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轴连接器的生产工艺,更具体地说, 一种同轴连接器外壳的 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左部是圆形壳主体101 ,右部是基座102。 传统是是一人控制一台车床或者铣床等加工设备, 要用金属棒材做基材,经车、铣等加工才能形成外壳,再由铣床加工出基座上 的凸起部分(或者包含引脚)。用这种方法每次只能加工一个外壳,生产出来 的外壳均是单独的个体,只能采用"滚镀"法来电镀金等金属材料,所以外壳 的外壁、内壁、基座上不同位置处电镀金属的厚度基本相同。另外,这种加工方法中,金属棒材的直径要大于外壳基座的对角尺寸,且 金属棒材长度大于外壳长度。对于图2A和图2B所示的外壳,Ll = 3.4mm, 其对角尺寸二1.414XLl二4.88mm,长度为5.0mm;此时金属棒材的直径应大 于4.88mm,金属棒材的长度应大于5mm,总的材料体积至少为93.5立方毫 米。可见,这种加工方法既浪费材料,也浪费人力,加工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同轴 器外壳加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连接器外壳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采用金属带材作为基材,并设置专用的冲压模具,按以下步骤加工同轴连接器外壳:(S1)将所述冲压模具装设于冲床上;(S2)放入所述金属带材;(S3)启动所述冲床对所述金属带材进行冲压,得到至少一个冲压成型的同轴连接器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