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9927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它由上压接模片和下压接模片组成,上压接模片1的一端带有异形凹槽2,凹槽2的两侧为光滑的过渡圆弧3,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固定孔4,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下压接模片6的一端带有凸块7,凸块7的顶端带有凹下的圆弧8,两侧带有与上压接模片1上过渡圆弧3相对应的凹下圆弧,下压接模片6上带有定位孔9,上、下压接模片1和6构成异形型腔10,上、下压接模片1和6分别固定在专用设备上。其优点是:整体精度高可达±0.02mm,型腔精度为±0.01mm,光洁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通常为几十万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广泛用于汽车行业中的线束端子压接模片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目前,加工线束端子的压接模片因压接模片上的圆弧连接精度差,尖角达不到用户高标准要求,整体精度低,光洁度低,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一般只有2-5万次,同时,线束端子压接不牢,而造成电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整体精度高,光洁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通常为几十万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上压接模片和下压接模片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压接模片1的一端带有异形凹槽2,凹槽2的两侧为光滑的过渡圆弧3,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固定孔4,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下压接模片6的一端带有凸块7,凸块7的顶端带有凹下的圆弧8,两侧带有与上压接模片1上过渡圆弧3相对应的凹下圆弧,下压接模片6上带有定位孔9,上、下压接模片1和6构成异形型腔10,上、下压接模片1和6分别固定在专用设备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上压接模片1上异形凹槽2的槽底带有由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弧11相接构成的尖角12,还可以是两个大小相同圆弧11相接构成的尖角12;所述的异形型腔10其精度为±0.01mm,光洁度∨10以上;所述的上、下压接模片1和6整体的表面精度为±0.02mm;所述的下压接模片6是由两片构成的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整体精度高可达±0.02mm,型腔精度为±0.01光洁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通常为几十万次。附图说明图1是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成型后线束端子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1-图4中1.上压接模片,2.异形凹槽,3.过渡圆弧,4.固定孔,5.凸块,6.下压接模片,7.凸块,8.圆弧,9.定位孔,10.型腔,11.槽底圆弧,12.尖角,13.端子,14.线束。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4。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上压接模片1由两片构成,每片上压接模片1的一端均带有异形凹槽2,凹槽2的两侧为光滑的过渡圆弧3,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固定孔4,两片压接模片1用螺栓通过固定孔4连接在一起,凹槽2的槽底带有大小相同的两个圆弧11相接构成的尖角12,槽底的两个圆弧11与两侧的过渡圆弧3分别光滑连接,上压接模片1的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下压接模片6位一体式,其一端带有两个凸块7,凸块7的顶端带有大小相同的凹下的圆弧8分别与上两片上压接模片1上的凹槽2相对应,另外,两侧还带有与上压接模片1上过渡圆弧3相对应的凹下圆弧,两个凸块7上的凹下的圆弧8中,一个卡在线皮处,另一个卡在裸线处,这样一来,线束接口更加牢固,下压接模片6上带有定位孔9,上、下压接模片1和6构成异形型腔10,上、下压接模片1和6分别固定在专用设备上。上、下压接模片1和6通过线切割、成型精磨、抛光以确保整体模片的高精度,其表面精度在±0.02mm以上,异形型腔10的精度为±0.01mm以上,光洁度∨10以上。如图4所示使用该线束端子压接模片而压接的线束端子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保证了线束的密度并且接口处的电性能好,连接牢固。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上压接模片1的一端带有异形凹槽2,凹槽2的两侧为光滑的过渡圆弧3,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椭圆固定孔4,凹槽2的槽底带有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弧11相接构成的尖角12,槽底的两个圆弧11与两侧的过渡圆弧3分别光滑连接,上压接模片1的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下压接模片6的一端带有凸块7,凸块7的顶端带有凹下的圆弧8,下压接模片6上带有定位孔9,上、下压接模片1和6构成异形型腔10,上、下压接模片1和6分别固定在专用设备上。上、下压接模片1和6通过线切割、成型精磨、抛光以确保整体模片的高精度,其表面精度在±0.02mm以上,异形型腔10的精度为±0.01mm以上,光洁度∨10以上。如图4所示使用该线束端子压接模片而压接的线束端子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保证了线束的密度并且接口处的电性能好,连接牢固。实施例3上压接模片1的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凸块5只一边带有缺口,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圆固定孔4,其它结构及连接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其优点是整体精度高可达±0.02mm,型腔精度为±0.01mm,光洁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通常为几十万次。权利要求1.一种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它由上压接模片和下压接模片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压接模片(1)的一端带有异形凹槽(2),凹槽(2)的两侧为光滑的过渡圆弧(3),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固定孔(4),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下压接模片(6)的一端带有凸块(7),凸块(7)的顶端带有凹下的圆弧(8),两侧带有与上压接模片(1)上过渡圆弧(3)相对应的凹下圆弧,下压接模片(6)上带有定位孔(9),上、下压接模片(1)和(6)构成异形型腔(10),上、下压接模片(1)和(6)分别固定在专用设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接模片(1)上异形凹槽(2)的槽底带有由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弧(11)相接构成的尖角(12),还可以是两个大小相同圆弧(11)相接构成的尖角(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形型腔10其精度为±0.01mm,光洁度1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压接模片(1)和(6)整体的表面精度为±0.0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压接模片(6)是由两片构成的分体式结构,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它由上压接模片和下压接模片组成,上压接模片1的一端带有异形凹槽2,凹槽2的两侧为光滑的过渡圆弧3,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固定孔4,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下压接模片6的一端带有凸块7,凸块7的顶端带有凹下的圆弧8,两侧带有与上压接模片1上过渡圆弧3相对应的凹下圆弧,下压接模片6上带有定位孔9,上、下压接模片1和6构成异形型腔10,上、下压接模片1和6分别固定在专用设备上。其优点是整体精度高可达±0.02mm,型腔精度为±0.01mm,光洁度高,硬度高,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通常为几十万次。文档编号B21D37/00GK1808794SQ20051013360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孙长生 申请人:天津欧通模具工贸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端子压接模片,它由上压接模片和下压接模片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压接模片(1)的一端带有异形凹槽(2),凹槽(2)的两侧为光滑的过渡圆弧(3),上压接模片(1)的中间带有固定孔(4),另一端带有定位凸块(5),下压接模片(6)的一端带有凸块(7),凸块(7)的顶端带有凹下的圆弧(8),两侧带有与上压接模片(1)上过渡圆弧(3)相对应的凹下圆弧,下压接模片(6)上带有定位孔(9),上、下压接模片(1)和(6)构成异形型腔(10),上、下压接模片(1)和(6)分别固定在专用设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通模具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