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7809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及其方法,属于昆虫捕捉领域。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包括按照竖向顺序排列的子装配盒、第一个隔离组件、衔接套筒、第二个隔离组件、螺纹套筒和母装配盒;所述螺纹套筒和母装配盒螺纹配合,子装配盒开设有供昆虫进入的通孔;所述快门机构安装在隔离壳内;将隔离组件设计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然后控制快门机构打开的大小控制不同体积的昆虫,完成分类筛选,通过将子装配盒与母装配盒连接上将快门机构完全打开,利用昆虫的自主行动力以及人工外界刺激,将昆虫诱导进入母装配盒内,然后在完全闭合子装配盒,从而完成昆虫自动转移,使得转移更加方便,避免人工转移对昆虫的伤害。避免人工转移对昆虫的伤害。避免人工转移对昆虫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捕捉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昆虫捕捉中有诱捕的一种方法,利用性信息素诱捕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或诱捕法。1.具体方法是在田间设置一定量的诱捕器,用以大量诱杀成虫(雌性或雄性),降低成虫的自然交配率,从而达到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保护农作物免受危害的目的。2.迷向防治:迷向法是在一定范围内大量释放性信息素,使雄成虫的触角一直处于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包围之中,或大量释放性信息素的同系物、抑制剂,用以干扰雌雄成虫间正常的化学通讯,使之无法定向找到雌虫交尾而达到控制其交配繁殖的目的。
[0003]也存在科学性的实验目的需要捕捉活的昆虫然后进行实验,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昆虫进行转移,并且昆虫由于品种不同会出现体积不同和喜好不同的问题,现有技术不便于对昆虫进行分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它可以通过将隔离组件设计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然后控制快门机构打开的大小控制不同体积的昆虫,完成分类筛选,通过将子装配盒与母装配盒连接上将快门机构完全打开,利用昆虫的自主行动力以及人工外界刺激,将昆虫诱导进入母装配盒内,然后在完全闭合子装配盒,从而完成昆虫自动转移,使得转移更加方便,避免人工转移对昆虫的伤害;第二目的在于在于提供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的使用方法,通过该方法对飞行昆虫进行诱捕,还能分类装盒,转移简单快捷。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包括按照竖向顺序排列的子装配盒、第一个隔离组件、衔接套筒、第二个隔离组件、螺纹套筒和母装配盒;所述螺纹套筒和母装配盒螺纹配合,子装配盒开设有供昆虫进入的通孔;所述隔离组件包括隔离壳、快门机构、开口通槽和驱动机构;所述快门机构安装在隔离壳内,隔离壳与子装配盒内的空间连通,开口通槽开设在快门机构中能够闭合的扇叶上,便于供昆虫进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隔离壳内的齿轮和传动齿;所述传动齿安装在快门机构中能够转动的外圆环上,齿轮转动安装在隔离壳内并与传动齿啮合,通过将隔离组件设计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然后控制快门机构打开的大小控制不同体积的昆虫,完成分类筛选,通过将子装配盒与母装配盒连接上将快门机构完全打开,利用昆虫的自主行动力以及人工外界刺激,将昆虫诱导进入母装配盒内,然后在完全闭合子装配盒,从而完成昆虫自动转移,使得转移更加方便,避免人工转移对昆虫的伤害。
[000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花键杆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在花键杆上,花键杆与齿轮花键配合,隔离壳上开设有供花键杆伸入的开口,通过手动控制花键杆,
然后配合齿轮调节快门机构,使得调控更加容易,不会出现电控元件节省成本便于维护。
[000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隔离组件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螺纹杆和螺母;所述螺纹杆和隔离壳螺纹配合,螺母转动安装在隔离壳外部并与螺纹杆螺纹配合,通过加上两个或者多个螺纹杆来配合稳定子装配盒,并且还可以通过转动螺母来控制衔接套筒的伸缩长度,从而进行调控是否需要多种类昆虫捕捉。
[0009]进一步的,所述母装配盒内设有隔断机构;所述隔断机构包括隔断板和围板;所述母装配盒底板能够分离,围板固定安装在母装配盒底板上,围板与母装配盒侧面滑动配合,隔断板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并将围板围成的空间分成两个部分,通过将母装配盒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使得不同种类昆虫能够进入不同位置,然后在取出,使得昆虫实验更加方便,并且昆虫能在母装配盒内得到培养,方便实验实用。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断机构还包括滑动通槽和一对挡板;所述滑动通槽开设在母装配盒侧面并将母装配盒相对的两面贯穿,一对挡板与滑动通槽滑动配合,围板抵在一对挡板下侧,通过将母装配盒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使得不同种类昆虫能够进入不同位置,然后在取出,使得昆虫实验更加方便,并且昆虫能在母装配盒内得到培养,方便实验实用。
[0011]进一步的,第一个所述隔离组件中的开口通槽直径大于第二个所述隔离组件中的开口通槽直径,通过限定上侧的开口通槽直径大于下侧的开口通槽直径,使得工作人员在调控室更加方便。
[0012]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套筒为透明波纹管,通过将衔接套筒设计为透明波纹管,从而方便人工调节快门机构,观察快门机构打开程度,并且方便观察捕捉情况.进一步的,所述子装配盒顶部环形固定安装有多个弧形板,通过多个弧形板对不同形状的树木枝干进行抓牢,或者不同位置进行固定安装更加方便。
[001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弧形板靠近子装配盒的一面均安装有LED灯,通过利用LED灯在夜晚进行发光,从而在夜晚吸引昆虫,实现长时间工作,提高扑捉效率。
[0014]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弧形板远离子装配盒的一面均安装有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在白天进行电力储存,为夜晚发光进行准备,更加环保。
[0015]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的方法,其方法步骤为:第一步:将子装配盒挂起到指定位置,然后将引诱剂放入隔离组件内;第二步:转动上下两侧的齿轮使得传动齿传动,然后快门机构开始转动,从而开口通槽组合完成形成不同阶级的通过直径,供不同体积的昆虫通过或者阻挡;第三步:当昆虫捕捉完成后,取下子装配盒,然后将螺纹套筒和母装配盒连接,然后驱动齿轮使得传动齿传动,然后快门机构开始转动,从而快门机构打开,昆虫自行进入母装配盒内。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将隔离组件设计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然后控制快门机构打开的大小控制不同体积的昆虫,完成分类筛选,通过将子装配盒与母装配盒连接上将快门机构完全打开,利用昆虫的自主行动力以及人工外界刺激,将昆虫诱导进入母装配盒内,然后在完全闭合子装配盒,从而完成昆虫自动转移,使得转移更加方便,避免人工转移对昆虫的伤害。
[0017](2)本方案通过手动控制花键杆,然后配合齿轮调节快门机构,使得调控更加容易
控制,不会出现电控元件节省成本便于维护。
[0018](3)本方案通过加上两个或者多个螺纹杆来配合稳定子装配盒,并且还可以通过转动螺母来控制衔接套筒的伸缩长度,从而进行调控是否需要多种类昆虫捕捉。
[0019](4)本方案通过将母装配盒内部空间进行分割,使得不同种类昆虫能够进入不同位置,然后在取出,使得昆虫实验更加方便,并且昆虫能在母装配盒内得到培养,方便实验实用。
[0020](5)本方案通过将衔接套筒设计为透明波纹管,从而方便人工调节快门机构,观察快门机构打开程度,并且方便观察捕捉情况。
[0021](6)本方案通过利用LED灯在夜晚进行发光,从而在夜晚吸引昆虫,实现长时间工作,提高扑捉效率,并且利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在白天进行电力储存,为夜晚发光进行准备,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隔离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竖向顺序排列的子装配盒(1)、第一个隔离组件(2)、衔接套筒(6)、第二个隔离组件(2)、螺纹套筒(12)和母装配盒(11);所述螺纹套筒(12)和母装配盒(11)螺纹配合,子装配盒(1)开设有供昆虫进入的通孔;所述隔离组件(2)包括隔离壳(21)、快门机构(22)、开口通槽(23)和驱动机构(4);所述快门机构(22)安装在隔离壳(21)内,隔离壳(21)与子装配盒(1)内的空间连通,开口通槽(23)开设在快门机构(22)中能够闭合的扇叶上,便于供昆虫进入;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转动安装在隔离壳(21)内的齿轮(43)和传动齿(44);所述传动齿(44)安装在快门机构(22)中能够转动的外圆环上,齿轮(43)转动安装在隔离壳(21)内并与传动齿(44)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还包括花键杆(41)和限位块(42);所述限位块(42)固定安装在花键杆(41)上,花键杆(41)与齿轮(43)花键配合,隔离壳(21)上开设有供花键杆(41)伸入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离组件(2)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螺纹杆(31)和螺母(32);所述螺纹杆(31)和隔离壳(21)螺纹配合,螺母(32)转动安装在隔离壳(21)外部并与螺纹杆(31)螺纹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装配盒(11)内设有隔断机构(5);所述隔断机构(5)包括隔断板(51)和围板(54);所述母装配盒(11)底板能够分离,围板(54)固定安装在母装配盒(11)底板上,围板(54)与母装配盒(11)侧面滑动配合,隔断板(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滕莹舒金平张亚波李志红李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