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75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壳体,壳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收容腔,壳体的背面设有第一光致变色区、第二光致变色区和第三光致变色区;其中,第一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25mW/m2,第二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75mW/m2,第三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175mW/m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保护壳,通过第一光致变色区、第二光致变色区和第三光致变色区的设置,能够用于检测紫外线的强度,用户可以根据各变色区的变色情况来判断室外的紫外线强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晒措施。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晒措施。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晒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机保护壳


[0001]本技术是关于手机配件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手机保护壳。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便携式的通讯和娱乐工具,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手机免受污染和磨损,通常会给手机套上手机保护壳,但现有的手机保护壳功能设计单一。
[000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手机保护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其具有检测紫外线强度的功能,以提醒用户采取防晒措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收容腔,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第一光致变色区、第二光致变色区和第三光致变色区;其中,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25mW/m2,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75mW/m2,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175mW/m2。
[000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和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变色前呈无色,并且变色后呈不同颜色。
[000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变色后呈绿色,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变色后呈黄色,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变色后呈红色。
[0009]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和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均呈矩形,并且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和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的面积不同。<br/>[0010]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
[00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侧框,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框共同界定所述收容腔。
[00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手机摄像头对应的相机孔。
[001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框上设有开关按键部、音量按键部和数据线开槽。
[00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角部呈圆角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手机保护壳,通过第一光致变色区、第二光致变色区和第三光致变色区的设置,能够用于检测紫外线的强度,用户可以根据各变色区的变色情况来判断室外的紫外线强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晒措施;并且第一光致变色区、第二光致变色区和第三光致变色区是利用光致变色材料实现变色的,而无需采用电子检测方
法,操作简单,紫外线强度结果显示更加直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手机保护壳的后视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手机保护壳的前视图。
[0018]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壳体,11

收容腔,12

底板,13

侧框,14

相机孔,15

开关按键部,16

音量按键部,17

数据线开槽,21

第一光致变色区,22

第二光致变色区,23

第三光致变色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1]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手机保护壳,其包括壳体1,该壳体1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收容腔11,壳体1的背面设有第一光致变色区21、第二光致变色区22和第三光致变色区23。
[0023]其中,第一光致变色区21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25mW/m2,第二光致变色区22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75mW/m2,第三光致变色区23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175mW/m2。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手机保护壳上的第一光致变色区21、第二光致变色区22和第三光致变色区23可以对室外的紫外线强度进行检测,用户可以根据变色情况来判断室外的紫外线强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晒措施。
[0025]当仅有第一光致变色区21发生变色时,表明此时的紫外线强度介于25mW/m2至75mW/m2之间,说明此时的紫外线强度较弱,对人体并无太大的影响。当仅有第一光致变色区21和第二光致变色区22发生变色时,表明此时的紫外线强度介于75mW/m2至175mW/m2之间,说明此时的紫外线强度中等,此时如果外出需要做好防护。当第三光致变色区23发生变色时,表明此时的紫外线强度高于175mW/m2,说明此时的紫外线强度较高,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
[0026]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光致变色区21、第二光致变色区22和第三光致变色区23变色前呈无色,并且变色后呈不同颜色。具体的,第一光致变色区21变色后呈绿色,第二光致变色区22变色后呈黄色,第三光致变色区23变色后呈红色,以方便用户根据颜色来判断对应的紫外线强度,起到更明显的指示作用。
[0027]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光致变色区21、第二光致变色区22和第三光致变色区23均呈矩形,并且第一光致变色区21、第二光致变色区22和第三光致变色区23的面积不同。具体的,第一光致变色区21的面积小于第二光致变色区22,第二光致变色区22的小于第三光致变色区23。第一光致变色区21、第二光致变色区22和第三光致变色区23可以以类似于信号格的方式进行排布,以形成更明显的指示效果。
[0028]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光致变色区21、第二光致变色区22和第三光致变色区23可以由添加光致变色化合物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单体形成,可通过现有的手机壳生产工艺将前述树脂单体与手机壳结合形成。其中,可以通过调整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来调节各个光致变色区的变色难易程度,因为紫外线吸收剂的存在会与光致变色化合物竞争,所以紫外线吸收剂越多则变色所需的紫外线强度越高。
[0029]具体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以是偶氮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俘精酸酐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和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是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丙二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草酰苯胺类紫外线吸收剂、苯甲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等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底板12和侧框13,该底板12和侧框13共同界定收容腔11。底板12上设有与手机摄像头对应的相机孔14。侧框13上设有开关按键部15、音量按键部16和数据线开槽17。壳体1的角部呈圆角设置。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收容腔,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第一光致变色区、第二光致变色区和第三光致变色区;其中,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25mW/m2,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75mW/m2,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的变色条件为紫外线强度超过175mW/m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和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变色前呈无色,并且变色后呈不同颜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致变色区变色后呈绿色,所述第二光致变色区变色后呈黄色,所述第三光致变色区变色后呈红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鹏甘家安王卓宋熊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甘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