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717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包括固定安装在铰支座中的固定装置、与固定装置铰接连接的爬梯装置、锁定爬梯装置的锁定装置、以及一端连接在爬梯装置上的安全绳索,所述安全绳索的另一端连接在铰支座上或铰支座边侧墩墙上;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固定在爬梯装置上的第一锁定环、固定在所述墩墙上的第二锁定环、以及锁紧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固定装置、爬梯装置、锁定装置、安全绳索,当底孔弧门需要检修时,检修人员松开安全绳索使爬梯装置逆时针转动,使爬梯装置的端部与底孔弧门的弧门支臂搭接,检修人员通过爬梯装置从铰支座攀爬到弧门支臂上,进而从弧门支臂移动到底孔弧门处进行检修,安全性高、避免了安全隐患。了安全隐患。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运行中安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水电工程中溢洪道等泄水建筑采用底孔泄流时,由于底孔弧门需要频繁开启关闭,因此其弧门铰支座至弧门支臂无法采用固定的连接装置。如图3所示,底孔弧门包括安装在铰支座上的底孔弧门铰接板、铰接在底孔弧门铰接板上的弧门支臂、固定在弧门支臂端部弧门主体、以及固定在弧门支臂上的支臂护栏。当弧门需要检修时,工作人员需自弧门铰支座移至弧门支臂并沿支臂移动至弧门处,由于铰支座混凝土已浇筑完成,目前会通过临时搭设木板等连接弧门铰支座与弧门支臂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危险性较大,若弧门检修频繁时将极大增加工作人员通行时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临时搭设木板等连接弧门铰支座与弧门支臂,危险性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铰支座(1)中的固定装置、与固定装置铰接连接的爬梯装置(5)、锁定爬梯装置(5)的锁定装置(6)、以及一端连接在爬梯装置(5)上的安全绳索(3),所述安全绳索(3)的另一端连接在铰支座(1)上或铰支座(1)边侧墩墙(2)上;所述锁定装置(6)包括固定在爬梯装置(5)上的第一锁定环(601)、固定在所述墩墙(2)上的第二锁定环(602)、以及锁紧件(603);当所述爬梯装置(5)位于收起位置时,所述爬梯装置(5)远离底孔弧门(4)的弧门支臂(402),所述第一锁定环(601)与第二锁定环(602)通过锁紧件(603)紧固连接;当所述爬梯装置(5)绕固定装置转动至放下位置时,所述锁紧件(603)解除第一锁定环(601)与第二锁定环(602)的紧固连接,所述爬梯装置(5)的端部与底孔弧门(4)的弧门支臂(402)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装置(5)包括若干根底部框架杆(501)、护栏(502)、以及若干根底部连接杆(503),所述护栏(502)竖向固定在底部框架杆(501)上,若干根所述底部连接杆(503)固定连接在相邻底部框架杆(501)之间,所述底部框架杆(501)与固定装置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溢洪道底孔弧门铰支座至底孔弧门的翻转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与爬梯装置(5)之间还设置有连接装置(7),所述连接装置(7)包括连接板(704)、若干块开设有通孔(702)的立板(701)、以及转轴(703),所述立板(701)安装在固定装置上,所述连接板(704)与爬梯装置(5)的底部框架杆(501)固定连接,所述立板(701)与连接板(704)通过转轴(703)、通孔(702)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恒星陆雍容刘宏陈伟张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