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耳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05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所述体外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光信号;所述体内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所述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以刺激听觉神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光源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体内装置仅包含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极大提升体内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体内后的使用寿命。而且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便于驱动器持续升级,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耳蜗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减的情况下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耳蜗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耳蜗。

技术介绍

[0002]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刺激听觉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目前,人工耳蜗已经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传统人工耳蜗的电刺激和光刺激驱动器埋置在人体内,通过线圈开展无线供电和无线通讯的方式传递能量和刺激信息。传统人工耳蜗的体内部件复杂,对人体内埋置的驱动器及内置芯片的防水封装要求严格,封装工艺困难,难以在体内持续工作几十年时间,而且植入体内的驱动器无法升级。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长期稳定工作的人工耳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将光源驱动器设置在体外,避免其与体内组织液接触,提升了设备的长期工作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所述体外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光信号;所述体内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所述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以刺激听觉神经。
[0006]优选地,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包括光源阵列,所述光源阵列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驱动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
[0007]优选地,所述光源阵列是由多个波长为800nm的近红外LED光源排列组成。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器内置刺激程序,或,所述驱动器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连接,获得刺激程序;所述刺激程序将外界声音信号转变成所述光源阵列的开关信号。
[0009]优选地,所述光信号接收器包括光伏电池阵列,所述光伏电池阵列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
[0010]优选地,所述光伏电池阵列由多组光伏电池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太阳能电池。
[0011]优选地,所述刺激阵列由多个刺激单元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的两极均通过电容、第二导线与对应的刺激单元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刺激单元为刺激电极或刺激光源。
[0013]优选地,所述刺激光源的发射光为波长450nm的蓝光。
[0014]优选地,所述体外装置中设置第一磁铁,所述体内装置中设置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体第二磁铁相互吸附固定时,所述光源阵列中的光源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中的光伏
电池的物理位置一一对应。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光源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光伏电池阵列分设在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两侧。
[0016]本技术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人工耳蜗,将光源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体内装置仅包含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降低了体液对精密结构的影响,极大提升体内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体内后的使用寿命。而且驱动器放置在体外,便于驱动器持续升级,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治疗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人工耳蜗在保持原有功能不减的情况下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0017]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工耳蜗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个光源与单个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人工耳蜗使用时植入人体后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
体外装置,2

体内装置,10

光信号发射器,11

第一电路板,12

第一磁铁,13

第一导线,14

驱动器,20

光信号接收器,21

第二电路板,22

第二磁铁,23

第二导线,24

刺激阵列,30

听觉神经,100

光源,200

光伏电池,201

电容,241

电流,240

刺激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内”、“外”、“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请参见图1a、图1b、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耳蜗,包括体外装置1和体内装置2,所述体外装置1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10和驱动器14,所述驱动器14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发射光信号;所述体内装置2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20和刺激阵列24,所述光信号接收器20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24,以刺激听觉神经30。
[0025]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包括光源阵列,所述光源阵列由多个光源100纵横排列组成,所述光源阵列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1上,所述驱动器14通过第一导线13与第一电路板11相连,所述光源100优选为LED,可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如波长为800nm的近红外光,所述驱动器14内置锂电池作为电源供应,驱动器14可以内置刺激程序,也可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连接,获得刺激程序,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声音采集和计算设备;所述刺激程序将外界声音信号转变成所述光信号发射器10上所述光源阵列的开关信号,驱动器14可根据刺激程序在指定的时间激活光源100,位于体外的光源100发出的光具备能量,光源阵列中不同光源100开关的时空顺序内含刺激信息,这些能量和刺激信息可利用光穿透皮肤的特性传递给体内的光信号接收器20。
[0026]所述光信号接收器20包括光伏电池阵列,所述光伏电池阵列由多组光伏电池200
纵横排列组成,所述光伏电池阵列设置在第二电路板21上,所述光伏电池200可以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或有机太阳能电池等。所述刺激阵列24由多个刺激单元240组成,请参见图2,每个光伏电池200的两极均通过电容201、第二导线23与对应的刺激单元240连接。光源100发出光信号后,所述光伏电池200在接受特定时空下的能量输入后在其两极处产生电位差,所述电位差通过所述电容201进行滤波和调制后,通过所述第二导线23驱动所述刺激单元240对听觉神经30进行刺激。所述刺激单元240可以为刺激电极,则刺激单元产生电流241对听觉神经30进行电刺激;所述刺激单元240也可以为刺激光源,如可通过450nm的蓝光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所述体外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发射器和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用于控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光信号;所述体内装置包括电气连接的光信号接收器和刺激阵列,所述光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发射的光信号,并驱动所述刺激阵列,以刺激听觉神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发射器包括光源阵列,所述光源阵列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驱动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阵列由多个波长为800nm的近红外LED光源排列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内置刺激程序,或,所述驱动器与外部电子设备通讯连接,获得刺激程序;所述刺激程序将外界声音信号转变成所述光源阵列的开关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耳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接收器包括光伏电池阵列,所述光伏电池阵列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耳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浩王华吴勇王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