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平式对钢管进行推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893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水平式对钢管进行推方的装置,属于钢管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包括八根转轴、四个第一支架、四个第二支架、四块齿条板、一块底板、两块顶板、两块挤压板、四个垫块、两个挤压块、两个活动支块、十六个齿轮、一根内衬管、一个活动支架、十六个滚动轴承、十六个第一轮、八个第二轮、八根第一铰、八根第二铰、二十四根第三铰、四十根第一螺杆、八根第二螺杆、八根第三螺杆和六十四个螺母,该装置能够将设置在两个挤压块和两块挤压板之间的钢管的截面形状由圆形挤压成正方形,且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成型效果好的特点。成型效果好的特点。成型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平式对钢管进行推方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管制造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平式对钢管进行推方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企业通常采用热轧穿孔+连续轧管的方式来生产钢管;相对于其他断面的型材,钢管具有相对较高的抵抗弯曲和抵抗扭转的性能;相对于圆形钢管,方形钢管具有相对较高的受力面积和稳定的结构性能;因此,方形钢管得到机械制造及结构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通常的方形钢管制造装置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方形钢管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制造难度也相对较大。
[0003]专利文献CN104384189A公开一种联动调辊式矩形钢管轧机,该装置主要由底座、左右两个机架、左右两块支板、左右两个滑座、上下左右四个轧辊、活塞杆、气缸、调节架、横梁、升降杆和锁紧螺母组成,其采用轧制成型的方式来制造矩形钢管,而不是采用挤压成型的方式来制造矩形钢管。
[0004]专利文献CN110726064A公开一种角部增厚冷热复合成型的方矩形钢管及制备方法,该装置主要由上料装置、辊压导入机组、局部感应加热装置、精成形机组、测温仪、自动反馈系统、火焰喷枪保温装置、水冷装置、切割装置、轧辊和感应加热线圈组成,其采用轧制成型的方式来制造矩形钢管,而不是采用挤压成型的方式来制造矩形钢管。
[0005]专利文献CN110052503A公开一种无缝矩形钢管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定型芯块、第一基座、滚轮、机架、固定杆、定位单元和拉拔单元组成,由于该装置基于矩形模具、采用拉拔的方式来制造矩形钢管,因此,该装置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水平式对钢管进行推方的装置,其包括八根转轴(2)、四个第一支架(3)、四个第二支架(6)、四块齿条板(4)、一块底板(5)、两块顶板(11)、两块挤压板(14)、四个垫块(7)、两个挤压块(8)、两个活动支块(9)、十六个齿轮(10)、一根内衬管(13)、一个活动支架(15)、十六个滚动轴承(18)、十六个第一轮(a19)、八个第二轮(b19)、八根第一铰(a17)、八根第二铰(b17)、二十四根第三铰(c17)、四十根第一螺杆(a1)、八根第二螺杆(b1)、八根第三螺杆(c1)和六十四个螺母(16);其中:
[0007]所述转轴(2)由同轴的第一轴承段(201)、卡位段(202)和第二轴承段(204)三部分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轴承段(201)和所述第二轴承段(204)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轴承段(201)用于穿设位于所述底板(5)的第一凹槽(502)之内设置的所述滚动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段(204)用于穿设位于所述顶板(11)的第五凹槽(1103)之内设置的所述滚动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段(20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轴承段(201)的长度,以作为动力的输入端;所述卡位段(2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齿轮(10)的第十
四通孔(1002);所述卡位段(202)对称开设有三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203),所述第一通孔(2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c17);
[0008]所述第一支架(3)由两个第一主体(301)和两个第一凸台(3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301)和所述第一凸台(3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凸台(302)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主体(301)之间;每个所述第一主体(301)均对称开设有三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303),所述第二通孔(3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
[0009]所述第二支架(6)由一个第二主体(601)和一个第二凸台(602)连接组成;所述第二主体(601)和所述第二凸台(6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凸台(602)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60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凸台(602)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凹槽(603),用于对所述第二轮(b19)进行导向;所述第二主体(6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604),所述第八通孔(6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
[0010]所述齿条板(4)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齿条板(4)的前端面对称设有两行第一齿条(402);所述齿条板(4)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401),所述第三通孔(4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螺杆(c1),在所述第三螺杆(c1)的两端分别拧接有一个所述螺母(16);
[0011]所述底板(5)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底板(5)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十二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501),所述第四通孔(5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502),所述第一凹槽(502)之内安装有所述滚动轴承(18);每个所述第一凹槽(502)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504),所述第五通孔(504)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2)的第一轴承段(201);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还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四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503),用于对所述第一轮(a19)进行导向;所述底板(5)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505),所述第六通孔(5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在所述第二螺杆(b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底板(5)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十六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506),所述第七通孔(506)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
[0012]所述顶板(11)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顶板(11)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六个圆柱体状的第十五通孔(1101),所述第十五通孔(11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五凹槽(1103),所述第五凹槽(1103)之内安装有所述滚动轴承(18);每个所述第五凹槽(1103)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六通孔(1102),所述第十六通孔(1102)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2)的第二轴承段(204);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还对称开设有两条长方体状的第六凹槽(1104),用于对所述第一轮(a19)进行导向;
[0013]所述挤压板(14)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挤压板(14)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十八通孔(1401),所述第十八通孔(14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在所述第二螺杆(b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
[0014]所述垫块(7)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垫块(7)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
九通孔(701),所述第九通孔(7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在所述第二螺杆(b1)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平式对钢管进行推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水平式对钢管进行推方的装置包括八根转轴(2)、四个第一支架(3)、四个第二支架(6)、四块齿条板(4)、一块底板(5)、两块顶板(11)、两块挤压板(14)、四个垫块(7)、两个挤压块(8)、两个活动支块(9)、十六个齿轮(10)、一根内衬管(13)、一个活动支架(15)、十六个滚动轴承(18)、十六个第一轮(a19)、八个第二轮(b19)、八根第一铰(a17)、八根第二铰(b17)、二十四根第三铰(c17)、四十根第一螺杆(a1)、八根第二螺杆(b1)、八根第三螺杆(c1)和六十四个螺母(16);其中:所述转轴(2)由同轴的第一轴承段(201)、卡位段(202)和第二轴承段(204)三部分连接组成,所述第一轴承段(201)和所述第二轴承段(204)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轴承段(201)用于穿设位于所述底板(5)的第一凹槽(502)之内设置的所述滚动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段(204)用于穿设位于所述顶板(11)的第五凹槽(1103)之内设置的所述滚动轴承(18),所述第二轴承段(20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轴承段(201)的长度,以作为动力的输入端;所述卡位段(202)为正八棱体状的对称结构,用于穿设所述齿轮(10)的第十四通孔(1002);所述卡位段(202)对称开设有三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203),所述第一通孔(2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铰(c17);所述第一支架(3)由两个第一主体(301)和两个第一凸台(3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主体(301)和所述第一凸台(3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凸台(302)对称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主体(301)之间;每个所述第一主体(301)均对称开设有三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303),所述第二通孔(3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第二支架(6)由一个第二主体(601)和一个第二凸台(602)连接组成;所述第二主体(601)和所述第二凸台(6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凸台(602)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60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凸台(602)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凹槽(603),用于对所述第二轮(b19)进行导向;所述第二主体(60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604),所述第八通孔(604)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齿条板(4)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齿条板(4)的前端面对称设有两行第一齿条(402);所述齿条板(4)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401),所述第三通孔(4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三螺杆(c1),在所述第三螺杆(c1)的两端分别拧接有一个所述螺母(16);所述底板(5)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底板(5)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十二个圆柱体状的第四通孔(501),所述第四通孔(501)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502),所述第一凹槽(502)之内安装有所述滚动轴承(18);每个所述第一凹槽(502)的轴线位置均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504),所述第五通孔(504)之内穿设有所述转轴(2)的第一轴承段(201);所述底板(5)的上表面还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四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503),用于对所述第一轮(a19)进行导向;所述底板(5)的中间位置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505),所述第六通孔(505)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螺杆(b1),在所述第二螺杆(b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底板(5)的前后两端对称开设有四
组、共十六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506),所述第七通孔(506)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螺杆(a1),在所述第一螺杆(a1)的一端拧接有所述螺母(16);所述顶板(11)为长方体状的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小冬姜涛米永峰倪鑫何建中皮亚明张行刚石晓霞康虹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