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三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70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三极管,包括三极管组件和防护组件,三极管组件包括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发射极管脚和外壳,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固定安装于外壳一侧,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外壁均与防护组件活动安装,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防护板设于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外壁,防护板中部开设有三个长条插槽,三个长条插槽内腔分别与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外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给予防护板向外壳方向水平作用力,可将三个长条卡槽分别与三个管脚的外壁滑动连接,进一步的将防护板定位在三个管脚外壁处,使得三个管脚相对固定,提高了三极管后续使用时的寿命。了三极管后续使用时的寿命。了三极管后续使用时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三极管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三极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三极管。

技术介绍

[0002]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三极管主要结构分别为外壳、基极区域、发射极管脚、集电极管脚和基极管脚,其中发射极管脚、基极管脚和集电极管脚均安装在外壳的一侧位置;
[0003]三极管在生产出后,由于三极管的三个管脚部分较长,且均是暴露在外壳一侧位置,所以在储存运输中,多个三极管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易使得管脚部分扭曲变形,降低了三极管后续使用时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三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三极管,包括三极管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三极管组件包括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发射极管脚和外壳,所述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等间隔固定安装于外壳的一侧,所述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的外壁均与防护组件活动安装;
[0006]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于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的外壁,所述防护板的中部等间隔开设有三个长条插槽,三个所述长条插槽的内腔分别与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和发射极管脚的外壁滑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外壳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定位孔开设于连接板的中部,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分别开设于连接板的两侧。
[0008]优选的,三个所述长条插槽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圈,三个所述防护垫圈均设置为橡胶垫圈。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两个所述限位条呈对称设置,所述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浅口槽,两个所述限位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浅口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端开设有两个第一开槽和两个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位于外壳的同一边侧位置。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顶端开设有斜槽,所述斜槽的内壁开设有防滑纹。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集电极管脚、基极管脚、发射极管脚、防护板、外壳和长条插槽,通过给予防护板向外壳方向水平作用力,可将三个长条卡槽分别与三个管脚的外
壁滑动连接,进一步的将防护板定位在三个管脚外壁处,使得三个管脚相对固定,提高了三极管后续使用时的寿命;
[0014](2)本技术通过在防护板一侧设置的两个定位条,通过定位条与浅口槽的活动连接,对防护板与外壳的间距进行限位,避免操作者施加防护板水平作用力时,用力过度,导致防护板的一侧位置挤压至管脚与外壳的连接位置处,避免连接位置受应力损坏,提高了三极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防护板;2、三极管组件;201、集电极管脚;202、基极管脚;203、发射极管脚;204、外壳;3、定位组件;301、第一定位孔;302、第二定位孔;303、连接板;4、长条插槽;5、防护垫圈;6、限位条;7、浅口槽;8、斜槽;9、防滑纹;10、第一开槽;11、第二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电子三极管,包括三极管组件2和防护组件,三极管组件2包括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发射极管脚203和外壳204,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等间隔固定安装于外壳204的一侧,且基极管脚202设置于集电极管脚201和发射极管脚203之间,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的外壁均与防护组件活动安装,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1,防护板1设置于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的外壁,防护板1的中部等间隔开设有三个长条插槽4,三个长条插槽4的内腔分别与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的外壁滑动连接,其中防护板1的材质可以塑胶材质,此设置可大大降低防护组件的制造成本;
[0021]外壳204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组件3,定位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定位孔301、第二定位孔302和连接板303,连接板303固定连接于外壳204的另一侧,第二定位孔302开设于连接板303的中部,两个第一定位孔301分别开设于连接板303的两侧,操作者需要对三极管组件2进行接线连接时,可通过将两个第一定位孔301穿插在定位柱上,可对三极管组件2进行定位,其中第一定位孔301开设尺寸较小于第二定位孔302,便于对第一定位孔301和第二定位孔302的区分,第二定位孔302开设尺寸较大,可将螺钉穿插进第二定位孔302的内腔,并将螺钉螺纹连接在安装条上,可实现三极管组件2接线后的安装工作;
[0022]三个长条插槽4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圈5,三个防护垫圈5均设置为橡胶垫圈,通过橡胶材质的防护垫圈5的设置,提高了集电极管脚201与长条插槽4内腔的相对定位能力,同时也可在运输过程中,对集电极管脚201外壁的防护,避免其外壁与长条插槽4的内腔发生应力磨损;
[0023]防护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条6,两个限位条6呈对称设置,外壳204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浅口槽7,两个限位条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浅口槽7的内腔滑动连接,通过浅口槽7与限位条6的活动连接,可对防护板1与外壳204之间的间距进行限位,避免操作者用力过度,将防护板1的一侧插接至三个管脚与外壳204连接位置处,可避免连接位置受到应力损伤,且时也便于操作者快速的将防护板1插接定位在三个管脚外壁处,外壳204的顶端开设有两个第一开槽10和两个第二开槽11,第一开槽10和第二开槽11位于外壳204的同一边侧位置,第一开槽10的开设尺寸大于第二开槽11的开设尺寸,通过设置两个不同尺寸的第一开槽10和第二开槽11,便于操作柱使用不同大小的镊子通过第一开槽10或者第二开槽11的开设,夹取外壳204,进一步的便于操作者对三极管组件2进行接线工作,防护板1的顶端开设有斜槽8,斜槽8的内壁开设有防滑纹9,斜槽8倾斜状的开设,操作者可将拇指放置在斜槽8处,并捏紧防护板1,进一步的将防护板1插接进三个管脚的外壁处,防滑纹9的设置,提高了操作者拿取防护板1时与防护板1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三极管,包括三极管组件(2)和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组件(2)包括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发射极管脚(203)和外壳(204),所述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等间隔固定安装于外壳(204)的一侧,所述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的外壁均与防护组件活动安装;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板(1),所述防护板(1)设置于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的外壁,所述防护板(1)的中部等间隔开设有三个长条插槽(4),三个所述长条插槽(4)的内腔分别与集电极管脚(201)、基极管脚(202)和发射极管脚(203)的外壁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三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4)的另一侧设置有定位组件(3),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定位孔(301)、第二定位孔(302)和连接板(303),所述连接板(303)固定连接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虹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天籁电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