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属于镉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的常规的修复方法难以普及且修复过程中会导致农田停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出了一种通过植物间种的方式来对镉污染的旱田进行缓慢修复同时农田可以继续产生经济效益的修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对镉污染的旱田进行修复,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镉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镉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植物吸收的镉可以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污染的加剧以及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镉污染日益严重。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当水稻植株内吸收和积累的镉含量超过一定的阈值,就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稻米质量安全,特别是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对人和动物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农田遭受了镉污染。在镉污染农田中有5~10%的面积减产严重,并且所产各类粮食均不宜食用。粮食作物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安全,因此,如何在不浪费这些土地的基础上,生产出安全的粮食作物已成为热点和难点。
[0003]农田中的镉的来源除了大量含镉物倾泻或泄露外,还来源于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活动,其中55%来源于粪肥,有2%来源于灌溉水,有6%来源于化肥,有37%来源于空气,所以对于农田中的镉来说,如果不进行治理而只进行钝化是不行的,现在大部分都在研究稻田的修复以及降低水稻中镉含量的方法,对于蔬菜方面和旱田的研究较少,而且很多农田修复的研究都会使农田停产,但是对于一些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农田不能只单单修复或者单单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常规的修复方法难以普及且修复过程中会导致农田停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出了一种通过植物间种的方式来对镉污染的旱田进行缓慢修复同时农田可以继续产生经济效益的修复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对镉污染的旱田进行修复,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0006]作为优选,第一年包括以下步骤:S1:在初春时节,将农田浅耕,用加有生石灰的水灌溉农田;S2:种植羊齿铁角嶡;S3:在5月份对中甘蓝育苗;S4:在6月初将田中的羊齿铁角嶡起出,起出羊齿铁角嶡后,对土地进行深耕并耙平;S5:测量农田PH,并将其调整到6.5到7.5;S6:在6月中旬对土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放入复合肥;S7:当水渗入地下后,经过一到两天的晾干后,将甘蓝苗移到农田中,对甘蓝进行田间管理;S8:待到甘蓝成熟并售出后,将甘蓝根部起出,并再次种下羊齿铁角嶡;S9:等到深秋的时候,将羊齿铁角嶡起出。
[0007]作为优选,第二年包括以下步骤:A1:在初春时节,将农田深耕并耙平;A2:对农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加入草木灰,给土壤增加肥力;A3:待农田表面干燥后,种植羊齿铁角嶡;A4:在五月份对中甘蓝育苗;A5:在6月初将田中的羊齿铁角嶡起出,起出羊齿铁角嶡后,对土地进行浅耕疏松土壤并耙平;A6:在6月中旬对土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放
入复合肥;A7:当水渗入地下后,经过一到两天的晾干后,将甘蓝苗移到农田中,并将羊齿铁角嶡与甘蓝间种,并进行田间管理;A8:待到甘蓝成熟并售出后,将甘蓝根部起出;A9:等到深秋的时候,将羊齿铁角嶡起出。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深耕深度为40厘米。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浅耕的深度为10到20厘米。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间种的羊齿铁角嶡和甘蓝的比例为0:1或1:1或2:1或3:1,所述的比例需根据土壤中的有效态的镉含量来确定。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确定羊齿铁角嶡甘蓝比例的方法为:B1:在土地浅耕后,对土地中的PH进行测量;B2:如果PH小于6.5,则在灌溉时加入磷酸铵,将PH调节到6.5到7.5之间;B3:如果PH大于7.5,则在灌溉时加入硫酸铵,将PH调节到6.5到7.5之间;B4:在PH值调整完成后,对农田中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进行测量;B5:如果镉含量在0.25-0.35mg/kg之间,羊齿铁角嶡和甘蓝的间种比例为1:1;如果镉含量低于0.25mg/kg时,羊齿铁角嶡和甘蓝的间种比例为0:1;如果镉含量在0.35-0.40mg/kg之间,羊齿铁角嶡和甘蓝的间种比例为2:1;如果镉含量在0.40-0.45mg/kg之间,羊齿铁角嶡和甘蓝的间种比例为3:1。作为优选,产出的羊齿铁角嶡可以作为观赏性植物或盆栽进行售卖。
[0012]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创造主要针对轻度镉污染和中度镉污染的农田的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利用羊齿铁角嶡对镉的富集能力,对农田中的有效态镉进行吸收,通过加生石灰的化学方法将镉固定,并于此同时,保持土地的经济效益,其中产出的羊齿铁角嶡可以作为观赏植物售卖;(2)利用中甘蓝的种植时期和生长时期,使得在种植中甘蓝之前可以种植羊齿铁角嶡进行除镉;(3)通过深耕的方式实现两面土壤来回种植,来回治理,从而保证了农田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
[0014]选取一块中度镉污染的旱田,检测其中有效态镉的含量为0.8mg/kg,然后选用符合标准的水源对旱田进行灌溉,并在入水口添加生石灰,使得部分有效态镉固定,等土地表面干燥后,检测土壤中的有效态镉的含量为0.5mg/kg,土壤中PH为7.3,在3月份的时候种植羊齿铁角嶡,等到5月份时候,将中甘蓝进行大棚育苗,等到6月份的时候,将羊齿铁角嶡起出,测量土壤的和羊齿铁角嶡中的镉含量分别为0.4mg/kg和65mg/kg。将土地深耕耙平,检测土壤的中的PH值和镉含量分别为6.4和0.17mg/kg,然后对农田进行灌溉并在入水口加入磷酸铵,将土壤PH调整为6.8;当水渗入地下后,经过一到两天的晾干后,将甘蓝苗移到农田中,对甘蓝进行田间管理;待到甘蓝成熟并售出后,将甘蓝根部起出,并再次种下羊齿铁角嶡;此时检测土壤中的镉含量和甘蓝中的镉含量分别为0.19mg/kg和0.10mg/kg;甘蓝中的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等到深秋的时候,将羊齿铁角嶡起出,检测土壤中的镉含量和羊齿铁角嶡中的镉含量分别为0.12mg/kg和25mg/kg。
[0015]到了第二年,在初春时节,将农田深耕并耙平;对农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加入草木灰,给土壤增加肥力;检测土壤中的有效态的镉含量和PH分别为0.45mg/kg和6.9;待农田表面干燥后,种植羊齿铁角嶡;在五月份对中甘蓝育苗;在6月初将田中的羊齿铁角嶡起出,起出羊齿铁角嶡后,对土地进行浅耕疏松土壤并耙平,检测土壤中的有效态的镉含
量和PH值以及羊齿铁角嶡中的镉含量分别为0.39mg/kg和6.8以及42mg/kg;在6月中旬对土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放入复合肥;当水渗入地下后,并经过一到两天的晾干,将甘蓝苗移到农田中,并将羊齿铁角嶡与甘蓝按照2:1的比例间种,并进行田间管理;待到甘蓝成熟并售出后,将甘蓝根部起出,检测甘蓝中的镉含量为0.17mg/kg符合国家标准;等到深秋的时候,将羊齿铁角嶡起出,检测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和羊齿铁角嶡中的镉含量分别为0.33mg/kg和35mg/kg。第三年重复第一年的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对镉污染的旱田进行修复,同时产生经济效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年包括以下步骤:S1:在初春时节,将农田浅耕,用加有生石灰的水灌溉农田;S2:种植羊齿铁角嶡;S3:在5月份对中甘蓝育苗;S4:在6月初将田中的羊齿铁角嶡起出,起出羊齿铁角嶡后,对土地进行深耕并耙平;S5:测量农田PH,并将其调整到6.5到7.5;S6:在6月中旬对土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放入复合肥;S7:当水渗入地下后,经过一到两天的晾干后,将甘蓝苗移到农田中,对甘蓝进行田间管理;S8:待到甘蓝成熟并售出后,将甘蓝根部起出,并再次种下羊齿铁角嶡;S9:等到深秋的时候,将羊齿铁角嶡起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植物间种对镉污染的旱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年包括以下步骤:A1:在初春时节,将农田深耕并耙平;A2:对农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加入草木灰,给土壤增加肥力;A3:待农田表面干燥后,种植羊齿铁角嶡;A4:在五月份对中甘蓝育苗;A5:在6月初将田中的羊齿铁角嶡起出,起出羊齿铁角嶡后,对土地进行浅耕疏松土壤并耙平;A6:在6月中旬对土地进行灌溉并在农田入水口放入复合肥;A7:当水渗入地下后,经过一到两天的晾干后,将甘蓝苗移到农田中,并将羊齿铁角嶡与甘蓝间种,并进行田间管理;A8:待到甘蓝成熟并售出后,将甘蓝根部起出;A9:等到深秋的时候,将羊齿铁角嶡起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培,刘仲齐,黄永春,袁凯,张昕,
申请(专利权)人: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