N1,所述从动轮由所述从动轮线齿围绕从动轮轮体圆周阵列形成,所述阵列数为从动轮齿数N2。
[0028]进一步地,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在传动过程中滑动率为零,且传动过程中齿廓无干涉现象。
[002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0030]1.中心距可分: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与两齿轮的中心距无关,传动比不受中心距误差的影响,减少中心距误差对传动性能的影响,特别适用于难以保证装配精度又对传动性能有较高要求如微传动等场合。
[0031]2.无滑动:无滑动齿轮副具有高耐磨,高寿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在变中心距前后的啮合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的机构的坐标体系。
[0034]图3为本技术的主动线齿的端面齿廓设计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的主动线齿齿面示意图。
[0036]图5为本技术的从动线齿齿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
[0038]如图1所示,一种无滑动的、中心距可分的线齿轮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包括主动线齿1和主动轮轮体2,其中主动线齿齿数为N1,所述从动轮包括从动线齿3和从动轮轮体4,其中从动线齿齿数为N2。所述主动线齿1和从动线齿3的端面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其中从动线齿3的偏心圆弧齿廓由主动线齿1偏心圆弧齿廓放大i倍获得,其中i为传动比。所述主动线齿1 偏心圆弧齿廓沿一条主动接触线扫描得到主动线齿齿面,所述从动线齿2偏心圆弧齿廓沿一条从动接触线扫描得到从动线齿齿面,得到的主、从动线齿齿面由不同齿轮中心距对应的主、从动接触线组成。基于此线齿结构,所提出的线齿轮机构具有中心距可分、滑动率为零的特点。
[0039]进一步地,所述线齿轮齿廓为线齿轮端面与所述线齿齿面的相交线,所述线齿轮端面为与所述线齿轮轴线垂直的平面,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为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按比例放大,放大比例与传动比直接相关。
[0040]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0041][0042]0°
≤θ≤90
°
[0043]其中,参数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t为接触线长度参数,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θ代表偏心圆弧变量参数。
[0044]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线齿齿面在自身坐标系下方程为:
[0045][0046]0°
≤θ≤90
°
[0047]其中,i为传动比。
[0048]进一步地,所述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中心距可变化范围为
当齿轮的中心距在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由一对平行轴线齿轮组成传动副,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由轮体和线齿组成,所述线齿的齿面是以所述线齿轮齿廓为轮廓,以一条接触线为路径,扫描得到的曲面,所述曲面中的每条圆柱螺旋线的螺距相等,所述线齿轮机构能在不同中心距条件下实现连续、稳定的无滑动传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齿轮齿廓为线齿轮端面与所述线齿齿面的相交线,所述线齿轮端面为与所述线齿轮轴线垂直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廓均为偏心圆弧齿廓,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为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按比例放大,放大比例为传动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主动轮自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其中,参数k代表主动轮齿廓偏心圆弧的偏心距,r代表偏心圆弧半径,n为接触线螺距有关参数,θ代表偏心圆弧变量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无滑动、中心距可分的平行轴线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偏心圆弧齿廓在从动轮自身坐标系下的方程为:其中,i为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扬枝叶长坤何超刘雾杨辅标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