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43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包括上料机构、分料机构、抓取机构和承压机构,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和上料轨道;分料机构包括分料基座、第一分料块、第二分料块、顶出柱、分料气缸和顶出气缸,第一分料块开设有第一分料槽和第二分料槽,第一分料槽和第二分料槽相通;第二分料块嵌入设置于第一分料槽中,并与第一分料块滑动连接;顶出柱穿设于第一分料槽中,并与第一分料块上下移动连接;抓取机构包括轨道、抓取件,第一抓取气缸、第二抓取气缸和第三抓取气缸,抓取件由第一抓取气缸驱动并沿着轨道移动;承压机构包括承压台和承压柱上。该自动上料机按照设定的工位对螺母柱进行程序化处理,可精准上料,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

技术介绍

[0002]在金属件处理行业,大多数工件产品需要进行钣金时,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放料然后采用单一的压铆机进行冲压。手动放料作业时,需要取料和对位,该工序耗时长,而且控制难度大,容易对操作者造成损伤。
[0003]为改善人工的作用强度,可采用吹气式和抓取式的自动上料装置将物料从存储仓输送至待冲压工位。
[0004]公开号为CN2060658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母上料机构,包括螺母吸附器、螺母放置器、螺母检测器和螺母送料器,其中所述螺母吸附器设置于机械臂上,包括抽气管、吸附口与定位棒,其中所述抽气管一端与吸附口连接,所述吸附口用于安置螺母;所述螺母放置器包括螺母放置孔、螺母传送通道与第一定位孔,其中所述螺母放置孔与螺母传送通道一端连接。该螺母上料机构采用吸附口对螺母进行吸附,但如果螺母的侧面较窄,无法很好的吸附和上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通过上料机构将螺母柱转送到分料机构后,再通过抓取机构转送到承压机构中,以进行后续的冲压工序处理。该自动上料机按照设定的工位对螺母柱进行程序化处理,可精准上料,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包括上料机构、分料机构、抓取机构和承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从所述振动盘向外延伸形成的上料轨道,所述振动盘内壁设置有排料轨道,所述排料轨道与上料轨道相连通;
[0008]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分料基座、第一分料块、第二分料块、顶出柱、分料气缸和顶出气缸,所述第一分料块开设有第一分料槽和第二分料槽,所述第一分料槽和第二分料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料块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料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分料块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分料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分料块上下移动连接;
[0009]所述抓取机构包括轨道、抓取件,第一抓取气缸、第二抓取气缸和第三抓取气缸,所述抓取件由所述第一抓取气缸驱动并沿着所述轨道移动,所述第二抓取气缸与所述抓取件垂直驱动连接,所述第三抓取气缸与所述抓取件水平驱动连接;
[0010]所述承压机构包括承压台和承压柱,所述承压柱凸出设置于所述承压台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设置于所述顶出柱和所述承压柱的上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料槽中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相邻于所述顶出柱。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出柱的顶端为锥形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承压柱包括柱体、顶针和弹簧;所述顶针凸出设置于所述柱体中,并与位于所述柱体内部的弹簧弹性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料槽的一侧与所述上料轨道相连通,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料槽垂直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排料轨道具有螺旋结构。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冲头,所述冲头正对着所述承压柱。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所述上料机构、分料机构、抓取机构、承压机构和冲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分料气缸、顶出气缸、第一抓取气缸、第二抓取气缸和第三抓取气缸电连接。。
[0020]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螺母柱自动上料机,通过上料机构将螺母柱转送到分料机构后,再通过抓取机构转送到承压机构中,以进行后续的冲压工序处理。该自动上料机按照设定的工位对螺母柱进行程序化处理,可精准上料,在整个工件的转送过程中顺畅、不卡顿;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螺母柱自动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上料机构和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分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的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抓取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的承压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31]实施例1
[0032]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螺母柱自动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上料机构和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分料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图4,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包括机架100、上
料机构1、分料机构2、抓取机构3、承压机构4、冲头5和控制器6;其中,机架100作为自动上料机的主体框架,在上面形成了安装平台101,上料机构1、分料机构2、抓取机构3、承压机构4、冲头5和控制器6安装于该安装平台101上。
[0033]如图2所示,上料机构1的主体为筒状结构,主要用于储存待处理的螺母柱工件,该上料机构1包括振动盘11和上料轨道12,上料轨道12从振动盘11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振动盘11与振动气缸(图中未标出)相连接,在振动盘11的内壁设置有螺旋状的排料轨道111,排料轨道111与上料轨道12相连通,在工作时,工件受振动沿着螺旋状的排料轨道111上行,进入上料轨道12,当工件布满上料轨道12时,将逐步进入分料机构2中。
[0034]本实施例所处理的螺母柱的表面光滑,在上料过程中所受阻力小。当然,其他的工件,比如六边形螺母、五边形螺母等也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螺母柱自动上料机。
[0035]结合参考图2和图3,分料机构2包括分料基座21、第一分料块22、第二分料块23、顶出柱24、分料气缸25和顶出气缸26,第一分料块22、第二分料块23、顶出柱24和分料气缸25安装在基座21的上方,顶出气缸26安装在基座21的下方。
[0036]第一分料块22为方形的金属块,其开设有第一分料槽221和第二分料槽222,其中,第一分料槽221贯穿于整个第一分料块22,第二分料槽22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柱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1)、分料机构(2)、抓取机构(3)和承压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振动盘(11)以及从所述振动盘(11)向外延伸形成的上料轨道(12),所述振动盘(11)内壁设置有排料轨道(111),所述排料轨道(111)与上料轨道(12)相连通;所述分料机构(2)包括分料基座(21)、第一分料块(22)、第二分料块(23)、顶出柱(24)、分料气缸(25)和顶出气缸(26),所述第一分料块(22)开设有第一分料槽(221)和第二分料槽(222),所述第一分料槽(221)和第二分料槽(222)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料块(23)嵌入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料槽(221)中,并与所述第一分料块(22)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柱(24)穿设于所述第一分料槽(221)中,并与所述第一分料块(22)上下移动连接;所述抓取机构(3)包括轨道(31)、抓取件(32),第一抓取气缸(33)、第二抓取气缸(34)和第三抓取气缸(35),所述抓取件(32)由所述第一抓取气缸(33)驱动并沿着所述轨道(31)移动,所述第二抓取气缸(34)与所述抓取件(32)垂直驱动连接,所述第三抓取气缸(35)与所述抓取件(32)水平驱动连接;所述承压机构(4)包括承压台(41)和承压柱(42),所述承压柱(42)凸出设置于所述承压台(4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柱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31)设置于所述顶出柱(2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陈瑞励巫红煜蔡伟榕李泉辉谢茂朝林义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盛兴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