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的壳体组件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16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包,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朝下敞开的安装腔;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底部,所述液冷板设有第一搭接部;底护板,所述底护板与所述壳体的下端相连,且所述底护板设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壳体组件,将底护板与壳体的下端固定相连,且将液冷板和底护板通过搭接结构相连,极大地简化了底护板的安装结构,降低了固定成本,且增大了底护板的中部模态,有效地避免了出现底护板上下浮动拍打液冷板的问题,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壳体组件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的壳体组件和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的壳体组件和具有该壳体组件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EV车型的动力电池包一般情况下都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盘部位,电池包作为高压部件,底部防护尤为重要,所以现在电池包底部一般都安装有钣金类型的底护板用来给电池包做底部防护。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包的底护板的安装方式主要是螺接,在下壳体边框上设计好螺纹安装孔,配合密封单元可以将底护板安装至电池包底部同时实现密封,但是底护板中部无安装点,大面处于悬空状态,底护板模态很低,容易拍打液冷板造成安全问题,若中部设计安装点,则需要额外设计密封结构用来保证螺接的时候底护板不发生密封失效,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的壳体组件,底护板与壳体的下端相连,且在底护板的部分区域可与液冷板进行搭接固定,以增加底护板的固定强度,且简化底护板与壳体的连接结构,降低设计成本。
[0004]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的壳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朝下敞开的安装腔;液冷板(2),所述液冷板(2)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的底部,所述液冷板(2)设有第一搭接部(24);底护板(3),所述底护板(3)与所述壳体(1)的下端相连,且所述底护板(3)设有第二搭接部(32),所述第一搭接部(24)与所述第二搭接部(32)搭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的壳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的下表面具有朝下凸出的液冷凸部(21)和朝上凹入的安装凹部(23),所述液冷凸部(21)的内部限定出液冷流道(22),所述第一搭接部(24)设于所述安装凹部(23)内;其中所述底护板(3)具有朝上凸出的安装凸部(31),所述第二搭接部(32)设于所述安装凸部(31),且所述安装凸部(31)适于伸至所述安装凹部(23)内以使所述第一搭接部(24)与所述第二搭接部(32)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的壳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部(23)构造为与所述液冷流道(22)同向延伸的安装凹槽,且所述安装凹槽和所述液冷凸部(21)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凹槽与多个所述液冷凸部(21)交错分布;所述安装凸部(31)构造为与所述液冷流道(22)同向延伸的安装凸台,且所述安装凸部(31)设置为与多个所述安装凹槽一一对应的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的壳体组件(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凹槽内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康曲凡多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