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合成(S)-3-(二甲氨基)-1-(2-噻吩基)-1-丙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77314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合成(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合成(S)
‑3‑
(二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合成(S)
‑3‑
(二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
‑3‑
(二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英文名称:(s)
‑3‑
(dimethylamino)
‑1‑
(2

thienyl)
‑1‑
propanol,它是抗抑郁药度洛西汀的重要中间体。
[0003]度洛西汀(Duloxetine),化学名为(S)-N-甲基-3-(1-萘氧基)-3-(2-噻吩)-1-丙胺),是由美国礼来公司(Elililly)和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inger Ingelheim)合作开发的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是一种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吸收抑制剂(SNRIs),它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主要用于治疗重型抑郁症,也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及女性中至重度应激性尿失禁的治疗;随着全球抑郁人数越来越多,对于高效低毒的抗抑郁药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度洛西汀相比于其他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氟西汀和瑞波西汀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少的不良反应,且具有多样的治疗活性,因而销量较高,常年占据全球抗抑郁药销量榜前五,为此,众多研究者致力于度洛西汀及其中间体的合成路线的探索,旨在寻找一条经济、环保、操作简单以及高收率的合成路线。
[0004]度洛西汀作为一种多功能手性药物,仅(S)

型对映体具有药物活性,合成光学纯度高的(S)

度洛西汀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合成度洛西汀时需要使反应向生成S型产物的方向进行,尽量避免生成R型产物,以减少原料浪费,提高产品质量。
[0005](S)

度洛西汀较为普遍的合成路线如下:
[0006][0007]其中第(Ⅳ)步的(S)
‑3‑
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作为合成度洛西汀的关键手性中间体,已成为众多研究者近年来关注热点;目前关于合成关键中间体(S)
‑3‑
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报道较多,但大部分都是采用化学方法,但在实现该途径的化
学还原法中,由于需要钉金属催化剂催化下通入氢气反应,其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并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利用手性拆分剂作为拆分试剂的化学拆分法,其得率通常较低,并会有大量的R异构体难以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性差,也不能作为主要生产方法;目前报道的各类化学法通常都有反应副产物多、反应步骤繁杂、能耗大或经济性差等问题,所以利用生物酶法催化制备(S)
‑3‑
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因其高效率、合成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绿色节能等优点在合成(S)
‑3‑
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方面具有更好的潜能
[0008]现在也已公布了一些生物催化制备(S)
‑3‑
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但部分采取了用有机溶剂异丙醇作为供氢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毒性副产物丙酮,或为了增大底物N

甲基
‑3‑
羰基
‑3‑
(2

噻吩基)丙酰胺的溶解度,引入有机溶剂DMSO,如专利US8426178、CN 110923277 A/B、CN 103740738 B等;部分仅选用NADH/NADPH作为供氢体,成本较高且产率不佳,如专利CN 111979207 A;大部分能达到的底物浓度较低且反应时间长,如专利US patent2008/0220484A1、CN 103421854 A等;还有部分尽管采取酶催化方法制备目的产物,其步骤仍然繁琐,如专利CN 112126663 A。
[0009]总体而言,各种生物催化制备(S)
‑3‑
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相比较化工合成方法在安全、操作、环境友好和收率方面都有不同提升;但都如上文所述,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多数生物催化合成(S)
‑3‑
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还无法做到大规模的工业应用;对于(S)

度洛西汀关键手性中间体的生物制备法还需更多探索,发掘更多有潜力的备用酶源,以获得更丰富的生物催化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羰基还原酶,提供一种耗时短、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
[0011]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0012]一种羰基还原酶,所述羰基还原酶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DQ ID NO.1、SEDQ ID NO.2、SEDQ ID NO.3、SEDQ ID NO.4、SEDQ ID NO.5、SEDQ ID NO.6。
[0013]优选的,所述羰基还原酶的SEDQ ID NO.1、SEDQ ID NO.2、SEDQ ID NO.3、SEDQ ID NO.4、SEDQ ID NO.5、SED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如SEDQ ID NO.7~SEDQ ID NO.12所示。
[0014]一种合成(S)
‑3‑
(二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以3

二甲氨基
‑1‑
(

噻吩基)
‑1‑
丙酮盐酸盐为原料在无机盐溶液环境中加入前述所述的羰基还原酶、葡萄糖脱氢酶组合物、辅酶因子、供氢体,在25

40℃、pH值为6.8

7.2条件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S)
‑3‑
(二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
[0016]优选的,所述的无机盐溶液选自PBS缓冲液或三乙醇胺缓冲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羰基还原酶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DQ ID NO.1、SEDQ ID NO.2、SEDQ ID NO.3、SEDQ ID NO.4、SEDQ ID NO.5或SEDQ ID NO.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羰基还原酶的SEDQ ID NO.1、SEDQ ID NO.2、SEDQ ID NO.3、SEDQ ID NO.4、SEDQ ID NO.5、SEDQ ID NO.6的氨基酸序列所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如SEDQ ID NO.7~SEDQ ID NO.12所示。3.一种合成(S)
‑3‑
(二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3

二甲氨基
‑1‑
(

噻吩基)
‑1‑
丙酮盐酸盐为原料在无机盐溶液环境中加入权利要求1所述的羰基还原酶、葡萄糖脱氢酶组合物、辅酶因子、供氢体,在25

40℃、pH值为6.8

7.2条件下反应得到目标产物(S)
‑3‑
(二甲氨基)
‑1‑
(2

噻吩基)
‑1‑
丙醇。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晓侯学雯杨玉梅叶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