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981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包括回火炉本体和燃气供给机构,燃气供给机构包括燃气供给箱和燃气供给管道,回火炉本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燃气补足机构,燃气补足机构包括燃气补给箱,燃气补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给管道,补给管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补给支管,补给支管的内腔与回火炉本体的内腔相互连通,补给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吸气泵;上述方案中,利用燃气补足机构的作用,通过燃气补足机构来进行燃气的补足,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回火炉本体的内腔中出现燃气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燃气补足机构进行及时的补足,燃气供给机构则保持稳定的燃气输送保证了回火炉本体内腔中燃气输送总量的稳定性。炉本体内腔中燃气输送总量的稳定性。炉本体内腔中燃气输送总量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回火炉燃气系统
,具体为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回火炉供一般金属机件在空气中进行回火以及铝合金压铸件、活塞、铝板等轻合金机件淬火、退火、时效热处理之用。外壳有钢板和型钢焊接而成,台车由型钢及钢板焊接,台车通过与炉衬的软接触和沙封机构来减少热辐射及对流损失,有效保证炉体密封性,通风机由鼓风机和导风板组成,鼓风电动机与加热元件有电气连锁。炉门及台车的动力均是由电动机提供的,并具有可控制动功能。
[0003]在现有的回火炉的技术条件基础上,在回火炉的使用的范围性以及便捷性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现有的燃气输送管道大多只有单一的一条运输管,以及运输管的多个支管,当其中一个回火炉内的燃气量不足时,无法进行有效的调控,增大燃气输送量会导致其他回火炉内燃气过多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包括回火炉本体和燃气供给机构,所述燃气供给机构包括燃气供给箱和燃气供给管道,所述回火炉本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燃气补足机构,所述燃气补足机构包括燃气补给箱,所述燃气补给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给管道,所述补给管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补给支管,所述补给支管的内腔与回火炉本体的内腔相互连通。
[000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补给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吸气泵,所述燃气补给箱和抽吸气泵的出气口端固定套接有电控启闭阀。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抽吸气泵的作用,使得在回火炉本体内腔中的空气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抽吸气泵向回火炉本体的内腔中输送空气,而燃气补给箱和抽吸气泵的出气口端固定套接有电控启闭阀便于对燃气补给箱和抽吸气泵的进气进行控制。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补给支管为环形结构,所述补给支管的首尾端相互连通,所述燃气补给箱和抽吸气泵之间相对分布。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给支管为环形结构以及补给支管的首尾端相互连通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补给管道内腔中的气体能够循环流通,便于燃气以及空气进气过程的稳定性,防止单条管道只能保证燃气补给箱和抽吸气泵无法同时开启的情况发生。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燃气供给管道的两侧转动连接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内腔与回火炉本体的内腔相互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燃气供给管道的两侧转动连接有三通阀使得燃气供给管道和三通阀之间可拆卸连接,当其中一根燃气供给管道出现损坏时,不必对管道整体进行
更换,提高了管道整体的使用寿命。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补给支管的数量为进气管道数量的两倍,所述进气管道位于补给支管的中线位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补给支管的数量为进气管道数量的两倍以及进气管道位于补给支管的中线位置的设计使得在进行进气的过程中,补给支管能够从进气管道的两端进行进气,使得进气过程能够与进气管道的进气过程相互配合,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回火炉本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L型安装板,所述燃气供给箱和燃气补给箱固定安装于L型安装板的内侧,所述抽吸气泵的进气口与L型安装板的内侧之间设有间隙。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火炉本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L型安装板以及燃气供给箱和燃气补给箱固定安装于L型安装板的内侧的设计为燃气补足机构和燃气供给机构的安装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抽吸气泵的进气口与L型安装板的内侧之间设有间隙保证了进气过程不会受到L型安装板的影响。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补给管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气压表,所述气压表与补给管道的内腔相互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压表与补给管道的内腔相互连通使得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气压表能够通过检测中心管内腔中国的气压,进而监测到补给管道内腔中的气压大小,防止补给管道内腔中气压过大影响补给管道的使用寿命。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中心管位于补给管道的中线位置,所述气压表位于补给管道的中心位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管位于补给管道的中线位置的实际方案中使得中心管能够更好的起到补给管道之间的连接作用,提高补给管道的稳定性,同时气压表位于补给管道的中心位置使得气压表的检测更加准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中,利用所述燃气补足机构的作用,通过燃气补足机构来进行燃气的补足,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回火炉本体的内腔中出现燃气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燃气补足机构进行及时的补足,燃气供给机构则保持稳定的燃气输送保证了回火炉本体内腔中燃气输送总量的稳定性。
[0022]2.本技术中,利用燃气补给箱和抽吸气泵的对称分布以及电控启闭阀的使用,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燃气补给箱进行燃气的补足,通过抽吸气泵来进行空气的补足,以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燃气或空气的补足,提高了燃气补足机构的使用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燃气补足机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燃气供给机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回火炉本体;
[0028]200、燃气补足机构;210、燃气补给箱;220、补给管道;230、补给支管;240、抽吸气泵;250、电控启闭阀;
[0029]300、燃气供给机构;310、燃气供给箱;320、燃气供给管道;330、三通阀;340、进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包括回火炉本体100和燃气供给机构300,燃气供给机构300包括燃气供给箱310和燃气供给管道320,回火炉本体100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燃气补足机构200,燃气补足机构200包括燃气补给箱210,燃气补给箱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给管道220,补给管道22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补给支管230,补给支管230的内腔与回火炉本体100的内腔相互连通。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包括回火炉本体(100)和燃气供给机构(300),所述燃气供给机构(300)包括燃气供给箱(310)和燃气供给管道(3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炉本体(100)的顶面固定安装有燃气补足机构(200),所述燃气补足机构(200)包括燃气补给箱(210),所述燃气补给箱(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给管道(220),所述补给管道(22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补给支管(230),所述补给支管(230)的内腔与回火炉本体(100)的内腔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管道(2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吸气泵(240),所述燃气补给箱(210)和抽吸气泵(240)的出气口端固定套接有电控启闭阀(2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支管(230)为环形结构,所述补给支管(230)的首尾端相互连通,所述燃气补给箱(210)和抽吸气泵(240)之间相对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火炉均热段燃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供给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磊炉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