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919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释放构件能够平稳移动。第一外壳(10)形成有导向孔(24),释放构件(27)插过该导向孔,同时在等待区域和释放位置之间的可移动范围中保持与之接触。在连接第一外壳(10)与第二外壳(40)的过程中,释放构件(27)与第二外壳(40)接合,从而相对于第一外壳(10)向后移位。由于第一外壳(10)形成有导向孔(24),释放构件(27)插过该导向孔并保持与之接触,所以释放构件(27)可以在不发生移位和受到强力的情况下平稳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它的方法。某些连接器构造使得释放构件设置在第一外壳中,从而可在释放位置和位于该释放位置后面的等待区域之间移动;用于短接端子接头的短接端子设置在第二外壳中;当两个外壳尚未连接时,该释放构件通过设置在第一外壳中的弹性件和设置在释放构件上的锁定件的接合保持在等待区域中;当两个外壳部分连接时,该释放构件仍然位于等待区域中;并且,当两个外壳正确连接时,释放构件移动到释放位置,以使得短接端子弹性变形,从而释放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通过释放构件移动到释放位置,可以探测到两个外壳到达正确连接状态。在例如美国专利No.5314345中公开了设置有短接状态释放功能和连接探测功能的连接器。在上述连接器中,如果释放构件相对于外壳移动或强制释放构件与外壳接触,则具有无法将释放构件平稳移动到释放位置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可能不管其部分连接状态而误认为两个外壳正确连接,并可能使外壳只是部分连接。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使得释放构件平稳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得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释放构件设置在该外壳中或该外壳上,从而可在释放位置和位于释放位置后面或远离释放位置的等待区域之间移动,并可与配合外壳连接,该配合外壳具有用于短接端子接头的短接端子,在外壳尚未与配合外壳连接时,通过与外壳的接合,该释放构件保持在等待区域中或等待区域处,而在外壳与配合外壳基本正确连接时,该释放构件移到或移向释放位置,以使短接端子弹性变形,从而释放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其中该外壳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孔,释放构件至少部分插过或导向通过该导向孔,同时在等待区域和释放位置之间的可移动范围中保持与之基本接触(最好基本滑动接触),及在将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的过程中,释放构件能够与配合外壳接合,从而相对于外壳向后移动。由于外壳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孔,释放构件至少部分插过或导向通过该导向孔,同时保持与之接触,所以释放构件在不发生移位和受到强力的情况下平稳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该释放构件可在与外壳和配合外壳的连接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上操作。优选地,当释放构件安装在外壳中或外壳上等待区域中的等待位置处时,一个或多个解除锁定件至少部分插入到该一个或多个导向孔中,从而防止释放构件在与释放构件相对于外壳的移动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之垂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发生移位。更优选地,该释放构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锁定部分和一个或多个第二锁定部分,它们可与外壳的一个或多个窗孔接合,从而尽管释放构件可相对于外壳向后移动,但是弹性构件不会向后脱出外壳。更优选地,在外壳尚未与配合外壳连接时,通过设置在外壳中或外壳上的弹性件与设置在释放构件上的锁定件的接合,该释放构件保持在等待区域中。更优选地,在连接外壳与配合外壳的过程中,释放构件与配合外壳接合,以受到弹性变形,同时锁定件不与配合外壳接触,从而释放弹性件和锁定件的互锁状态。更优选的是,弹性件和锁定件可在与弹性件和锁定件的互锁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角度,最好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更为优选的是,通过具有相对于垂直尺寸更大的横向尺寸,该导向孔成形为基本扁平。最为优选的是,当释放构件定位在释放位置中时,其后表面与外壳的相对应表面基本齐平。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连接器组件,它包括上述本专利技术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和可与之连接的配合连接器,该配合连接器包括配合外壳,该配合外壳具有用于短接端子接头的短接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壳,释放构件设置在该第一外壳中,从而可在释放位置和位于释放位置后面的等待区域之间移动,及第二外壳,用于短接端子接头的短接端子设置在该第二外壳中,在第一和第二外壳尚未连接时,通过与第一外壳的接合,该释放构件保持在等待区域中,同时移动到释放位置,以使得短接端子弹性变形,从而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正确连接时释放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其中该第一外壳包括导向孔,释放构件插过该导向孔,同时在等待区域和释放位置之间的可移动范围中保持与之接触,及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过程中,该释放构件与第二外壳接合,以相对于第一外壳向后移位。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组装或连接特别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或其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外壳中或外壳上设置释放构件,从而可在释放位置和位于该释放位置后面或从该释放位置移位的等待区域之间移动;在外壳与配合外壳连接之前,通过与外壳的接合,将释放构件保持或定位在等待区域中或等待区域处;将外壳与具有用于短接端子接头的短接端子的配合外壳基本正确连接,及将释放构件移动或移位向或移动或移位到释放位置,以使得短接端子弹性变形,从而释放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其中释放构件至少部分插入到外壳的至少一个导向孔中,同时(至少部分)在等待区域和释放位置之间的可移动范围中基本保持与之接触(最好基本是滑动接触),及在连接外壳与配合外壳的过程中,该释放构件能够基本与配合外壳接合,以相对于外壳向后移位。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附附图说明图1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连接之前的状态,附图2是垂直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外壳连接之前的状态,附图3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时的状态,附图4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连接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过程,附图5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连接第一和第二外壳的过程,附图6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附图7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外壳正确连接和释放构件将阳性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释放的状态,附图8是垂直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和第二外壳正确连接和释放构件将阳性端子接头的短接状态释放的状态,附图9是该第一外壳的主体的正视图,附图10是该第一外壳的盖的后视图,附图11是该释放构件的正视图,附图12是该释放构件的平面图,并且附图13是该释放构件的侧视图。下文中,参照附图1至13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40。第一和第二外壳10、40的配合侧称为前面或前侧。该第一外壳10包括由例如合成树脂之类制成的主体11,和将安装在该主体11上的一个或多个盖12A、12B。连接突起13形成为从主体11的上端或其附近基本向前突出,并且两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阴性端子接头14从容纳侧,最好基本从后面(后侧)至少部分容纳到连接突起13中。一个或多个线连接部分15与一根或多根相应的线16连接(最好压接或弯曲或折叠成连接),该线连接部分15从阴性端子接头14的后端或其附近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垂直或向下延伸。安装在主体11的(最好基本是后)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盖12A、12B至少部分将该阴性端子接头14覆盖。该第一盖或上盖12A最好使其后表面略微凹陷,以形成容纳凹口17。主体11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基本悬臂形的弹性件18,该弹性件18最好从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10),释放构件(27)设置在该外壳(10)之中或之上,从而能在释放位置(RP)和位于释放位置(RP)后面的等待区域之间移动,并能与配合外壳(40)连接,该配合外壳具有用于短接端子接头(42)的短接端子(43),在外壳(10)尚未与配合外壳(40)连接时,通过与外壳(10)的接合,该释放构件(27)保持在等待区域中,而在外壳(10)与配合外壳(40)正确连接时,该释放构件(27)移到释放位置(RP),以使短接端子(43)弹性变形,从而释放端子接头(42)的短接状态,其中:该外壳(10)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孔(24),释放构件(27)至少部分插过该导向孔(24),同时在等待区域和释放位置(RP)之间的可移动范围中基本保持与之接触,及在连接外壳(10)与配合外壳(40)的过程中,释放构件(27)能够与配合外壳(40)接合,从而相对于外壳(10)向后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英人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