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及气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827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及气密检测装置,气密检测闷头包括手柄法兰、检测气体通道、密封橡胶堵头、环卡和锁紧螺母;检测气体通道设置于手柄法兰内部,第一气动接头连接检测气体通道;密封橡胶堵头的上端与手柄法兰之间由环卡夹紧密封,密封橡胶堵头的下端与检测气体通道之间由锁紧螺母夹紧密封;密封橡胶堵头内壁与检测气体通道之间存在的空隙形成封堵气体通道,第二气动接头连接封堵气体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了气密检测闷头的结构,通过对密封橡胶堵头充气使其膨胀变形来将气密检测闷头密封在待检产品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避免了气密检测闷头脱落伤人、伤物的现象,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及气密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密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及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的气密性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检测指标,对于汽车上的中冷器产品来说,如果中冷器的气密性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汽车动力。目前,汽车中冷器产品的气密性检测往往是通过气密检测闷头进行的,现有的气密检测闷头如图1所示,使用气密检侧闷头密封中冷器的两端,通过气密检测闷头向中冷器内充气,使气体充满中冷器,从而检测中冷器的气密性是否良好。但是,目前多采用手工扳压气密检测闷头来检测中冷器产品,存在如下缺陷:测试人员手工扳压气密检测闷头的劳动强度高,而且气密检测过程中如果扳压气密检侧闷头没有锁紧,检具在充气过程中容易脱飞,击伤测试人员或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这样手动装卸气密检测闷头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及气密检测装置,改进了气密检测闷头的结构,通过对密封橡胶堵头充气使其膨胀变形来将气密检测闷头密封在待检产品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避免了气密检测闷头脱落伤人、伤物的现象,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包括手柄法兰、检测气体通道、密封橡胶堵头、环卡和锁紧螺母;
[0006]所述手柄法兰为空心结构,所述检测气体通道沿手柄法兰轴向方向设置于手柄法兰内部,手柄法兰上设有连接检测气体通道进气口的第一气动接头,检测气自第一气动接头接入气密检测闷头,经检测气体通道充满待检产品的内腔;
[0007]所述密封橡胶堵头连接至手柄法兰底部,检测气体通道贯穿所述密封橡胶堵头,密封橡胶堵头的上端与手柄法兰之间由环卡夹紧密封,密封橡胶堵头的下端与检测气体通道之间由锁紧螺母夹紧密封;
[0008]所述密封橡胶堵头内壁与检测气体通道之间存在的空隙形成封堵气体通道,所述封堵气体通道上设有进出气口,所述进出气口连接有第二气动接头,封堵气自第二气动接头接入封堵气体通道,使得密封橡胶堵头向外膨胀变形,从而填堵在待检产品的进出口并密封。
[0009]优选的,所述手柄法兰包括圆柱形的柱体和圆形的底部,所述手柄法兰底部的半径与密封橡胶堵头的半径相配合,密封橡胶堵头的上端侧壁与手柄法兰底部贴合并由环卡夹紧密封。
[0010]优选的,手柄法兰柱体内壁与检测气体通道之间存在的空隙与密封橡胶堵头内壁
与检测气体通道之间存在的空隙贯通并形成封堵气体通道,所述封堵气体通道的进出气口设置在手柄法兰柱体上。
[0011]优选的,所述手柄法兰底部与活动法兰相配合,密封橡胶堵头的上端侧壁夹在手柄法兰底部和活动法兰中间,所述环卡锁紧手柄法兰

密封橡胶堵头

活动法兰。
[0012]优选的,所述检测气体通道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块,密封橡胶堵头的下端侧壁由锁紧螺母夹紧密封在环形凸块上。
[0013]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块与密封橡胶堵头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垫片,所述密封橡胶堵头与锁紧螺母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垫片。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垫片和第二防水垫片为异型垫片,所述异型垫片平面上设有2道沟槽倒钩,目的是通过旋紧锁紧螺母,使密封橡胶堵头按异型垫片结构变形,使得密封更趋于紧密。
[0015]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气密检测闷头、封堵胀紧塞、气密检测仪、气阀控制箱和控制器;
[0016]所述封堵胀紧塞包括密封橡胶堵头,封堵胀紧塞的密封橡胶堵头充气后会胀鼓变形,封堵胀紧塞的结构与气密检测闷头的结构类似,区别是封堵胀紧塞不能通入检测气体,只能充入封堵气使封堵胀紧塞的密封橡胶堵头胀鼓变形;
[0017]所述气密检测闷头的密封橡胶堵头插入中冷器的进气管口,所述封堵胀紧塞的密封橡胶堵头插入中冷器的出气管口;一方面向气密检测闷头和封堵胀紧塞通入封堵气密封中冷器,一方面向气密检测闷头通入检测气检测中冷器的气密性;
[0018]气阀控制箱通过进出气胀紧管路分别向气密检测闷头和封堵胀紧塞内加压充气,使气密检测闷头的密封橡胶堵头充气胀鼓变形密封中冷器的进气管口,使封堵胀紧塞的密封橡胶堵头充气胀鼓变形密封中冷器的出气管口;
[0019]气密检测仪通过气密检测管路与气密检测闷头的第一气动接头连接,向气密检测闷头的检测气体通道内加压充气,并检测气体泄漏情况;
[0020]所述控制器与气密检测仪和气阀控制箱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气密检测仪和气阀控制箱。
[0021]优选的,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机架,中冷器、气密检测仪、气阀控制箱和控制器均放置安装在机架上。
[0022]优选的,所述气密检测装置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内注水空间的大小大于中冷器的大小,当检测到中冷器存在气密性问题后,可以通过水箱判断具体漏气位置。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改进了气密检测闷头的结构,通过对密封橡胶堵头充气使其膨胀变形来将气密检测闷头密封在待检产品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避免了气密检测闷头脱落伤人、伤物的现象,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5](2)密封橡胶堵头的上端与手柄法兰底部于活动法兰配合,由环卡锁紧手柄法兰

密封橡胶堵头

活动法兰,密封效果更好。
[0026](3)密封橡胶堵头的下端与检测气体通道之间由锁紧螺母旋紧密封,检测气体通道上设有与锁紧螺母配合的环形凸台,密封橡胶堵头与环形凸台和锁紧螺母之间有第一防水垫片和第二防水垫片,密封效果更好。
[0027](4)第一防水垫片和第二防水垫片是异型垫片,异型垫片平面上设有2道沟槽倒钩,通过旋紧锁紧螺母,使密封橡胶堵头按异型垫片结构变形,使得密封更趋于紧密。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现有的气密检测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实施例中气密检测闷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实施例中气密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01、气动接头,02、手柄,03、垫片一,04、垫块,05、垫片二,06、现有气密检测闷头的密封橡胶堵头,07、垫片三,08、现有气密检测闷头的锁紧螺母,09、偏心压力扳手;
[0032]1、手柄法兰,101、第一气动接头,102、第二气动接头,2、检测气体通道,201、环形凸块,3、密封橡胶堵头,4、环卡,5、锁紧螺母,6、活动法兰,7、第一防水垫片,8、第二防水垫片;
[0033]100A、气密检测闷头,100B、封堵胀紧塞,200、气密检测仪,300、气阀控制箱,400、控制器,500、中冷器,600、气密检测管路,700、进出气胀紧管路,800、机架,90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法兰(1)、检测气体通道(2)、密封橡胶堵头(3)、环卡(4)和锁紧螺母(5);所述手柄法兰(1)为空心结构,所述检测气体通道(2)沿手柄法兰(1)轴向方向设置于手柄法兰(1)内部,手柄法兰(1)上设有连接检测气体通道(2)进气口的第一气动接头(101);所述密封橡胶堵头(3)连接至手柄法兰(1)底部,检测气体通道(2)贯穿所述密封橡胶堵头(3),密封橡胶堵头(3)的上端与手柄法兰(1)之间由环卡(4)夹紧密封,密封橡胶堵头(3)的下端与检测气体通道(2)之间由锁紧螺母(5)夹紧密封;所述密封橡胶堵头(3)内壁与检测气体通道(2)之间存在的空隙形成封堵气体通道,所述封堵气体通道上设有进出气口,所述进出气口连接有第二气动接头(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法兰(1)包括圆柱形的柱体和圆形的底部,所述手柄法兰(1)底部的半径与密封橡胶堵头(3)的半径相配合,密封橡胶堵头(3)的上端侧壁与手柄法兰(1)底部贴合并由环卡(4)夹紧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其特征在于,手柄法兰(1)柱体内壁与检测气体通道(2)之间存在的空隙与密封橡胶堵头(3)内壁与检测气体通道(2)之间存在的空隙贯通并形成封堵气体通道,所述封堵气体通道的进出气口设置在手柄法兰(1)柱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法兰(1)底部与活动法兰(6)相配合,密封橡胶堵头(3)的上端侧壁夹在手柄法兰(1)底部和活动法兰(6)中间,所述环卡(4)锁紧手柄法兰(1)

密封橡胶堵头(3)

活动法兰(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气体通道(2)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凸块(201),密封橡胶堵头(3)的下端侧壁由锁紧螺母(5)夹紧密封在环形凸块(201)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的气密检测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北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朗汽车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