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护岸工程多采用水泥、砂浆、石料、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其在结构和工程材料上力求经济,施工简便,偏重于防洪功能,往往忽视了河流的生态效应,使河流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效果较差,功能相对单一。生态护岸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人工和自然作用,重建或修复河道原有驳岸的水陆生态结构,将传统的护岸工程恢复成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护岸,使其具有调节河流水文状态、滤除污染物、营造生物栖息环境、维持水体滨岸带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0003]CN201911010334.6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根据河道护岸各区域不同特点,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提高和改善了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然而,现有生态护岸多数局限于植物生态的构成,且偏向于优良水体护岸景观效果建设,缺乏对水体的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包括河堤(1)、人行道(2)和护栏(3),所述河堤(1)顶面铺设人行道(2),所述人行道(2)两侧安装护栏(3),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堤(1)破面铺设护坡生态(4),所述生态护坡(4)底部预埋护坡台(5),所述护坡台(5)底部预埋于河堤(1)坡底一侧,所述河堤(1)坡底中部预埋有拦水坝(6),所述拦水坝(6)和护坡台(5)之间为过滤坝(7),所述过滤坝(7)坝腔中部竖直滑动连接过滤装置(8)侧壁,所述过滤装置(8)顶面两侧活动连接升降结构(10)底端,所述升降结构(10)两侧底端滚动连接护坡台(5)和拦水坝(6)顶面,所述拦水坝(6)顶面边缘固接有换水结构(14)一端,所述拦水坝(6)水平左侧设有净水生态(13),所述净水生态(13)底面铺设于河堤(1)坡底边缘;所述过滤装置(8)包括槽箱(80),所述槽箱(80)侧壁竖直滑动连接过滤坝(7)坝腔中部,所述槽箱(80)侧壁顶面两侧固接凸台(81),所述凸台(81)活动嵌接过滤坝(7)顶面,所述曹箱(80)侧壁中部固接固接螺纹套(82),所述螺纹套(82)内腔螺纹连接升降结构(10)底端,所述槽箱(80)正面一侧铰接箱门(85)一侧,所述箱门(85)另一侧活动卡接箱(80)正面另一侧,所述槽箱(80)箱内滑动连接若干隔网(83),所述隔网(83)网面铺设若干层过滤物质(84),所述槽箱(80)底部连通暗渠(9),所述暗渠(9)竖直端贯穿过滤坝(7)底部,,所述暗渠(9)水平端贯穿河堤(1)坡底中部;所述升降结构(10)包括转盘(100),所述转盘(100)左侧固接轴杆(101),所述轴杆(101),所述轴杆(101)颈部和末端固接锥齿轮(102),所述轴杆(101)中部活动贯穿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接板(103)竖直端;所述锥齿轮(102)齿部啮和从动齿轮(104),所述从动齿轮(104)底面固接纵轴(105)顶端,所述纵轴(105)颈部活动贯穿连接板(103)水平端,所述纵轴(105)底端固接丝杠(107),所述丝杠(107)底端螺纹连接螺纹套(82)内腔;所述连接板(103)侧壁固接固定板(108),所述固定板(108)底面两侧对称固接支柱(109),所述支柱(109)底端固固接滚轮(110)连接头,所述滚轮(110)滚轮底部滚动接触护坡台(5)和拦水坝(6)顶面,所述滚轮(110)侧面活动接触锁定结构(12)一端;所述锁定结构(12)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铰接座(120),所述铰接座(120)底面固接护坡台(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李骏飞,陈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