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溶性微针光动力治疗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溶性微针光动力治疗装置,通过将光敏剂与可溶性成份混合或容纳在可溶性成分的壳中,形成具有刺穿皮肤后可在皮肤内溶解的微针阵列,可溶性微针阵列与柔性照明光源连接为一个整体,可实现皮损部位的按需治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皮肤病患者亟需治疗,例如白癜风、黑色素瘤、皮肤癌和鲜红斑痣等,涂抹与静脉注射等给药方式是光动力治疗皮肤病最常见的方法。特别地,对于使用光敏剂的光动力皮肤病治疗方式均存在着肝脏的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可控性差及残余光敏剂需要较长避光时间等副作用。同时,目前的微针治疗多实用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微针刺穿皮肤达到给药的方式,由于金属微针尖端较细,多次使用容易造成尖端断裂,形成治疗隐患。在部分用途下,发展了可溶性微针,微针在皮肤内逐渐溶解扩散释放药物,将药物经皮肤传递至真皮层或血液循环系统中,但非专用于光敏剂的微针设计多以增加缓释时间为主,希望微针所载药剂能够增加在皮肤内的缓释时间,不适用于光动力治疗希望的光照后尽快快速分解的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可溶性微针的一体化光动力治疗装置,包括形成为阵列的微针片和阵列光源,所述微针片形状实现为与治疗皮损的面型一致的阵列结构,所述阵列光源用于对准微针片以施加光动力的治疗光,阵列光源的多个光发射部数量与微针片上的微针数量一致而组成面型一致的照明装置以照射各微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所述微针片上的各微针由尖端部分(102),基底部分(101),以及基底部分至尖端部分的过度部分组成;所述尖端部分呈锥形,该锥形的直径或边长(R1)不小于过度部分的直径或边长(R2),所述尖端部分与过度部分的连接的结构被形成为使尖端部分刺穿皮肤后可借助皮肤表层的收缩而被妥善容纳进皮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尖端部分的材料包括可溶性生物组织材料透明质酸钠或聚乳酸,以及光动力治疗用的光敏剂,所述光动力治疗制剂分散于所述可溶性生物组织材料,通过固化使尖端部分形成为实心锥形体,硬度大于所述过度部分的硬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尖端部分构成为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明,赵慧婷,王旭,魏泽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