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岸带、海洋工程
,具体为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堤是保护陆域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增强海平面上升环境下的海堤防护能力,是提高沿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求。
[0003]传统人工海堤以钢筋混凝土为挡浪墙、以碎石为堤心填料、以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为止水帷幕,由于均采用“刚性”设计,抵御风暴潮、海啸的抗变形、抗震性能均较差,而且对生态环境污染很大。天然红树林自海向陆需达到百米级以上的宽度才能抵御风暴潮,达到200m以上才能够抵御海啸,用地、用海宽度极大,且由于其生长要求地形起伏小,宽度大,土壤盐碱度适宜,温度适宜,对海岸带客观条件的要求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堤前红树林带(2)与潜堤(4),所述潜堤(4)为带有生物洄游通道的临时消浪结构,潜堤(4)的堤身的底部中央间隔设置“拱形”生物洄游通道,且生物洄游通道壁面采用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成;所述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为双排钢板桩(102)、拉杆(103)、钢围檩(104)与防波堤(108)构成的海堤结构,双排钢板桩(102)嵌装入天然海砂基床(101)内,双排钢板桩(102)外侧设有钢围檩(104),钢围檩(104)上固定有拉杆(103);所述双排钢板桩斜坡堤(1)还具有第一抛砂区(105)、第二抛砂区(106)、中粗砂抛填区(107),其中中粗砂抛填区(107)设于双排钢板桩(102)中间,第一抛砂区(105)、第二抛砂区(106)设于双排钢板桩(102)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洄游通道具有通道壁面(403)与通道(402),其中通道(402)的底面采用碎石铺填成自海向陆向上不小于3%的斜坡,以防止通道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艳,李小军,彭铭,宣庐峻,高加云,陈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