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839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一点对接接触方式的开关机构的插孔,该开关机构由固定触片、采用悬梁式板簧的可动触片以及分离片构成,固定触片和可动触片在插头插入孔的外侧相对向配置,使得在插入插头时不与插头接触,分离片露出插头插入孔内而配置,使得在插入插头时被插头按压而进行位移,插入插头时由分离片对可动触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施加位移负荷,使可动触片以其基端部为支点弯曲,而用前端部与固定触片接触,然后使可动触片以其前端部为支点而从长度方向中间部弯曲,将接触压力施加于触点,将开关机构的两个触片中的一个作为固定触片,发挥与现有开关同样的功能,在小空间组装开关机构,降低开关机构部件的成本,实现插孔的小型化以及产品价格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便携电话机、数码照相机、便携式音响等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影像及语音输入输出用的插孔(Jack)。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伴随着插头的插入/拔出而接通/断开的一点对接接触方式的开关机构的插孔。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在技术登录第2551276号公报和实开平5—17964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一点对接接触方式的开关机构的插孔,其结构为由两个触片和绝缘体构成,其中,上述两个触片相对向配置在插头插入孔的外侧,在插入插头时不与该插头接触;上述绝缘体向插头插入孔内延伸而配置,以便在插入插头时被该插头按压而发生位移,在插入插头时,由绝缘体对内侧的触片的前端部施加位移负荷,而使该内侧触片以其基端部为支点弯曲,以前端部与外侧触片的前端部接触,然后,再用该内侧触片的前端部按压外侧触片的前端部,使该外侧触片以其基端部为支点弯曲,将接触压力施加于触点。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使作为插孔本体的绝缘体在组装开关机构的部分显著地向外侧伸出,而在外侧触片的更外侧也确保具有触片位移空间的开关机构的装入空间。另外,两个触片都使用板簧,该板簧是通过对具有弹簧特性的薄板金属进行冲压以及弯曲加工而制作成的可动触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当将外侧触片作为固定触片时,在该外侧触片的更外侧不需要触片位移空间,从而相应地能在小空间内组装开关机构,而且采用不需要具有弹簧特性的廉价材料并只通过冲压加工也能够制作该外侧触片,从而相应地能够降低开关结构的部件的成本,由此,能够实现插孔的小型化以及产品价格的降低,但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使该外侧触片在与内侧的触片接触时弯曲,将接触压力施加于触点,因此不能将该外侧触片固定。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课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一点对接接触方式的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由固定触片、采用悬臂梁式板簧的可动触片、以及绝缘体构成,其中,上述固定触片以及上述可动触片在插头插入孔的外侧相对向配置,使得在插入插头时上述固定触片以及上述可动触片不与该插头接触,上述绝缘体露出在插头插入孔内而配置,使得在插入插头时上述绝缘体被该插头按压而进行位移,在插入插头时由绝缘体对可动触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施加位移负荷,使该可动触片以其基端部为支点进行弯曲,从而利用其前端部与固定触片接触,然后,使该可动触片以其前端部为支点而从长度方向中间部进行弯曲,而将接触压力施加于触点。通过将在插孔上具有的一点对接接触方式的开关机构的两个触片当中的一个作为可动触片、另一个作为固定触片而发挥与现有开关相同的功能,因此能在小空间内组装开关机构,并降低开关机构部件的成本,由此实现插孔的小型化以及产品价格的降低。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在固定触片的与可动触片侧相反一侧上紧贴地设置有绝缘壁。在该方式中,不损失因可动触片的弯曲所产生的接触压力,从而能够无浪费地、可靠地将接触压力施加于触点。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绝缘体在与可动触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相对应的位置弯曲而形成弯曲部,并且,该绝缘体的相比该弯曲部而偏向一侧的部分重叠于可动触片的相比长度方向中间部而偏向基端侧的部分,从而使绝缘体的端部与可动触片的基端部连接,并且,该绝缘体的相比该弯曲部而偏向另一侧的部分相对于可动触片的相比长度方向中间部而偏向前端侧的部分抬起为倾斜状,并沿着插头插入方向逐渐增加露出量而露出在插头插入孔内,用该弯曲部按压可动触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在该方式中,当插入插头时,能够由绝缘体向可动触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可靠地施加位移负荷。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绝缘体被在插头的前端具有的插头顶部按压而发生位移。在该方式中,能够由开关机构构成以下的开关电路插头充分地被插入时变为接通状态,除此之外就变为断开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插孔的剖视图。图2A、图2B表示在图1的插孔上设置的开关机构的固定触片,图2A是后视(外表面)图,图2B是图2A的侧视图。图3A~图3C表示在图1的插孔上设置的开关机构的可动触片,图3A是后视图,图3B是图3A的俯视图,图3C是图3A的侧视图。图4A~图4D表示在图1的插孔上设置的开关机构的分离片(separator),图4A是后视图,图4B是图4A的俯视图,图4C是图4A的侧视图,图4D是图4A的A-A剖视图。图5是插头被插入图1的插孔中途时的插头插孔的剖视图。图6是插头被完全插入图1的插孔时的插头插孔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中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插孔J的剖视图。插孔J,在由外形为大致长方体的绝缘体构成的作为插孔本体的主体1的中心部,设置有从主体1的一端贯通到另一端的插头插入孔2,并在主体1的一端,与插头插入孔2相连通而设置有插头插入口3。另外,在主体1的内表面(插头插入孔2的周壁面)的一侧上,从插头插入孔2的里侧开始依次设置有使用了金属板弹簧的可动触片即顶部弹簧(tipspring)触片4、第一环形弹簧触片5以及第二环形弹簧触片6,而在相反侧的插头插入口3附近,设置有使用了金属板弹簧的可动触片即套弹簧触片7,由此构成为四极插孔。另外,各弹簧触片4~7分别被插入并卡合到在主体1上设置的对应的触片插入槽中,从而被安装在主体1上。而且,在各弹簧触片4~7上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脚部,该脚部从主体1的底面突出,用于与未图示的基板进行焊接。图6中表示插头P被完全插入到图1的插孔J中时的插头插孔的剖视图。由插孔J与销状的四极插头P来构成四极的插头插孔。在插头P上,从前端依次设置有由插头顶部(Plug Tip)8、第一插头环(Plug Ring)9、第二插头环10、插头套(Plug Sleeve)11构成的四个导电体,而构成为四极插头。而且,插头插孔,当插头P从插孔J的插头插入口3充分插入到插头插入孔2时(完全插入时),插头P的插头顶部8和插孔J的顶部弹簧触片4相接触,同样地,插头P的第一插头环9、第二插头环10以及插头套11分别与插孔J的第一环形弹簧触片5、第二环形弹簧触片6以及套弹簧触片7相接触。由此进行影像信号或语音信号等的发送和接收。如图1所示,上述插孔J具有一点对接接触方式的开关机构SW,该开关机构SW由固定触片12、可动触片13、分离片14构成,其中,分离片14由绝缘体构成。在图2A、图2B中表示固定触片12,图2A是后视(外表面)图,图2B是图2A的侧视图。固定触片12是通过对没有弹簧特性的金属薄板冲压加工而制成的,并一体地设置有矩形平板状的触片本体12a;防脱落用的突起12b,该突起12b是从该触片本体12a的侧边缘呈同一个面突出的突起;脚部12c,该脚部12c用于与未图示的基板进行焊接。这样,由于固定触片12不需要如后述的可动触片13那样进行位移,因此,作为材料而能够采用没有弹簧特性的金属薄板等廉价的导电材料,只通过冲压加工就能够简单地进行制造,从而,与后述的可动触片13相比,能够极其便宜地得到固定触片12。图3A~图3C表示可动触片13,图3A是后视图,图3B是图3A的俯视图,图3C是图3A的侧视图。因为可动触片13需要进行位移,因此通过对作为导电材料的具有弹簧特性的金属薄板进行冲压以及弯曲加工来制作,可动触片13一体设置有矩形平坦的框架部13a,其外形及大小与固定触片12的触片本体12a大致相同;弹簧部13b,其是悬臂支撑(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孔,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点对接接触方式的开关机构,该开关机构由固定触片、采用悬臂梁式板簧的可动触片、以及绝缘体构成,其中,上述固定触片以及上述可动触片在插头插入孔的外侧相对向配置,使得在插入插头时上述固定触片以及上述可动触片不与该插头接触,上述绝缘体露出在插头插入孔内而配置,使得在插入插头时上述绝缘体被该插头按压而进行位移,在插入插头时由绝缘体对可动触片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施加位移负荷,使该可动触片以其基端部为支点进行弯曲,从而利用其前端部与固定触片接触,然后,使该可动触片以其前端部为支点而从长度方向中间部进行弯曲,而将接触压力施加于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野豊松本弘次
申请(专利权)人:星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