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釜作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752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釜作业系统,包括反应釜,还包括供水罐、高压清洗泵、高压软管、绞盘、升降驱动电机、停放仓、切断阀、清釜喷头以及PLC控制器;其中,高压清洗泵的进水口与供水罐出水口连接,高压软管盘绕在绞盘上且一端与高压清洗泵的出水口连接;停放仓设置在反应釜的上方,停放仓底部与反应釜顶部通过切断阀密封连接,绞盘设置在停放仓上方,升降驱动电机设置在绞盘的一侧驱动绞盘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对反应釜内壁粘壁物料进行自动清洗,提高聚合釜换热效率、树脂产品热稳定性及聚合釜产能。树脂产品热稳定性及聚合釜产能。树脂产品热稳定性及聚合釜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釜作业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清釜作业
,特别是涉及一种清釜作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内壁清理作业过程中,清理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手持高压水枪冲洗、砂纸打磨来完成。上述清理方式应用于聚氯乙烯生产用反应釜时,存在以下问题:反应釜内存储有危险介质,人工清理前需要置换分析达到受限空间作业合格标准,相连危险介质管线加装盲板有效隔绝,清理前工作量大;并且需要在反应釜内搭设脚手架以便于清理,但是脚手架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砂纸打磨反应釜内壁容易破坏光洁度,清理后容易造成反应釜内壁粘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釜作业系统。
[0004]本技术实施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釜作业系统,包括反应釜,还包括供水罐、高压清洗泵、高压软管、绞盘、升降驱动电机、停放仓、切断阀、清釜喷头以及PLC控制器;其中,
[0005]高压清洗泵的进水口与供水罐出水口连接,高压软管盘绕在绞盘上且一端与高压清洗泵的出水口连接;
[0006]停放仓设置在反应釜的上方,停放仓底部与反应釜顶部通过切断阀密封连接,绞盘设置在停放仓上方,升降驱动电机设置在绞盘的一侧驱动绞盘转动;
[0007]停放仓内设有升降框架,升降框架内设置有连杆,升降框架内位于连杆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气缸,连杆的底端铰接有摆臂,两侧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摆臂的两侧铰接,清釜喷头设置在摆臂底端,连杆和摆臂为中空结构,高压软管的另一端由停放仓顶部进入依次穿过连杆、摆臂与清釜喷头连接,高压软管经连杆和摆臂带动升降框架整体升降,停放仓顶部设置有转动驱动马达,转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穿入停放仓内,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传动齿轮,停放仓顶部内壁上间隔设置有一圈导向轮,升降框架顶部设置有环形齿条,升降框架上升至停放仓顶部后进入导向轮内且环形齿条与传动齿轮相啮合;
[0008]PLC控制器与高压清洗泵、升降驱动电机、切断阀、驱动气缸以及转动驱动马达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PLC控制器自动控制升降驱动电机运行从而高压软管带动升降框架在反应釜内升降,升降过程中控制高压清洗泵供水,进而经过清釜喷头对反应釜的内壁进行冲洗,冲洗过程中可以通过两侧驱动气缸反向运行从而带动摆臂进行摆动来针对反应釜的顶部和底部的斜面段进行冲洗,此外升降框架上升至停放仓顶部卡入导向轮内之后,还可以通过转动驱动马达来带动升降框架转动从而改变清洗路径;完成对反应釜的自动清洗。
[0010]可选的,还包括触摸屏和现场操作盘,现场操作盘上设置有操作按钮和状态指示
灯;
[0011]触摸屏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与操作按钮以及状态指示灯连接。
[0012]可选的,停放仓内位于升降框架的上升路径上设置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与PLC控制器连接。
[0013]可选的,停放仓上在高压软管进入位置处设置有橡胶气囊型密封装置环抱高压软管,橡胶气囊型密封装置与气源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密封电磁阀,密封电磁阀与PLC控制器连接。
[0014]可选的,停放仓内设置有仓内喷水管道,仓内喷水管道上设置有喷水电磁阀,喷水电磁阀与PLC控制器连接。
[0015]可选的,停放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抽气管道,抽气管道上设置有抽气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和抽气电磁阀与PLC控制器连接。
[0016]可选的,供水罐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供水罐的补水管道上设置有供水电磁阀,液位传感器、供水电磁阀与PLC控制器连接。
[0017]可选的,高压清洗泵的进水口与供水罐出水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增压泵,增压泵与PLC控制器连接。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釜系统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停放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气缸安装结构示意;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动驱动马达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摆臂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场操作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反应釜1、供水罐2、高压清洗泵3、高压软管4、绞盘5、升降驱动电机6、停放仓7、切断阀8、清釜喷头9、驱动气缸10、摆臂11、转动驱动马达12、传动齿轮13、导向轮14、橡胶气囊型密封装置15、液位传感器16、增压泵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8]参见图1

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釜作业系统,包括反应釜1,还包括供水罐2、高压清洗泵3、高压软管4、绞盘5、升降驱动电机6、停放仓7、切断阀8、清釜喷头9以及PLC控制器;其中,
[0029]高压清洗泵3的进水口与供水罐2出水口连接,高压软管4盘绕在绞盘5上且一端与高压清洗泵3的出水口连接;
[0030]停放仓设置在反应釜的上方,停放仓底部与反应釜顶部通过切断阀密封连接,绞盘设置在停放仓上方,升降驱动电机设置在绞盘的一侧驱动绞盘转动;
[0031]停放仓7内设有升降框架,升降框架内设置有连杆,升降框架内位于连杆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气缸10,连杆的底端铰接有摆臂11,两侧驱动气缸10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摆臂11的两侧铰接,清釜喷头9设置在摆臂11底端,连杆和摆臂11为中空结构,高压软管4的另一端由停放仓顶7部进入依次穿过连杆、摆臂11与清釜喷头9连接,高压软管4经连杆和摆臂11带动升降框架整体升降,停放仓7顶部设置有转动驱动马达12,转动驱动马达12的输出轴穿入停放仓7内,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传动齿轮13,停放仓7顶部内壁上间隔设置有一圈导向轮14,升降框架顶部设置有环形齿条,升降框架上升至停放仓7顶部后进入导向轮14内且环形齿条与传动齿轮相啮合;
[0032]PLC控制器与高压清洗泵3、升降驱动电机6、切断阀8、驱动气缸10以及转动驱动马达12连接。
[0033]在实施中,供水罐2规格可以为φ750mm
×
2000mm,容积883L,高压清洗泵3形式可以为柱塞式,进口压力2~6bar,出口压力520bar;高压软管4规格可以为DN20,PN800,长度13米;停放仓7用于停放高压清釜喷头9,设计压力1.1bar,设计温度100℃。升降框架可以为圆筒状,停放仓7内设置有供升降框架升降导向用的滑道,升降框架可以在滑道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釜作业系统,包括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罐、高压清洗泵、高压软管、绞盘、升降驱动电机、停放仓、切断阀、清釜喷头以及PLC控制器;其中,高压清洗泵的进水口与供水罐出水口连接,高压软管盘绕在绞盘上且一端与高压清洗泵的出水口连接;停放仓设置在反应釜的上方,停放仓底部与反应釜顶部通过切断阀密封连接,绞盘设置在停放仓上方,升降驱动电机设置在绞盘的一侧驱动绞盘转动;停放仓内设有升降框架,升降框架内设置有连杆,升降框架内位于连杆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气缸,连杆的底端铰接有摆臂,两侧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摆臂的两侧铰接,清釜喷头设置在摆臂底端,连杆和摆臂为中空结构,高压软管的另一端由停放仓顶部进入依次穿过连杆、摆臂与清釜喷头连接,高压软管经连杆和摆臂带动升降框架整体升降,停放仓顶部设置有转动驱动马达,转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穿入停放仓内,输出轴的端部设置有传动齿轮,停放仓顶部内壁上间隔设置有一圈导向轮,升降框架顶部设置有环形齿条,升降框架上升至停放仓顶部后进入导向轮内且环形齿条与传动齿轮相啮合;PLC控制器与高压清洗泵、升降驱动电机、切断阀、驱动气缸以及转动驱动马达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釜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王增强卫驳郑东新孟令环张朋飞陈福新桑兆虎刘峥高金辉杨爱娜常书红宁文龙范煜婕李建辉李宏刚李志刚吴皓窦玉龙刘立平张胜男杜杰王晓光郑雨欣汪进秋张克强曹利全刘靖璐刘跃新杨彬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