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55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包括上接头体、止回组件和下接头体,所述的上接头体与所述的下接头体对接在一起后,形成容纳所述止回组件的腔体,所述的止回组件包括阀体、阀板、连接销、阀杆、定位销、弹簧、导杆缸套和定位座,所述阀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阀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该阀板与所述的阀体动配合,远离或紧贴所述的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测井作业中,必须起下钻才能完成测井仪器回收工作的难题。从而既能实现不起钻时,顺利回收井下的测井仪器,又能节省作业时间,缩减钻井成本之目的。使得测井作业更加高效,切实解决了传统测井作业遇到的难题。切实解决了传统测井作业遇到的难题。切实解决了传统测井作业遇到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涉及钻井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力度的加大,深井甚至超深井的开发作业正逐渐提上工作日程,由于这类井作业难度要比常规井大很多,因此就要求作业的安全性要高,以便确保作业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0003]目前,在钻井过程中的测井环节必不可少,而且极为重要。通过对测井环节采集到的井下含油率、压力、温度及地层情况数据汇总分析,可以为下一步的钻井作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井的原始数据积累也为油田开发提供数据支撑。而在测井环节中,目前的通行做法是,将测井仪器投放入井下进行测量,在收集到相关数据后,取出测井仪器时则需要起下钻作业(即将钻井管串全部起出井口),才能把测井仪取出来。原因是大多数的钻井管串中均接入了钻具止回阀(也叫钻具浮阀),由于钻具浮阀为翻板式,其结构使得测井工具串只能正向(自上而下)进入井下,而若要把测井工具取出来则无法实现,原因是翻板浮阀为常闭机构,测井工具串一旦进入钻具浮阀以下区域(靠近钻头),翻板则自行关闭,此机构使得假使后续下入打捞工具,由于翻板的卡滞作用,最终将导致测井工具串及打捞工具无法起出,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不起下钻的前提下,可将井下测井仪器通过打捞工具捞取出来,测井仪器的投入与起出过程平稳顺畅,无任何卡滞现象,整个作业过程安全可靠。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包括上接头体、止回组件和下接头体,所述的上接头体与所述的下接头体对接在一起后,形成容纳所述止回组件的腔体,所述的止回组件包括阀体、阀板、连接销、阀杆、定位销、弹簧、导杆缸套和定位座,所述阀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阀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该阀板与所述的阀体动配合,远离或紧贴所述的阀体,对所述的阀体进行启闭;该阀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导杆缸套内,与所述的导杆缸套滑动配合;该阀杆与所述导杆缸套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簧,该弹簧对所述的阀杆保持弹力,使阀板紧贴在所述的阀体上,对所述的阀体进行关闭;所述导杆缸套通过定位销铰接在所述的定位座上。
[0006]所述的阀板和阀体的铰接点与定位销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7]所述的上接头体与下接头体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阀体和定位座同轴设置,该阀体以及定位座均安装在所述的下接头体上。
[0008]所述的阀体与所述的下接头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0009]在所述阀杆的端部设置有一柱形凸起,该柱形凸起接近所述的阀板。
[0010]本技术的优点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测井作业中,必须起下钻才能完成测井
仪器回收工作的难题。从而既能实现不起钻时,顺利回收井下的测井仪器,又能节省作业时间,缩减钻井成本之目的。使得测井作业更加高效,切实解决了传统测井作业遇到的难题。实现钻井时效的提高与钻井成本的大幅度节省。同时也规避了测井风险,使得测井作业更为安全。为油田测井作业的安全生产及成本节约提供了强有力的产品保障。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止回组件处于封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中止回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5]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包括上接头体1、止回组件2和下接头体3,所述的上接头体1与所述的下接头体3对接在一起后,形成容纳所述止回组件2的腔体,所述的止回组件2包括阀体11、阀板9、连接销4、阀杆5、定位销6、弹簧7、导杆缸套8和定位座10,所述阀板9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阀体11的侧壁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销4与所述阀杆5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该阀板9与所述的阀体11动配合,远离或紧贴所述的阀体11,对所述的阀体进行启闭;该阀杆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导杆缸套8内,与所述的导杆缸套8滑动配合;该阀杆5与所述导杆缸套8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簧7,该弹簧7对所述的阀杆5保持弹力(复位力),使阀板3紧贴在所述的阀体2上,对所述的阀体进行关闭;所述导杆缸套8通过定位销6铰接在所述的定位座10上。
[0016]所述的阀板9和阀体11的铰接点与定位销6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7]所述的上接头体1与下接头体3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阀体11和定位座10同轴设置,该阀体11以及定位座10均安装在所述的下接头体3上。
[0018]所述的阀体11与所述的下接头体3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2。
[0019]在所述阀杆5的端部设置有一柱形凸起,该柱形凸起接近所述的阀板9,该柱形凸起起到保护阀板3密封面的作用,避免被通过的工具划伤,失去密封功能。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自由状态下,止回组件始终处于常闭状态,此时,井下的液流或反涌将被封闭在阀板9以下的空间中,而无法继续上行,从而起到单向阀的作用。
[0021]当需要回收止下方的测井仪器时,从井口投入的测井仪打捞工具可顺利通过阀板3并继续下行(阀板发生偏转,驱动阀杆压缩弹簧,阀体处于开启状态),直至捕捉到井下测井仪器。在不起钻前提下,上提打捞工具,此时打捞工具连同测井仪器可无障碍通过止回组件,从而顺利取出测井仪器。
[0022]打捞工具及测井仪器之所以能从止回组件下方顺利取出,是由于阀板9在阀杆5及
导杆缸套8的共同约束下,被迫远离阀体2密封面并完全打开,从而给打捞工具及测井仪器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大通道,进而完成取出测井仪器的目的。
[0023]在取出井下测井仪器后,止回组件恢复至阀板9与阀体2密封闭合状态,实现单向止回阀的功能,确保取出测井仪后井控确保处理安全可控状态,增加并提供此环节钻井安全性能。
[0024]本技术采用了连杆式设计,彻底解决了传统阀板一旦闭合,即无法由阀板下端回收仪器的难题。连杆式设计,即能在井下工具回收时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避开卡滞现象发生,又能使阀板在阀杆复位力作用下处于闭合状态,更好得起来单向止回阀的作用,确保作业安全,又可以方便拆装与维护保养。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回位式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体、止回组件和下接头体,所述的上接头体与所述的下接头体对接在一起后,形成容纳所述止回组件的腔体,所述的止回组件包括阀体、阀板、连接销、阀杆、定位销、弹簧、导杆缸套和定位座,所述阀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阀体的侧壁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阀杆的一端铰接在一起,该阀板与所述的阀体动配合,远离或紧贴所述的阀体,对所述的阀体进行启闭;该阀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导杆缸套内,与所述的导杆缸套滑动配合;该阀杆与所述导杆缸套的底部之间安装有弹簧,该弹簧对所述的阀杆保持弹力,使阀板紧贴在所述的阀体上,对所述的阀体进行关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德孔营营赵群峰王玉全王勇张军燕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宏新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