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985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步骤如下:取点安装负荷监测单元;监测单元采集需监控计量装置的总体曲线数据,同时需监控计量装置分别采集各自独立曲线数据;用监测单元采集的总体曲线数据减去与总体曲线数据中各采样时刻对应的计量装置独立曲线数据的和得到此段线路的线损曲线;将得到的线损曲线与计量装置的独立曲线数据做相关性运算得到计量装置与线损的相关系数;在相关系数绝对值超过规定阈值的计量装置对应的变压器前安装监测单元并排查窃电行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求解并参考线损与用户计量装置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为监测单元的安装定位提供有效指导,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窃电排查的工作效率。了窃电排查的工作效率。了窃电排查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网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工巡查是传统的中压反窃电方法,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无法实时监控窃电状态,导致难以全面地获得间歇性窃电等有害行为的证据。
[0003]对于上述痛点,针对10kV配电网反窃电的负荷监测单元应运而生,通过比较负荷监测单元和用户计量装置之间的电流或功率,实现对窃电用户的精准分析,从而实现对中压线路窃电用户的有效排查。但是,中压线路用户数量众多,利用负荷监测单元遍历众多用户或台区进行逐一排查的传统方式费时费力。
[0004]在数据表现上,线损与窃电用户的用电特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求解线损与各计量装置用电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能为负荷监测单元的安装定位提供强有力的参考意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余弦相似度的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通过求解并参考线损与各用户计量装置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为负荷监测单元的安装定位提供有效指导,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窃电排查的工作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压配电线路取点安装负荷监测单元;S2:负荷监测单元采集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同时需监控的各计量装置分别采集各自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与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采样间隔相同;S3:用负荷监测单元采集到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减去与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中各采样时刻对应的各计量装置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和,得到此段线路的线损曲线;S4:将S3中得到的线损曲线与各计量装置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做相关性运算,得到各计量装置与线损的相关性系数;S5:在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超过规定阈值的计量装置对应的变压器前安装负荷监测单元,并排查此专变用户或台区是否有窃电行为。
[0007]进一步地,所述S1中,负荷监测单元的安装位置为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线路之前。
[0008]进一步地,所述S3中,若在某一采样时刻未采集到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则抛弃该采样时刻对应的全部计量装置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若在某一采样时刻未采集到某一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则抛弃该采样时刻对应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与其它计量装置的独立功率曲线
数据。
[0009]进一步地,所述S4中的相关性系数为余弦相似度,其算式为:其中n为数据的点数,X为线路线损值,Y为各采样时刻对应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值,cos(X,Y)为X、Y两个变量的余弦相似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S2中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与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采样间隔可为2分钟或3分钟。
[0011]进一步地,所述S5中的阈值为0.85。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求解并参考线损与各用户计量装置数据间的相关性,为负荷监测单元的安装定位提供有效指导,免去了传统上利用负荷监测单元遍历众多用户或台区进行逐一排查、无法确定负荷监测单元安装位置的麻烦,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窃电排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流程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线路拓扑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线损与各用户计量装置间的余弦相似度数值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超过0.85的专变2的功率与线损功率比较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线路拓扑图。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线损与各用户计量装置间的余弦相似度数值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超过0.85的专变3的功率与线损功率比较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超过0.85的专变8的功率与线损功率比较图。
[002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线路拓扑图。
[0022]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线损与各用户计量装置间的余弦相似度数值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1:结合附图1,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压配电线路取点安装负荷监测单元;负荷监测单元的安装位置为中压配
电线路上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线路之前,即实施例1中的专变1之前,见图2。
[0025]S2:负荷监测单元采集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同时需监控的各计量装置分别采集各自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与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采样间隔相同;功率曲线采样间隔在此选为3分钟。
[0026]S3:用负荷监测单元采集到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减去与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中各采样时刻对应的各计量装置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和,得到此段线路的线损曲线。
[0027]S4:将S3中得到的线损曲线与各计量装置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做相关性运算,得到各计量装置与线损的余弦相似度。余弦相似度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数据的点数,X为线路线损值,Y为各采样时刻对应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值,cos(X,Y)为X、Y两个变量的余弦相似度。
[0028]实施例中的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0029]S5:发现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超过0.85的计量装置是计量装置2(0.89195),在对应的图2中的专变2前安装负荷监测单元,其电表计量功率与线损功率的比较图见图4。排查其是否有窃电行为。
[0030]本实施例利用线路真实数据对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进行了测试验证,经验证得,实施例1中的用户2存在窃电行为,与真实情况相符,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得以验证。
[0031]实施例2:结合附图1,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压配电线路取点安装负荷监测单元;负荷监测单元的安装位置为中压配电线路上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线路之前,即实施例2中的专变1之前,见图5。
[0032]S2:负荷监测单元采集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同时需监控的各计量装置分别采集各自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与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采样间隔相同;功率曲线采样间隔在此选为3分钟。
[0033]S3:用负荷监测单元采集到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减去与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中各采样时刻对应的各计量装置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和,得到此段线路的线损曲线。
[0034]S4:将S3中得到的线损曲线与各计量装置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做相关性运算,得到各计量装置与线损的余弦相似度。余弦相似度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数据的点数,X为线路线损值,Y为各采样时刻对应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值,c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压配电线路取点安装负荷监测单元;S2:负荷监测单元采集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同时需监控的各计量装置分别采集各自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与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采样间隔相同;S3:用负荷监测单元采集到的总体功率曲线数据减去与总体功率曲线数据中各采样时刻对应的各计量装置独立功率曲线数据的和,得到此段线路的线损曲线;S4:将S3中得到的线损曲线与各计量装置的独立功率曲线数据做相关性运算,得到各计量装置与线损的相关性系数;S5:在相关性系数的绝对值超过规定阈值的计量装置对应的变压器前安装负荷监测单元,并排查此专变用户或台区是否有窃电行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配电线路负荷监测单元安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负荷监测单元的安装位置为需监控的所有计量装置的线路之前。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乾磊徐体润梁浩王磊彭绍文黄晓娅张长帅张鹏程张乐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