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900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包括:上工装板;下工装板,所述下工装板和所述上工装板可操作地闭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下工装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上工装板连接,所述充气机构用于对所述容置空间充气;气密检测机构,所述气密检测机构与所述上工装板连接;容置空间内可操作地放置有一待测件,且所述待测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上进气部和下出气部。通过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双极板的气密性的装置,且在自动检测工序的配合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同时减少人力的浪费。同时减少人力的浪费。同时减少人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正负极均使用液体的电解质,正负极的电解液以隔板分开各自循环,电解液在电池框和极板围成的正极室或负极室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于由多个单片电池组成的电堆,隔板的一面接触的是一个单片电池的正极,另一面接触的是另一个单片电池的负极,因此隔板被称为双极板。对于电解质是流动的液体的电池而言,对电池的密封性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液流电池的安全性,要对双极板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目前多采用人工对双极板气密性进行检测,设备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比较高,且检测效率低,不能满足公司规模化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包括:
[0004]上工装板;
[0005]下工装板,下工装板和上工装板可操作地闭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下工装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0006]充气机构,充气机构与上工装板连接,充气机构用于对容置空间充气;
[0007]气密检测机构,气密检测机构与上工装板连接;
[0008]容置空间内可操作地放置有一待测件,且待测件将容置空间分隔为上进气部和下出气部。
[000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密封圈,密封圈的上缘与上工装板连接,密封圈的下缘可操作地抵于下工装板上,密封圈、上工装板和下工装板共同形成容置空间。
[00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下工装板的上表面的外缘设置若干限位块,若干限位块围绕待测件设置,若干限位块的一侧均与与密封圈的外缘相匹配。
[00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杆滑轨和滑块组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滑轨,滑块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丝杆滑轨上,下工装板的下表面固定于滑块组件上。
[00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工装板开设一充气孔和一检测孔,充气孔连接充气机构,检测孔开设于密封圈的内侧,检测孔开设于上工装板的下表面,气密检测机构的检测端设置于检测孔内。
[001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充气机构包括:气源和电子气压控制阀,气源连接电子气压控制阀,电子气压控制阀连接充气孔。
[00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气密检测机构包括电子流量计和检测管道,检测管道
连接检测孔,电子流量计的检测端设置于检测管道内。
[001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和连接柱,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连接柱的上端,连接柱的下端连接上工装板的上表面。
[001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控制面板,伺服电机、电子气压控制阀和电子流量计均连接控制面板。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项的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0018]步骤S1,将待测件放置于下工装板的上表面;
[0019]步骤S2,上工装板压紧下工装板并形成容置空间;
[0020]步骤S3,充气机构对容置空间进行充气,并达到一定气压;
[0021]步骤S4,使得容置空间内保压一标准时间;
[0022]步骤S5,充气机构停止充气,气密检测机构开始工作并记录数据;
[0023]步骤S6,根据气密检测机构获得的数据判断待测件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002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双极板的气密性的装置,且在自动检测工序的配合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同时减少人力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的上工装板平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的下工装板平面示意图。
[0028]附图中:1、上工装板;2、下工装板;3、密封圈;4、限位块;5、伺服电机;6、丝杆滑轨;7、滑块组件;8、充气孔;9、检测孔;10、气源;11、电子气压控制阀;12、电子流量计;13、电动推杆;14、连接柱;15、控制面板;1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包括:
[0031]上工装板1;
[0032]下工装板2,下工装板2和上工装板1可操作地闭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下工装板2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6;
[0033]充气机构,充气机构与上工装板1连接,充气机构用于对容置空间充气;
[0034]气密检测机构,气密检测机构与上工装板1连接;
[0035]容置空间内可操作地放置有一待测件,且待测件将容置空间分隔为上进气部和下出气部。
[003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待测件放置于下工装板2上,驱动上工装板1和下工装板2,
形成一闭合地容置空间,此时,容置空间包括上进气部和下出气部,充气机构对上进气部进行充气使上进气部达到一定气压,充气完成一段时间后,气密检测机构对通过其的气体流量进行检查,根据气体流量判断待测件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003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一密封圈3,密封圈3的上缘与上工装板1连接,密封圈3的下缘可操作地抵于下工装板2上,密封圈3、上工装板1和下工装板2共同形成容置空间。
[003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下工装板2的上表面的外缘设置若干限位块4,若干限位块4围绕待测件设置,若干限位块4的一侧均与与密封圈3的外缘相匹配。
[003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密封圈3沿竖直方向的长度要大于限位块4沿竖直方向的长度,保证容置空间的气密性。
[004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一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5、丝杆滑轨6和滑块组件7,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丝杆滑轨6,滑块组件7可移动地设置于丝杆滑轨6上,下工装板2的下表面固定于滑块组件7上。
[004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丝杆滑轨6具有一螺纹丝杆,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螺纹丝杆的一端,滑块组件7上沿螺纹丝杆的轴向开设一螺纹孔,螺纹孔与螺纹丝杆相匹配,滑块组件7通过螺纹孔设置于螺纹丝杆上,同时,滑块组件7可于丝杆滑轨6上滑动,伺服电机5工作时,输出端驱动螺纹丝杆旋转,螺纹丝杆通过螺纹孔带动滑块组件7移动,从而带动下工装板2沿丝杆滑轨6的长度方向移动。
[004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上工装板1开设一充气孔8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工装板;下工装板,所述下工装板和所述上工装板可操作地闭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下工装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上工装板连接,所述充气机构用于对所述容置空间充气;气密检测机构,所述气密检测机构与所述上工装板连接;所述容置空间内可操作地放置有一待测件,且所述待测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上进气部和下出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缘与所述上工装板连接,所述密封圈的下缘可操作地抵于所述下工装板上,所述密封圈、所述上工装板和所述下工装板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板的上表面的外缘设置若干限位块,若干所述限位块围绕所述待测件设置,若干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均与与所述密封圈的外缘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杆滑轨和滑块组件,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丝杆滑轨,所述滑块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丝杆滑轨上,所述下工装板的下表面固定于所述滑块组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流电池双极板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工装板开设一充气孔和一检测孔,所述充气孔连接所述充气机构,所述检测孔开设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所述检测孔开设于所述上工装板的下表面,所述气密检测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珍珍孙新运王浩东于冲
申请(专利权)人:和瑞电投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