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07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针对现有的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这样不仅组装麻烦,耗费时间,拆卸更为不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对接杆,所述对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模具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延伸至外壳内,所述把手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对接,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就可自动形成固定,再通过控制把手就可实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分离。手就可实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分离。手就可实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模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以轿车铝合金发动机缸体为代表的大型、复杂压铸铸模具主要依靠进口,铸造模具是指为了获得零件的结构形状,预先用其他容易成型的材料做成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再在砂型中放入模具,于是砂型中就形成了一个和零件结构尺寸一样的空腔,再在该空腔中浇注流动性液体,该液体冷却凝固之后就能形成和模具形状结构完全一样的零件了,铸造模具是铸造工艺中重要的一环,铸造模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以轿车铝合金发动机缸体为代表的大型、复杂压铸铸模具主要依靠进口;
[0003]现有的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这样不仅组装麻烦,耗费时间,拆卸更为不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这样不仅组装麻烦,耗费时间,拆卸更为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对接杆,所述对接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模具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延伸至外壳内,所述把手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所述外壳内分别设有两组定位机构和两组控制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对接杆相配合,所述定位机构与控制机构相配合。
[0007]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定位弹簧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与定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弹簧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两个滑动杆分别与两个定位杆滑动连接,定位机构用于在对接杆插入到外壳内时,定位机构可自动对对接杆进行定位,来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对接,并自动形成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圆块、滑动块、压缩弹簧、支撑杆和控制块,所述控制杆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与压缩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杆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圆块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块与滑动杆固定连接,通过控制机构,当工人在外壳的右侧向上或者向下推动把手时,把手就可通过控制机构来控制定位机构,使得定位机构同时放开两个对接杆,来实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快速分离。
[0009]优选的,两个对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定位杆与对接槽的内壁滑动接触,在定位杆插入到对接槽内时,定位杆就可将对接杆定位在外壳内,就实现了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对接,并自动形成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右侧和控制块的左侧均为斜边结构,所述滑动块与控制块滑动接触,使得滑动块在移动时可控制控制块。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把手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的左端均与带动杆的右侧滑动接触,复位弹簧用于在把手被推动移动时可对把手进行复位,限位杆还可显示带动杆的位置,防止带动杆与外壳的内壁脱离。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具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对接孔,所述对接杆与对接孔的内壁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模具上开设有通孔,对接孔用于对接杆可插入到外壳内,通孔用于向第一模具内灌入发动机机壳溶液。
[0013]有益效果:
[0014]1、定位机构用于在对接杆插入到外壳内时,定位机构可自动对对接杆进行定位,来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对接,并自动形成固定;
[0015]2、当工人在外壳的右侧向上或者向下推动把手时,把手就可通过控制机构来控制定位机构,使得定位机构同时放开两个对接杆,来实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快速分离;
[0016]本技术通过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对接,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就可自动形成固定,再通过控制把手就可实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分离,就是实现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快速对接和快速分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对接三维示意图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第一模具主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第二模具主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图3中A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图3中B放大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图3中C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图2中D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的结构图2中E放大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对接杆、4外壳、5把手、6复位弹簧、7限位杆、8带动杆、9定位杆、10定位弹簧、11固定杆、12控制杆、13圆块、14滑动杆、15滑动块、16压缩弹簧、17支撑杆、18控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照图1

8,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对接杆3,对接杆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模具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外壳4,外壳4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把手5,把手5延伸至外壳4内,把手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带动杆8,带动杆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杆14,外壳4内分别设有两组定位机构和两组控制机构,定位机构与对接杆3相配合,定位机构与控制机构相配合,第二模具2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对接孔,对接杆3与对接孔的内壁滑动接触,第一模具1上开设有通孔,对接孔用于对接杆3插入到外壳4内,通孔用于向第一模具1内灌入发动机机壳溶液,两个对接杆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对接槽,定位杆9与对接槽的内壁滑动接触,在定位杆9插入到对接槽内时,定位杆9就可将对接杆3定位在外壳4内,就实现了实现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对接,并自动形成固定,外壳4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杆7,限位杆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杆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6,两个复位弹簧6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把手5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杆7的左端均与带动杆8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对接杆(3),所述对接杆(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模具(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外壳(4),所述外壳(4)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把手(5),所述把手(5)延伸至外壳(4)内,所述把手(5)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带动杆(8),所述带动杆(8)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杆(14),所述外壳(4)内分别设有两组定位机构和两组控制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与对接杆(3)相配合,所述定位机构与控制机构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杆(9)、定位弹簧(10)和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固定安装在外壳(4)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杆(11)与定位弹簧(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弹簧(10)与定位杆(9)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9)滑动连接在外壳(4)的内壁上,两个滑动杆(14)分别与两个定位杆(9)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发动机机壳的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杆(12)、圆块(13)、滑动块(15)、压缩弹簧(16)、支撑杆(17)和控制块(18),所述控制杆(12)与滑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国炎韩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圣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