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76823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涉及机场工程领域,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驱动结构,第一管体上设有第一集水孔;第二管体套设在第一管体外;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活动连接;第二管体上设有第二集水孔;驱动结构用于调控第一集水孔相对于第二集水孔所处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驱动结构对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作业状态的调控,使得第一集水孔与第二集水孔分别实现相交错或相连通的作业状态。进而实现对下渗或不渗模式的自主控制。可以通过利用飞行区内的土面区实现对雨水的分散或滞留,从而达到调峰、错峰的目的。峰的目的。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机场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市政行业的深入贯彻,其核心“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缓解城市内涝、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程性措施。同样地,在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理念的有力推动下,如何全面、有效的建立平安、绿色的海绵机场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热点。
[0003]平安机场中,内涝安全是一项核心要求;这便对机场内如何利用调蓄池实现错峰、调蓄、净化、回用提出了问题。
[0004]民用机场飞行区占地面积巨大,部分枢纽机场甚至可以达到10km2之巨,与此同时,飞行区内又存在大量的土面区,传统的飞行区排水设计以快排为主,这导致末端排涝除险设备设施在雨峰到来时承担极大的负荷,也由此产生了一定风险。
[0005]综上所述,如何减轻机场飞行区排涝除险设备设施在雨峰到来时承担的负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及布设方法,以减轻机场飞行区排涝除险设备设施在雨峰到来时承担的负荷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包括:
[0008]第一管体,上设有第一集水孔;
[0009]第二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管体上设有第二集水孔;
[0010]驱动结构,用于调控所述第一集水孔相对于所述第二集水孔所处的位置。
[0011]优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
[0012]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0013]驱动电机,与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第一管体产生运动
[0014]控制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0015]优选地,还包括包裹于所述第二管体外的透水结构层。
[0016]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的液位测量机构;所述液位测量机构用于测量雨水的液位高度。
[0017]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结构的检查井。
[0018]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管体的渗水填充层。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水孔、第二集水孔分别设有若干个;或/和所述第一集水孔的
形状为条状;或/和
[0020]所述第二集水孔的形状为条状。
[00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一、确定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埋设位置;所述埋设位置的选点包括:飞行区下凹的土面区;
[0023]步骤二、在所述埋设位置挖坑,然后将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埋设在坑内;然后采用渗水填充层回填;
[0024]步骤三、布设检查井,在所述检查井内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作业状态的驱动结构。
[00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及布设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驱动结构对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作业状态的调控,使得第一集水孔与第二集水孔分别实现相交错或相连通的作业状态。进而实现对下渗或不渗模式的自主控制。可以通过利用飞行区内的土面区实现对雨水的分散或滞留,从而达到调峰、错峰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中第一管体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所采用的第二管体与渗水填充层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中:1、第一管体;11、第一集水孔;2、第二管体;21、第二集水孔;3、驱动结构;31、连接件;32、驱动电机;33、控制件;4、透水结构层;5、液位测量机构;6、检查井;7、渗水填充层;8、原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如果能够有效利用飞行区分散的土面区实现人为可控的分散滞蓄,将会在一定程
度上分散峰值径流,压低径流峰值,错峰外排,从而极大的分担末端设施负荷,降低机场下游的风险。
[003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以及驱动结构3,第一管体1上设有第一集水孔11;第二管体2套设在第一管体1外;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活动连接;第二管体2上设有第二集水孔21;驱动结构3用于调控第一集水孔11相对于第二集水孔21所处的位置。
[0035]将第二管体2套设在第一管体1外,使得第一管体1能相对与第二管体2运动,使得第一集水孔11与第二集水孔21能实现:1、第一集水孔11与第二集水孔21相交错;2、第一集水孔11与第二集水孔21相连通两种作业状态。第一集水孔11与第二集水孔21的作业状态可通过驱动结构3实现。
[0036]更具体的是,降雨初期,第一集水孔11、第二集水孔21相交错,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组成的管体结构不集水,汇集的雨水流入土面区,一部分下渗,一部分积存。当土面区积存的积水汇集到一定程度时,驱动结构3驱动第一管体1相对于第二管体2产生运动,使得第一集水孔11与第二集水孔21相连通,使得土面区的积水快速涌入第一管体1内,从而实现对积水的排放。当积水排完后,驱动结构3可驱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产生相互运动,使得第一集水孔11与第二集水孔21再次回至交错状态。
[003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驱动结构3对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作业状态的调控,使得第一集水孔11与第二集水孔21分别实现相交错或相连通的作业状态。进而实现对下渗或不渗模式的自主控制。可以通过利用飞行区内的土面区实现对雨水的分散或滞留,从而达到调峰、错峰的目的。
[0038]驱动结构3驱动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相对运动的作业方式包括:1、驱动结构3驱动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1),上设有第一集水孔(11);第二管体(2),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1)外;所述第二管体(2)与所述第一管体(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管体(2)上设有第二集水孔(21);驱动结构(3),用于调控所述第一集水孔(11)相对于所述第二集水孔(21)所处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连接件(31),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驱动电机(32),与所述连接件(31)的自由端连接;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31)带动第一管体(1)产生运动控制件(33),与所述驱动电机(3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源头减排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件(33)电连接的液位测量机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琛
申请(专利权)人: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