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引导隔板的自动接线柱和包括这种接线柱的电气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95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两个电导体连至同一电位的自动接线柱(100),其包括:用于连至所述电位并限定用于所述电导体的两个导电芯的接收室(101)的金属体部(110),用于使所述导电芯穿过以嵌入所述接收室中的进入开口(114)以及基本垂直于所述进入开口的平面延伸以将所述接收室分成两个部分的分隔隔板(116)。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分隔隔板与所述体部形成一个整体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电连接的自动接线柱,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将两个电导体连接到同一电位的自动接线柱,该接线柱包括金属体部,用于连至所述电位以及限定用于两个电导体的导电芯 的接收室;进入开口,用于使所述导电芯穿过以嵌入所述接收室中;基本 垂直于所述进入开口的平面延伸以将所述接收室分成两个部分的分隔隔 板;以及嵌在所述体部上的施压装置,该施压装置适于在所述分隔隔板的 两侧弹性压靠所述导电芯以使该导电芯与所述体部保持接触。这种连接接线柱有利地结合入模块化电气设备中,所述模块化电气设 备为用于与同 一支承件上的另 一模块化电气设备的一侧衔接放置的设备。这特别是如下的一些电气设备的情况接线柱、开关、断路器、遥控 开关或者在保护壳内部在导轨上排齐的延时器,所述保护壳例如是机拒、 机箱或箱体。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其绝缘箱体容纳这种自动连接接线柱。
技术介绍
在接纳两个电导体的上述类型的自动接线柱中,内部接收室的体积应 当足以容纳电导体的导电芯。双重接收室的进入开口因而足以允许穿过所 述开口将所述导电芯并排引入所述接收室中,为了将每个电导体连接到这种自动接线柱,穿过该接线柱的进入开口 而引入电导体的已露出的导电芯,以^t该导电芯致使接线柱的施压装置弹 性变形,该施压装置则弹性压靠该导电芯以使其紧贴接线柱的金属体部。由于这种导体的连接是"盲目"进行的,因此所述接线柱包括用于更 好地将导体的导电芯引向所述接线柱的接触部分以及避免其中 一个导体的 不适当引入妨碍另 一导体的引入或导致该另 一导体的不良定位的装置。导体在自动接线柱中的不良定位导致接线柱与该导体的导电芯之间的 不良电接触,这则会造成导体温度升高甚至最后起火的危险。用于将导体引入双重自动接线柱中的已知装置包括嵌入容纳所述自动 接线柱的箱体中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隔板。已知地,对每个自动接线柱使用三个平行隔板,即,置于接线柱接收 室的进入开口两侧的两个侧向隔板以及一最重要的一将接线柱的所述接收 室分成两个部分的中心隔板。绝缘中心隔板在构成双重接线柱的电气设备的部件中的安装在实施上 相当复杂并且阻碍了该部件的称为"堆叠"的安装。另夕卜,特别从文献DE 101 34 417和WO 2005/122335中知道另一种自 动接线柱,在该接线柱中,金属体部和适于将导体的导电芯按压在接线柱 体部上的施压装置形成单个的整体构件。因此,在这种接线柱中,安^A员必须例如借助于工具的尖端实际介 入所述施压装置,从而使其变形以便能将导体的导电芯引入所述接线柱的 接收室中。然后,安装人员释放所述施压装置上产生的变形以便该施压装 置压靠被引入所述接收室中的导电芯,从而保持其紧贴所述接线柱的金属 体部。这里,不存在导体的导电芯至所述接线柱中的"盲目"引入,因为所 述施压装置没有设置成由通过接线柱ii^开口的导电芯引起弹性变形。因 此,不存在导体的导电芯被不适当地引入接线柱中并妨碍另一导体的导电 芯至所述接线柱中的引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如导言中定义的自动接 线柱,其中所述分隔隔板与所述体部形成一个整体构件(一体式构件)。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接线柱的优选特征,所述分隔隔板穿过所述进入开口以在该进入开口的两侧延伸,其中一侧在所述接收室的内部,而另一侧 在所述接收室的外部。因此,有利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接线柱中,所述分隔隔板更好地 深度引导每个电导体的导电芯至所述接线柱的接触部分。这种分隔隔板限 制其中一个导体在所述接线柱中穿过时的定位,并因此避免导体与该接线 柱之间的任何不良电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的其它非限制性的有利特征如下 一所述分隔隔板通过爪状部连接至所述体部的侧向边缘; -所述分隔隔板包括嵌在一凹口中的部分,该凹口设置在限定所述进入开口的边缘中,以将分隔隔板在所述接收室中保持就位;-所述体部具有金属片的形状,该金属片具有电连接的后部和所述进入开口所属的前部,该前部通过肘形部分而与所述后部相连,所述接收室限定在所述金属片的前部与后部之间;-所述施压装置包括弹簧片,该弹簧片嵌在构成所述体部的金属片的所述前部的前表面上,以便挂在所述进入开口的边缘上,所述弹簧片在其长度的一部分上裂开以分成两个小弹簧片,这两个小弹簧片定位在所述分隔隔板的两侧,并且其自由端部适于压靠(按压)穿过所述i^A开口嵌入的导电芯;以及-构成所述体部的金属片的所述前部具有压靠所述弹簧片的支柱。 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电气设备,其包括容纳所述自动接线柱并包括两个 内通道的绝缘箱体,所述两个内通道的一个端部通往所述箱体的表面,而 另一个端部在所述分隔隔板的一侧通往与自动接线柱的进入开口相反的方 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的有利特征,在所述自动接线柱的进入开口的 两侧配备有与所述分隔隔板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绝缘材料引导隔板。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是模块化设备,其箱体是通过堆叠绝 缘隔板而构成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面参考附图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描述,将很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在附图中-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设备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2是^L据本专利技术的四分之三自动接线柱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自动接线柱的侧面透视示意图,其中嵌有电导体; -图4是图2的自动接线柱的侧面透视示意图,其配备有用于压靠嵌入所述接线柱中的电导体的导电芯的施压装置;以及—图5是显示将图4所示的接线柱插入电气设备箱体中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模块化电气设备,其包括大体上为矩形的板状绝缘箱体10。 该箱体10包括凸出于该箱体高度的两个平行的侧向主表面17、前表面11、后表面12、垂直于所述侧向主表面17的上横向表面13和下横向表面14。在两个侧向主表面17之间存在一定的宽度,该宽度等于约18mm的 基板宽度的一倍或几倍,该基板称为基板模块。箱体10以常规方式在其后表面12中包括缺口 12A,以用于在导轨(未 显示)上安装电气设备。箱体10的平行于后表面12的前表面11在中间区域凸出地包括正面部 分11A,当箱体10例如在电气拒中安放在导轨上时,该箱体通过该正面部 分穿过腹板(未显示)的窗而显露在所述腹板之外。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示例,箱体10是通过堆叠多个绝缘隔板而构成 的。所述隔板具有彼此相连的侧向主表面,所述隔板的各层通过堆叠而构 成所述箱体的所述前表面、后表面、上横向表面和下横向表面。然而根据未示出的其它实施例,可以设想所述箱体由两个一半厚度的外壳在中间接合平面内通过其边缘组装而构成,每个外壳包括该箱体的一 侧向主表面。如图1和5所示,箱体10容纳有电连接自动接线柱100,以用于通过 来自电网的电导体对所述电气设备供电。如图2至5更具体地示出的,每个自动接线柱100都是允许两个电导 体1连接到同一电位的双重接线柱。该接线柱包括金属体部110和进入开口 114,所述金属体部用于连接 所述电位、限定用于所述电导体1的两个导电芯1B的接收室101,所述进 入开口用于使所述导电芯1B穿过以嵌入所述接收室101中。体部110在这里是折叠并切割的金属片的形式,从而一方面形成电连 接至所述电气设备的电气元件上的后部111,另一方面形成iiX开口 114 所属的、通过肘形部分113连至所述后部111的前部112,所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两个电导体(1)连接到同一电位的自动接线柱(100),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电位并且限定所述电导体的两个导电芯(1B)的接收室(101)的金属体部(110),用于使所述导电芯穿过以嵌入所述接收室中的进入开口(114),基本垂直于所述进入开口的平面延伸以将所述接收室分成两个部分的分隔隔板(116)和支承在所述体部(110)上的施压装置(120),该施压装置适于在所述分隔隔板(116)的两侧弹性压靠所述导电芯以保持该导电芯与所述体部(110)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隔板(116)与所述体部(110)形成一整体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科顿B皮若尔
申请(专利权)人:勒格朗法国公司勒格朗合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